sponsored links

規避漏診、誤診風險,看病就醫時我們能做什麼?6點建議話你知

來源:基層醫界

作者:張榮碧



被確診為癌症,讓家人跟著擔驚受怕,化療、放療都做了,最後一檢查,原來所謂的“癌細胞”則是虛驚一場;或者相反,去醫院檢查時一切正常,但一年後竟被發現是癌症晚期患者……這樣的事情近年來屢見報端。

誤診威脅我們的身心,威脅我們的健康,甚至威脅我們的生命,即使一次誤診,都可能給一個人、一個家庭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臨床醫學如此複雜,我們應該如何規避誤診、漏診?

誤診、漏診是一個世界性醫學難題

在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容易被誤診的。這一觀點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美國大量醫療事故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後,運用醫學統計學的分析得出的結論。而在所有癌症中,最易被誤診的又屬乳腺癌和直腸癌兩種。

此外,還有一些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的疾病都存在著許多誤診。比如,卒中,初期很可能被誤診為眩暈、偏頭痛或內耳疾病;心臟病發作,很可能被誤診為壓力或恐慌;甲狀腺功能減退,如果沒有進行甲狀腺超聲或CT,容易被誤診為抑鬱症……

依據世界公共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美國誤診率是15%~40%,英國誤診率在50%左右。不過,國外對誤診的定義包括誤診,漏診,對病情發展狀況、險情程度、用藥時間、用藥劑量判斷不準,以及綜合治療方案不妥,等等。但英國學者維農·科爾曼在著作《別讓醫生殺了你》中提到,2018年美國有近10萬人因誤診而死亡,這個數字超過了兇殺、交通事故和絕症。這些資料都在證實,誤診、漏診確實是一個世界性的醫學難題。

誤診是怎麼形成的?

“其實,人體是個很複雜的系統。每個醫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把誤診率降到最低,但還是有所慮不周的情況發生。應該說,只要是當醫生,就沒有不誤診的;小醫生犯小錯,大醫生犯大錯,新醫生犯新錯,老醫生犯老錯。但這並不是說大醫生、老醫生的醫術比不上小醫生、新醫生,而是他們遇到的疑難病例更多,診斷難度也就更大。

現代醫學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目前的醫療技術還不可能讓人類100%認識疾病,往往走錯一個方向或錯過一個路口,就會讓治療結果截然不同。這是一個客觀事實,提醒我們,對醫學和醫生要有正確認識,不要認為見到醫生,自己的病就一定能痊癒。

國外歸納4種誤診原因

1、診斷時間過短。國內醫生平均每次問診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這與整體醫療資源緊張有一定關係。如此短的交流時間,導致誤診、漏診率大大增加。美國醫生平均問診時間雖然高於中國,但據2017年一項研究顯示,每100起醫療事故,仍有63起因溝通不暢引起。

2、醫院分科太細。一個患者可能需要同時和很多醫生打交道,比如血液問題需要看內科、血液科醫生;乳房X線檢查涉及到放射科醫生;宮頸塗片涉及到婦科和病理科……看的醫生越多,被誤診的機率就越大。如果這些醫生開的藥物互相影響,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3、醫生草率、自信、古板。“三種醫生最容易誤診患者的疾病。”哈佛大學醫學院慢性流行病學權威葛洛普曼教授說,第一種人草率,僅憑表面症狀就很快下結論;第二種人有思維定勢,如果有15個患者因為流感來就診,他會理所當然地認為第16個患者也是流感,而不去仔細排查其他症狀相似的疾病;第三種人是古板的“書呆子”,如果一個更年期女性因為頭疼、焦慮來就診,他會認為這都是因更年期而起,而不考慮其他可能性。

4、醫生很少吸取教訓。“雖然所有的醫院和醫生都在強調就醫的安全性,但事實上,從中得到的教訓其實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波士頓布里漢姆女子醫院質量與安全部主任泰嘉·甘地表示,如果患者的某種疾病在A醫生處漏診了,一年後在B醫生處被查出來,A醫生很可能對自己的漏診一無所知。

國內專家細述誤診的原因

“其實,導致誤診、漏診的原因遠不止以上幾種。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臨床誤診誤治研究會的一個專家小組在調查分析了64萬份文獻誤診病歷報告後,將誤診誤治的原因歸納為16種,主要是:醫生經驗不足,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問診與檢查沒有取得共識;醫生沒有選擇最有力的檢查專案;過分依賴或重視檢查結果;疾病本身缺乏特異性症狀;醫生的診斷思維方法有問題;疾病屬國內罕見病、新病;併發症掩蓋原發病;以罕見的症狀反映疾病;患者主訴不確切,代訴病史不確切;病理診斷錯誤;病理切片不到位;多種疾病並存,漏掉主病;缺乏特異性診斷裝置;對專家、權威盲從;患者故意隱瞞病情。

