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餘
2022年,就業市場不太樂觀,很多朋友肯定在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既然廢材老闆們沒有慧眼,那我就自己做老闆:
——下海創業算了。
但作為一個理性的創業者,肯定不能因為賭氣或為證明什麼才走上這條路,而是因為確實發現了市場機會。
可在如此複雜的環境裡,好像哪裡都是一片紅海,在此情況下如何挖掘創業機會?
是否有現成的“機會模型”可以讓我們套用?
還好我們有毛主席。
如果把當時中國的現狀看成一個行業,那蔣介石的國民黨就是這個行業裡的巨無霸,毛主席帶領的共產黨就是一個創業公司。
在我黨的創業初期,毛主席和絕大多數創業者一樣,也是一窮二白,也是步履蹣跚,也是跌跌撞撞,但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綜合實力高出幾個數量級的國民黨敗走,我黨成功了。
這一切的開始,就是毛主席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洞察到了那個機會。
什麼意思?
為說清楚毛主席給今天創業者的啟發,本篇分三點:
- 高階行業裡,是否有巨無霸看不見,或看不上的市場?
- 低端行業裡,是否出現高階人群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 內卷市場裡,是否出現了需求被過度滿足的人群?
我們一點一點分析。
高階行業裡,是否有巨無霸看不見,或看不上的市場?
國民黨代表的是誰的利益?
因為老蔣是在上海的那些資產階級支援下起家的,它所代表的當然是資產階級利益。換成商業語言,他滿足的、或者嚴謹一點,它主要滿足的是這部分“消費者”。
而這部分“消費者”都集中在大城市,所以老蔣主要經營的也是這些大城市,他當時認為控制了大城市,也就控制了整個中國。
而中國當時絕大部分都是農民,這部分人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毛主席正是洞察到了這一點,才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著名論斷,才有了後來的廣大農村革命根據地。
所以我們共產黨代表誰的利益?
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
也正是滿足了廣大農民的需求,才有了後來的彎道超車,才有了與國民黨巨無霸抗衡的資本,最後當實力反轉的那一刻,毛主席發動了三大戰役,一舉殲滅之。
這,就是毛主席找到的機會以及後面的創業故事。
回頭看那個“農村包圍城市”的論斷,現在的我們站在上帝視角看,這個論斷好像天經地義似的,好像沒什麼。
但在當時是石破天驚的,因為從來沒有這麼幹的,不僅老蔣對此不屑一顧,沒放在眼裡,即使毛主席不斷闡述,黨內也沒有幾個人相信農村可以最後包圍城市。
你看秋收起義後,上海的黨中央是命令毛主席攻打長沙城的,毛主席沒聽命令直接上了井岡山,因此還受到了嚴厲的處分,前敵委書記的職務被剝奪了。
之所以敵人、自己人都不信,一是因為歷史中沒有這麼幹的,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看不上這個群體。
回到商業世界裡,我們大多數創業者也好像有這種偏見,都只顧著去滿足、爭搶高階人群市場,對低端市場不屑一顧的人大有人在,即使高階市場裡已經無從下腳,也要往這裡衝。
但結果可想而知,巨無霸的資源稟賦是你的數倍,且這是它最在意的市場,就像我黨當初要和國民黨搶大城市一樣,你成功的機率也幾乎為零。
但商業世界裡的很多公司克服了這種偏見,他們學到了毛主席的這一點,洞察到了行業裡還有需求未被滿足的人群:
- 比如早期的華為
當時在中國的電信市場裡,都是像阿爾斯通這樣的跨國公司,弱小的華為如何生存下來?像早期的共產黨一樣,在城裡和這些巨無霸硬剛?
不可能的,任正非知道對方在此地的資源稟賦高出自己不止一個數量級。
所以只能去農村、去縣城,一是坐在高階寫字樓裡的大爺們看不上,二是即便後來看上了,手也伸不了這麼長。
你看當時華為的業務員下鄉,都揹著一個很重的公文包,之所以這麼重,是因為裡面裝了兩塊板磚。
磚頭幹嘛用的?
打狗,當時農村鄉鎮企業看門的大狼狗實在是太多、太兇了!
