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人就是要有血性。
1937年8月22日,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1937年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總指揮為朱德,副總指揮為彭德懷。八路軍下轄3個師,每師轄2個旅,每旅轄2個團,每師定員為1.5萬人。
115師由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15軍團及紅軍第74師合編而成,第一任師長為林彪,副師長為聶榮臻,115師被稱為八路軍編制上的第一師,是八路軍中最先從陝北出發,渡過黃河,並第一個與日軍進行交戰的師。
115師以原紅一、三軍團一、二、四師整編為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六八六團,紅十五軍團的七三、七五、七八師整編為六八七、六八八兩個團,陝北紅軍七十四師整編為炮兵、工兵、騎兵、輜重、特務等營。 紅一方面軍機關和紅軍第74師機關分別改編為第115師機關和師直屬隊。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很快對山西發動攻擊,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山西告急。中國軍隊先後組織了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平型關戰役和太原保衛戰等戰役,除了平型關戰役取得勝利外,其他的主要戰役均以失敗告終,大同、忻州和太原等地區淪陷,太原保衛戰後,日軍四面出擊,山西省的晉城、臨汾等地又相繼失守。至1942年,山西省除了平順縣和永和縣,其他地方全被日軍攻陷。
一寸山河一寸血。早在1937年9月,八路軍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率部進至山西平型關以西大營鎮待機,以第343旅前出至平型關東南上寨隱蔽集結,第344旅向上寨機動,經過多日激戰,取得了平型關大捷,這是全面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因此意義重大,震驚海內外,名聲大振。
另外,115師取得的另一場勝利,其戰果絲毫不亞於平型關大捷,但是卻鮮有人知,這場戰鬥的名字叫“血戰午城”。
聚焦午城
午城,位於山西省隰縣西南,地處呂梁山腹地,四面環山,地勢險要,是陝甘寧邊區的東部屏障和聯絡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紐帶,向西距離延安不足300華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太原保衛戰打響的時候,毛主席就從戰略角度指出:“對以呂梁山脈為依託的晉西南,八路軍應作適當部署,第115師師部和第343旅,應立即向該區轉移。”八路軍總部依據毛主席的指示,於1937年11月9日命令八路軍第115師南下,轉向呂梁山脈,建立晉西南抗日根據地。
1938年2月侵華日軍香月師團佔領山西臨汾後,揮師西進,企圖佔領黃河渡口,進犯我陝甘寧抗日根據地。2月26日,日軍第20師團一部南下佔領隰縣。緊接著日軍第109師團西犯佔領軍渡、磧口,嚴重威脅到陝甘寧邊區黃河河防。115師代師長陳光(林彪被誤傷回延安療傷),政治部主任羅榮桓遵照毛主席的一系列指示率師主力343旅於3月3日進至隰縣午城鎮附近佈防應敵。
115師作為八路軍的主力師,其戰鬥力十分強悍,進入山西之後,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如平型關大捷、廣陽、兌九峪伏擊戰、川口遭遇戰。3月14日,343旅旅部、汾西遊擊支隊和當地老鄉們一起舉辦聯歡會,685團文藝戰士在舞臺上載歌載舞,臺下群眾興高采烈觀看。師部偵查科給343旅發來電報:“一股日軍從臨汾出發,經蒲縣向西進犯,已經逼近隰縣午城鎮。”
聯合會不歡而散,大家迅速集結裝備戰鬥,中午時分,師直屬警備連在午城以東與500多名日軍先鋒交火。激戰2個小時,日軍死傷100多人,敵人後續部隊陸續到達,很快達到1000多人,警備連且戰且退,儘量拖延時間,為主力部隊撤退爭取時間。下午2時,4000多名日軍佔領午城,留下部分兵力把守,其餘人向西攻佔大寧縣城。
奇怪的是,鬼子佔領大寧縣城後,不再行動,既不追擊115師警備連,也不去搶佔黃河渡口馬鬥關。陳光和羅榮桓等指揮員判斷,可能是日軍孤軍深入,軍需物資卻沒有跟上,他們不再行動的原因就是“固守待援,等待補給。”
午城一帶的地形和平型關頗為相似,非常適合打伏擊,陳光和羅榮桓決定抓住戰機,再來一次“平型關大捷”,他們決定以午城為中心,大寧的羅曲,蒲縣的張莊、井溝為兩翼,分三段伏擊敵人。
戰情分析
但是要想吃掉這股鬼子卻並沒有那麼容易,大寧和午城的鬼子加起來有4000多人,另外大寧北邊的隰縣縣城的鬼子駐軍可以隨時增援,蒲城方向也有日軍駐紮,也可快速增援。反觀我軍,343旅2月剛打完川口遭遇戰,傷亡600餘人,685團的2營被聶榮臻帶走去參與建立革命根據地了,全旅人數不足4500人。
他們要面對的日軍可是日軍精銳20師團和108師團,不僅人數超過343旅,而且武器裝備更是遠勝八路軍。這仗到底還打不打?能打贏嗎?陳光和羅榮桓覺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還是冒險一拼,因為值得!