此外,誤診、漏診率的高低也和患者的就診時間有關。患者可能在疾病發生、發展的任何時期前來就診。一般來說,就診越晚,病症表現越完整和明顯,診斷相對容易,但治療效果卻可能很差;就診越早,可能是治療的較好時機,但對早期病例,醫生在診斷上卻會碰到更大的困難。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最初1~2小時內,患者雖有明顯症狀,但心電圖表現可能不典型,血清酶也無異常表現;過1~2天,一切診斷依據都已展現,卻已喪失了溶栓治療的時機。

6種方法規避誤診風險

儘管誤診客觀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醫療機構和醫生就能放鬆要求,甚至以此為藉口。這畢竟和我們花錢買商品不同,醫療機構和醫生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人,是生命。

相關政府機構、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制度管理和監督,盡最大努力將誤診率降低。對於普通患者而言,一方面不能因噎廢食,有病也不看,另一方面,就醫時也有責任協助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

1、準備詳細的病情資料。看病前準備好以前的病歷、檢查結果、就診卡、身份證等;仔細回憶自己的病情,像頭疼從哪天開始,疼痛程度和部位,一天內什麼時間最疼,是否伴有其他症狀;想想有沒有家族病史,是否處於生理期、更年期等特殊時期,是否正在進行其他治療或服用其他藥物。這些資訊都會幫助醫生對你的病情做出正確判斷。

2、不要暗示醫生。要說“我肚子某某部位疼了3天”,而不要說“我覺得自己肯定得了闌尾炎”,這種帶有暗示的話會影響醫生的正確判斷。

3、和醫生互相尊重。“候診的時候不要喧譁,等待前一個患者離開再進入診室,坐下時向醫生問個好……醫生並非冷漠無情,事實上,禮貌、懂得體諒人的患者比那些囂張、喧譁的人更容易獲得醫生的關注。

4、不懂就問。醫囑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問清楚,不論醫生是非常耐心還是不耐煩。

5、重大疾病要複查。涉及到重大疾病的診斷,最好在兩家以上醫院做檢查,等檢查結果一致後再下結論,不要急於做手術、放療等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的治療。但如果是急性病,最好聽從醫生的安排,有些急病只有幾個小時的搶救期,此時如果不信任醫生到處轉院,反而會耽誤治療。

6、儘量選擇最有力的檢查專案。診斷結果會因診斷專案以及醫學儀器的選擇不同而出現差異,有力的診斷專案和先進的醫學儀器能夠使診斷結果更準確,但往往成本較高,不過為了降低誤診風險,建議還是不要吝惜。

稽核:胡海燕

分類: 國際
時間: 2022-02-09

相關文章

美國將允許已接種世衛組織或FDA授權新冠疫苗的國際遊客入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10月8日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美國將接受國際遊客在入境前接種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或世界衛生組織(WHO)授權的新冠疫苗. 美國白宮曾於 ...

太意外!美國億萬富翁“太空遊”歸來,竟發現全家感染新冠隔離!美國確診近4300萬,專家:病例數還將攀升

太意外!美國億萬富翁“太空遊”歸來,竟發現全家感染新冠隔離!美國確診近4300萬,專家:病例數還將攀升
券商中國 楊喻程/整理 美富翁"太空遊"回來竟發現全家染新冠 據新華國際報道,美國億萬富翁."全平民"太空"旅行團"成員賈裡德·艾薩克曼返回 ...

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易得新冠 感染新冠易誘發糖尿病:新冠大流行中的另一場大流行病

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易得新冠 感染新冠易誘發糖尿病:新冠大流行中的另一場大流行病
最近,斯坦福大學微生物學家彼得·傑克遜收到了一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郵件,對方表示自己"在感染新冠病毒前沒有糖尿病,但如今卻每天都在服用大量的糖尿病藥物." 傑克遜稱,近段時間以來, ...

新冠疫苗,哪些腎病患者不能打?一文講清楚

新冠疫苗,哪些腎病患者不能打?一文講清楚
腎臟,是新型冠狀病毒攻擊的主要器官之一.目前資料表明,得了新冠肺炎的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比例較高(0.5~80%不等),其中約5%的人嚴重到需要透析.這還只是普通人資料,腎病患者作為急性腎損傷的高危人 ...

接種新冠疫苗途中5次打退堂鼓,慢阻肺患者能否接種新冠疫苗?

接種新冠疫苗途中5次打退堂鼓,慢阻肺患者能否接種新冠疫苗?
小編的鄰居67歲的肖老師是一名退休女教師,由於她是慢阻肺患者,半年以來非常猶豫要不要接種新冠疫苗,儘管一些病友也接種了,她還是不放心,老伴.病友.兒子兒媳.老同事.鄰居先後陪她去了五六趟接種現場,每次 ...

67萬人!美國新冠死亡病例已超100年前“西班牙流感”致死數

67萬人!美國新冠死亡病例已超100年前“西班牙流感”致死數
極目新聞訊息,新冠病毒,正在成為美國曆史上最致命的疫情.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料,因新冠病毒死亡的美國人數已達67.5萬人,這已經超過了1918-1919年間西班牙流感暴發造成的死亡人數.而專家預測, ...