- 比如美圖秀秀
在美圖秀秀出現之前,圖片處理軟體如PS,他們的目標人群是專業人士,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修圖已經是普通大眾的需求。
美圖秀秀看到了這一點,雖然此軟體在功能和細節上比不上專業軟體,但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使用門檻低的要求顯然比專業性要求更迫切。
我能簡單處理圖片總比不能處理要強吧。
- 比如線上教育
雖然線上教育在培訓質量上確實和線下有差距,但架不住價格低和更方便,在自己默默啃書本與線下的不方便和高價格之間,線上教育有很大市場空間。你看,有時產品、服務質量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農村包圍城市”,行業裡有巨無霸,他們利用高階的產品、服務壟斷了所謂的高階市場,但也有他們看不上、看不見的小市場,他們不願意、不能夠服務他們。
回到你關注的行業,是否有巨無霸看不上、看不見的人群,且這部分人群有此需求。
但因為價格太貴、需要大量時間或精力才能學會、時間、空間上有限制等等原因,阻止了他們的需求被滿足。
如果有,這就是你的機會。
長期處於低端的行業裡,是否有高階人群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這些年中國飛速發展,伴隨著的是各種行業的消費升級,所以有專家說:
——所有的行業,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這正是大家都在做的,比如:
設計公司洛可可,為了防止開水燙傷,設計出了搖幾下就能立馬將沸水降溫到55度的恆溫杯。
比如一直沒有品牌的,幾塊錢一朵的玫瑰花市場,你作為有錢人想送給對方一束不一樣的玫瑰花,怎麼辦?
ROSEONLY應運而生,一朵精緻的花賣出了一畝花的價格。
再比如十年前在北京火得一塌糊塗的黃太吉煎餅、霸蠻牛肉粉,及後來的海底撈,都是看到了長期低端行業裡出現了高階消費人群。
回到你關注的行業,是否有可以升級的地方,是否有高階需求沒有被滿足?
如果有,這就是你的機會。
但這樣的機會應該很少了,畢竟連飯勺都已經被重新設計一遍了(有人洞察到老飯勺盛飯後放在灶臺上會髒,只能放在碗裡,結果就是多洗一個碗,可立飯勺應運而生):
以上兩點,一都是在“需求未被滿足的人群”中尋找機會,那在需求被過度滿足的市場裡,是否有機會?
也有。
內卷市場裡,是否出現了需求被過度滿足的人群?
什麼是內卷市場?
就是行業裡的人在不斷做著沒有意義、沒有創新的複雜、精細動作。
比如電腦製造商們,為把開機啟動時間提高人類無法感知的0.01秒,付出了大量的資源和時間;
比如餐廳為了讓你更滿意那麼一點點,在用餐環境上消耗了大量資源,還為了讓你用餐更方便,他們爭先恐後地去用更高的房租成本入駐高階商場。
等等。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
——我們很多消費者的需求被過度滿足了。
你會為完全感知不到的0.01秒付出額外的成本嗎?
你是不是有時就想吃點好的,就想把錢花在口味上,而對環境和路程根本沒那麼在意,心底其實不願意為食物之外的溢價買單。
確實有很多創業者洞察到了這一點,比如上世紀90年代戴爾之所以能打敗不可一世的康柏,就是因為洞察到了很多消費者不願意為渠道付出溢價。由此,戴爾採用了直銷模式:
——雖然到手的速度慢一點,但架不住便宜啊。
再比如全國各地那些開在深巷裡的小餐館,他把有限的資源全部砸在了口味上,而放棄了服務、環境等。
甚至你看這兩年街邊到處都是賣手工辣條的,也看到了這一點。
回到你關注的行業,是否大家都在內卷,想的是如何進一步全方位提高品質、最佳化服務,以此來爭取僅有的客戶?
如果有,他們做加法,你反其道而行之做減法。
——去繁就簡,迴歸本質。
這就是你的機會。
結語
大到創立一個國家,小到建立一個公司,想要走上正軌,第一步都是一樣的:
——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機會。
商業世界發展到今天,那種生產什麼都有市場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想要在一片紅海里發現機會,你可以根據不同行業,考慮三點:
- 高階行業裡,是否有巨無霸看不見,或看不上的市場?
- 低端行業裡,是否出現高階人群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 內卷市場裡,是否出現了需求被過度滿足的人群?
最後,祝你好運,發現屬於你的機會。
(完)
相關原創:
做領導,學毛主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