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1969年第22屆戛納電影節上,一部名叫《逍遙騎士》的小成本美國公路電影,獲得了主競賽單金棕櫚獎提名,並且最終奪得最佳處女作大獎。看了這部電影的朋友,會對裡面出現的美國西部小鎮印象深刻。實際上, 現實中的西部小鎮,遠比比觀眾想象的有趣。
公路電影《逍遙騎士》中的美國西部小鎮劇照(1969年)
影片取景的的密歇根州密特蘭市,在上世紀60年代是個只有三萬人口的小城,可當年美國第二大陶瓷化工公司卻在此地。
密特蘭市與我國東北四平緯度相同,所以氣候寒冷,11月份就開始下雪了,到第二年4月份才開始化凍。小鎮居民屋裡不用電爐,而是燒水爐,由地下鋼管將天然瓦斯或電汽通到各家,無需人工,晝夜不息,溫度恆定。
60年代美國小鎮民居大多是小戶型,如果四世同堂多添人口,便要賣掉舊屋,重蓋新房。當時美國蓋房或購置傢俱也是也是按月還款,還清了就是個人私產了。社群裡有醫生,每年都有至少一兩次全面體檢。
可能讓現代人感到驚奇的是,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人的零碎修理,不僱工人,都是自己動手。所以中產階級換了工作服,就是工人;工人穿上西裝襯衫,便是白領。這就是當年人們眼裡的所謂的平等。
密塔蘭市有個奇怪的規定,每家不許用藩籬阻隔開,而是以各家的人行道為界。平房多,樓房少,家家都有草坪,房屋顏色各不相同,從高空鳥瞰,宛若一大公園。
60年代美國小鎮街道一般綠樹成蔭,沒有警察,只有小學生放學時,才有女警引領著過馬路。幾乎沒有交通事故,可以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像美國的大城市種族歧視嚴重、階級觀念強烈,這個小城人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
還拿密特蘭市舉例,如果是上世紀60年代的老年人,不能走遠路的話,所以只能就近參觀美國的大都市。60年代的美國,第二大城市是芝加哥。摩天大樓鱗次櫛比,雖人煙稠密,但道路寬闊,沒有上班高峰擁堵現象。
上世紀60年代的芝加哥市,幾百層的摩天大樓,讓人仰視便覺頭暈目眩。芝加哥的大博物館久負盛名,可是建築太過宏大,臺階又多又高,很多遊客雖然感興趣,但體力所限只得作罷。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只能坐在車裡走馬觀花,也是西部文化中的有趣現象。(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