泰國多地將允許已接種新冠疫苗遊客免隔離入境
[新華社微特稿]泰國旅遊與體育部長披帕 · 拉差吉帕幹 15 日說,10 月 15 日起,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種的外國遊客從泰國首都曼谷入境可免於 14 天隔離.在此之前,清邁.春武裡.碧武裡和巴蜀 4 ...

日本人建議:新冠患者“在家療養”期間,需要有這些東西

日本人建議:新冠患者“在家療養”期間,需要有這些東西
感染了新冠肺炎,在家療養(隔離)的日本人已經突破了13萬人.在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被安排在家待機期間,應該備用哪些東西? 愛知縣的57歲女性A桑和兩個20多歲的女兒一起生活.她道:"電視上每 ...

模里西斯全面開放邊境 完全接種新冠疫苗旅客可免隔離入境
當地時間10月1日,模里西斯全面開放邊境.已完全接種模里西斯認可的新冠疫苗,且抵達當天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者,可在模里西斯自由旅行.未接種疫苗的人員,到模里西斯前須預訂好一家毛政府指定的隔離酒店,並在酒 ...

確權已全面結束?9月起,農村房屋統統按“新規”處理,需留意

確權已全面結束?9月起,農村房屋統統按“新規”處理,需留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3.89%,自2010年以來,有16436萬鄉村人走進城市,變成城鎮人口.與發達國家80%的水平相比,僅相差16.11%,而20年前 ...

新加坡:70歲以下符合條件的新冠患者可在家休養
中國僑網9月1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政府進一步擴大新冠患者居家休養的年齡範圍,從當地時間9月18日開始,70歲以下的患者只要符合條件就能在家休養.新加坡當局希望接下來一週 ...

日媒:日本居家療養新冠患者大量病故

日媒:日本居家療養新冠患者大量病故
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站9月19日報道,自8月日本新冠疫情迅速惡化以來,截至9月17日,東京都內居家療養期間死亡的確診病患已經累計達到44人.其中大部分沒有接種過疫苗,年齡多在30到50歲之 ...

“古怪的政治生態”美國新冠死者人數已超百年前大流感

“古怪的政治生態”美國新冠死者人數已超百年前大流感
美國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一百年前的那場大流感! 美國<國會山報>當地時間9月20日報道說,儘管在過去的103年,科學和醫學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在美國,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的人數仍超過了 ...

新研究:新冠患者長期症狀比例高
原標題:新研究:新冠患者長期症狀比例高 英國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新冠患者在感染後的3至6個月內還有至少一種長期症狀.這些長期症狀包括呼吸問題.腹部症狀.疲倦.疼痛.焦慮或抑鬱 ...

韓國與新加坡互認新冠疫苗,全程接種者入境免隔離
韓聯社10月8日報道,韓國國土交通部8日表示,韓國和新加坡當天舉行航空部門長官視訊會議,簽署"航空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協定.據此,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的韓國公民 ...

高福:新冠病毒的宿主擴充套件尚未結束,可被感染的已遠不僅是人類

高福:新冠病毒的宿主擴充套件尚未結束,可被感染的已遠不僅是人類
除了人類之外,越來越多動物被發現可感染新冠.其中,水貂被發現可將變異病毒再傳回人類. 近日,題為Perspectives: COVID-19 Expands Its Territories from ...

俄總理:1/3俄民眾已接種新冠疫苗
人民網莫斯科10月12日電 (李明琪)據國際文傳電訊社12日報道,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在俄政府抗擊新冠病毒協調委員會主席團會議上表示,1/3俄民眾即約4300萬俄公民已完整地接種了新冠疫苗. " ...

拉脫維亞醫院面臨巨大壓力 醫院指定新冠病床使用率已達82%
當地時間10月13日,拉脫維亞公共廣播公司報道,拉脫維亞衛生部發布的報告顯示,醫院為新冠患者提供的指定病床使用率已達82%,重症監護室的使用率已達63%.醫院面臨著巨大壓力. 截至13日,拉脫維亞累計 ...

丈夫去世14個月後,女子產下一嬰兒,還說:這是我和丈夫的孩子

丈夫去世14個月後,女子產下一嬰兒,還說:這是我和丈夫的孩子
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發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在丈夫去世14個月後,一名女子用之前儲存的冷凍胚胎生下了一個嬰兒.她將這個孩子稱作是自己的"藥",說他在很大程度上治癒了自己的心. 這名女子 ...

調查:印度孟買近9成人口已有新冠抗體
路透社9月17日訊息,根據孟買市政當局(BMC)週五釋出的公民調查結果,印度金融之都孟買近9成人口已有新冠抗體. 該調查於今年8月至9月初進行,包括8674名成年人,其中近65%已接種新冠疫苗.結果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