按照115師的部署,343旅15日黃昏開始行動,各部隊向大寧以東的羅曲、午城、井溝一線集結,在公路兩側的溝裡或者山坡上設伏。其中,旅部和686團主力在井溝以西,阻擊從蒲縣方向過來的敵軍;686團另一部三面合圍午城,尋機殲敵;685團在(團長楊得志)大寧和午城之間擺開,阻止大寧的鬼子回援午城。
軍事部署完畢,陳光給閻錫山打電話,希望駐紮在隰縣附近的晉綏軍能夠配合牽制當地的日軍,晉綏軍表示不會與日軍硬碰硬,但是一定全力配合佯攻牽制日軍。決死二縱隊汾西遊擊支隊也被動員參戰,游擊隊的戰鬥力較差,主要原因有2個:一是戰士都是新兵,沒有實戰經驗。二是武器十分落後,平均5人一支槍,還都是土銃和鳥槍,大部分戰士配備的是大刀、長矛,大刀和長矛中,相當一部分還是唱戲用的道具,根本無法殺死敵人。
只要有取勝的一絲希望,115師就敢向強敵主動亮劍出擊,這就是115師的軍人血性。
牛刀小試
當然了,亮劍精神不等於魯莽。115師的軍事主官們個個都是身經百戰,戰場經驗極其豐富,他們依據敵我情況,制定了作戰的主要方式是伏擊,伏擊的重點物件則是運輸補給的車隊。
由於火器裝備懸殊太大,作戰中考慮到我軍採取白刃戰的方式會比較多,戰前115師還專門對所有作戰部隊作了戰前動員,重點強調白刃戰時的作戰技巧,我個人將其總結如下:
第一,不要和“鬼子”講規矩。八路軍和日軍武器裝備無法相比,日軍所謂的“武士道”是建立在自己武器優勢基礎上的“規矩”,如果也和日軍講究“單打獨鬥”,我軍必輸無疑,要繼續發揮平型關之戰白刃戰時,“三五個戰士對付一個鬼子”的“優良傳統”,合力殺敵,莫逞匹夫之勇。
第二,不按套路出牌。白刃戰的時候,鬼子退子彈是怕傷了自己人,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武德”,畜生是最不講道義的,和鬼子拼刺刀,先用槍撂倒幾個,再給小鬼子來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總之一句話,怎麼樣能殺死敵人就怎麼打,不要死搬硬套平時的訓練套路,鬼子殘忍,戰場殘酷,殺就完了。
第三,吸取經驗教訓。游擊隊缺乏武器,以前白刃戰吃了大虧,主要是因為他們使用的大刀和紅纓槍的缺陷非常明顯。不足1米的大刀比裝上刺刀後接近2米的三八式步槍短很多,而且質量一般的大刀砍翻兩個鬼子就會捲刃。紅纓槍更差,木製槍桿容易折斷,只能唬唬人。大家可以在實戰中長短配合,紅纓槍吸引住鬼子,大刀砍殺鬼子。
中國軍人將大刀和紅纓槍派上用場,其實是無奈之舉。1938年神頭嶺戰鬥中,八路軍的紅纓槍也給日軍留下深刻印象,一名僥倖逃脫的日本隨軍記者寫道:“這神秘武器是首次使用,形狀像長蛇,白頭紅頸黃肚皮。勇士們大部分吃虧在神秘武器上。”
第四,一定要比日軍更狠。白刃戰最終拼的不是拼刺技能,而是兩軍血性的較量,信仰、血性、膽量和勇氣彙集而成的一種精神。哪一方先在心理上崩潰,哪一方就會輸掉戰鬥。狹路相逢勇者勝,與鬼子白刃戰,氣勢上一定要壓倒日軍,下手一定要比鬼子更狠辣,讓他們知道什麼叫中國軍人的血性。
