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砰砰砰”,槍炮聲仍在這片不大的土地上響起,日軍士兵堅持著所謂的“天皇榮譽”與蘇聯軍隊持續作戰。最終在付出了1018名士兵死亡的代價後,日軍向蘇聯軍隊繳械投降。而投降的原因是因為“剛剛接到通知”,開戰的原因也是“沒有接到通知”。
在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昭告日本全境投降之後,蘇聯軍隊按照此前與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達成的協議要接手南千島群島。面臨著島上的數萬名日軍,蘇聯軍隊沒有選擇最簡單的方式,而是武力接管這片名義上已經是蘇聯領土的島嶼。
執行這次武力佔領任務的正是重組之後的“太平洋艦隊”,此前的俄國“太平洋艦隊”在日俄戰爭中被日本覆滅。新建的“太平洋艦隊”顯然是要向日軍復仇。
為了出其不意,蘇聯指揮官選擇了在濃霧瀰漫的子夜行動。雖然在大霧的掩護下,日軍無法及時發現蘇聯軍隊,但蘇聯軍隊也無法動用戰機掩護這次的登陸戰,只能依靠隨行的驅逐艦以及岸炮執行登陸行動。
隨著口令的傳達,蘇聯驅逐艦將大量的炮彈射向了海島上,岸炮部隊也同時在12公里之外發動了攻擊。在戰鬥最開始的一段時間內,守島的駐軍都沒有意識到敵人是誰,直到登陸的蘇聯軍隊傳出一聲又一聲的“烏拉”口號後,日軍才知道蘇聯軍隊打過來了。
在炮彈的掩護下,蘇聯軍隊必須要在佔守島上的海軍基地實施登陸,而當地的地形只有3000米的長度容納蘇聯部隊。在這個狹小的地形中,蘇聯軍隊與日本守軍爆發了激烈的戰鬥。
在日軍用炮彈回應的混亂戰場中,蘇聯的登陸艦被擊中了發動機艙,無奈之下,蘇聯部隊只能游到登陸地點。所幸的是,蘇聯護衛艦也擊中了日軍的燈塔,燃起的大火為蘇聯指引了攻擊的方向。
隨著白天的到來,雙方都看到了對方的蹤跡,而當時的戰鬥還困在登陸點方圓不足三公里區域內。日軍明白,只要不讓蘇聯軍隊站穩腳,那麼威脅就不大,否則,無論怎麼抵抗,也無法阻擋蘇軍佔領島嶼。
隨後,日軍出動了最後的坦克部隊,在登陸區域內與蘇聯決戰。蘇聯利用狙擊手,手榴彈等武器消滅掉了坦克部隊後,雙方士兵在此地的交火逐漸變成了“白刃戰”。顯然,天生矮小的日本人並不是蘇聯士兵的對手。
最終,蘇聯軍隊拿下了171高地。日軍這個時候也明白戰局不利。在戰鬥的第二天,駐守南千島群島的日軍才接到日本傳回的“天皇宣佈投降”的通知,才知道日軍已經放棄了侵略,打算無條件投降。
隨後,海島上的日軍向蘇聯部隊提出停戰,但同時也在備戰,打算再陰蘇聯一次。而蘇聯不接受停戰,只接受投降,同時不斷登陸施壓。最終日軍選擇了投降,此時已經有1018名日軍士兵死亡。如果早一點接到“投降通知”,這支部隊也許就不會再抵抗。可以說是,這些士兵的死亡就是因為日本天皇沒有及時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