3月16日上午,午城的日軍派出200多人的運輸隊,趕著100多匹騾馬給大寧城的鬼子送軍需物資。午夜時分,他們到達大寧縣羅曲村附近,走進了685團的伏擊圈,團長楊得志率部激戰1個小時就消滅了這股日軍,日軍的運輸物資全被繳獲。
3月17日,日軍從蒲城出發,派出60輛汽車往大寧繼續運送物資,343旅旅長李天佑早已做好了部署,命令686團截擊鬼子的後續輜重部隊,685團對付大寧出來的鬼子。日軍車隊在井溝以西進入686團的伏擊圈,686團團長楊勇下令攻擊,鬼子也吸取了教訓,配備了大量的輕重機槍,火力全開,殺開一條血路,十幾輛汽車突圍向午城方向突圍。
日軍運送物資的目的地是大寧,所以,突圍的車隊企圖再向大寧方向前進,686團進行阻擊,大寧的日軍也派出500多名鬼子出城前來接應,戰鬥打得異常艱難。685團的阻擊比較給力,沒有讓大寧出來的鬼子突破陣地,686團經過激戰,全殲日軍車隊,殺敵200多人,繳獲大批軍需物資。
血戰午城
接連幾場勝利,全旅士氣高昂,所有將士嗷嗷叫,各部要求分配作戰任務,就連炊事班也要求上前線殺敵。李天佑請示115師首長後,決定夜襲午城,由686團擔任主攻,685團一部配合作戰。
午城守敵200多人,內外防禦工事完整,八路軍缺乏攻堅武器,打下午城並非易事。115師師長陳光心裡沒底,親自到343旅坐鎮指揮,並再次聯絡晉綏軍,請他們牽制住隰縣的鬼子。3月17日深夜,作戰開始,685團兩個連到達午城東北方,其餘部隊負責阻擊大寧方向日軍援軍。686團3營潛伏在午城西北方,3營營長帶領一個尖刀班混進午城,裡應外合,準備一舉拿下午城。
日軍方面,午城的守軍擔驚受怕,草木皆兵,無心戀戰。戰鬥打響,686團沒費多大勁就攻下午城,但是關於戰果史料記載卻說法不一。午城的戰鬥倒是很順利,但是外圍的戰鬥卻異常激烈,反而成了主戰場。
343旅政委肖華的戰地日記裡說,攻佔午城時,“把街上敵人全部肅清了”,繳獲72輛汽車、3000袋大米等物資,沒有提到殲敵人數;王耀南迴憶錄裡也說,“敵人汽車一輛沒跑,只跑了幾十個兵”,這樣算來,夜襲午城殲敵人數應該上百。而115師戰史檔案的記載是,“斃敵50餘人,其餘日軍乘夜突圍逃竄”,這裡還是以戰史為準吧,午城的鬼子應該大部分都跑了。
午城被圍後,各路增援的日軍紛紛出發,隰縣的守敵被晉綏軍牽制,無法分兵增援。臨汾的日軍援兵速度最快,18日早上在一架日軍偵察機的掩護下,到達午城和大寧一帶,18日中午,日軍108師團步騎兵800多人和一個炮兵中隊,總共1000餘人,在飛機掩護下經蒲縣進犯午城。
這1000多人一路火力偵察前進,小心翼翼,生怕中了埋伏。埋伏在井溝至張莊兩公里多長的戰線上686團和汾西遊擊支隊嚴陣以待,即使被日軍偵察火力打中,也絕不出聲。很快,日軍全部進入伏擊圈。楊勇一聲令下,我軍火力全開,鬼子倉促應戰,人仰馬翻。
日軍很快反應過來,組織部隊搶佔制高點,汾西遊擊支隊防守的張莊以南山坡陣地很快被日軍攻佔,日軍竄入張莊和井溝一帶固守待援。大寧方向的1000多名日軍也猛烈進攻685團陣地,企圖與張莊援兵合兵一處。
戰鬥異常激烈,一時處於膠著狀態。李天佑心急如焚,親臨686團陣地前線指揮,命令686團主力迅速分割包圍殲滅井溝和張莊村的日軍,一部分連隊和汾西遊擊支隊奪回張莊南高地的陣地。
井溝和張莊窯洞遍佈,狡猾的鬼子藏進窯洞固守。日軍6架飛機輪番飛臨狂轟濫炸,張莊南高地的鬼子一番血戰後,突圍逃回了蒲城。685團拼死阻擊後,大寧方向的敵軍援兵也退回了大寧,困守窯洞的日軍成了孤軍和甕中之鱉。
115師師長陳光依據戰場變化,迅速調整部署,命令685團主力回援張莊和井溝,調師警備營參加戰鬥。傍晚時分,困守窯洞的鬼子急眼了,他們知道夜裡,空軍是無法支援他們突圍的。日軍發瘋似地衝出窯洞,拼命向外突圍,日軍飛機不斷轟炸我軍陣地。
陳光師長命令主動出擊,留下部分兵力把守陣地,其他人和鬼子近身肉搏,以減少日軍空軍轟炸造成的傷亡。命令剛下,戰士們衝出戰壕,衝向日軍,炊事班的全體人員拿著菜刀衝鋒向前,率先衝入敵陣。
炊事班的戰士牢記首長戰前動員關於白刃戰的要點,幾個人圍住一個鬼子搏鬥,日軍刺中一個戰士,受傷的戰士死死握住鬼子刺刀,刺刀遲遲拔不出來,其他人用菜刀照準鬼子腦袋一頓猛砍,鬼子眼珠子都被砍了出來,腦袋被剁得稀巴爛,倒地不起。
其他鬼子見狀,腿腳發抖,竟然不敢主動上前,有的鬼子乾脆轉身逃跑。我軍人數佔優,白刃戰中形成幾個打一個的局面,鬼子絲毫佔不到便宜。他們集中兵力向汾西遊擊支隊防守的陣地攻擊突圍,試圖撕開一個缺口。
游擊隊隊長大聲喊話:“都說柿子撿軟的捏,日軍將我們當成軟柿子,我們答應了嗎?我們如果放跑一個鬼子,以後還有啥臉面面對父老鄉親,難道我們連主力部隊的炊事班都比不上嗎?全給我衝,乾死這幫畜生。”
汾西遊擊支隊全體人員手握大刀和長矛居高臨下,主動向突圍的鬼子進行反衝鋒。日軍這才發現,游擊隊更難對付,他們7-8個人圍著打1個人,長矛亂陣,大刀砍殺,日軍毫無招架之力,被殺的日軍大多腦袋搬家,滾落荒野深溝。
日軍無奈只能退回窯洞,夜幕降臨,日軍飛機無法空襲,困守窯洞的日軍死期也就到了。343旅各部、115師警備營組成戰鬥小組,逐個窯洞剿殺鬼子,激戰至19日凌晨,除了100多名鬼子僥倖逃脫外,其餘日軍全部被殺。
午城戰鬥從3月14日開始,至3月19日結束,殲滅日軍1200餘人,加上傷殘共計2000餘人。115師戰死5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其中山炮4門,大獲全勝。此戰之後,日軍打消了西渡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的狂妄想法。
結語
午城戰鬥是抗戰經典戰例,也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游擊戰術的典範戰例。
參加午城戰鬥而建國後被授予元帥、上將之多堪稱之最。參加午城戰鬥的元帥有羅榮桓,上將有楊得志、楊勇、李天佑、陳士榘、肖華,中將有蘇靜、吳法憲,革命領導人陳光。
除了這些驍勇善戰的百戰名將外,那些英勇無畏的普通將士也值得我們銘記、緬懷和致敬,正是由於他們的視死如歸,才有了抗戰的最終勝利。
(編者注:本文5333字,2022年第37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