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健康養生」控制飲食,運動也沒少做,但體重卻遲遲不減?中醫教您如何科學減肥

【點選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資訊不錯過】

「健康養生」控制飲食,運動也沒少做,但體重卻遲遲不減?中醫教您如何科學減肥


本公眾號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選上方藍色“中國中醫”進行關注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張晉

很多人都有減肥的需求。科學的飲食管理,正確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是減肥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但生活中,一些人已經很控制飲食,運動也沒少做,但體重卻遲遲不減;還有的人體重減下來後總是發生反彈。到底如何科學減肥,下面從這幾個角度展開為大家談一談。

減肥困難有三因

肥胖基因遺傳因素對肥胖的影響是強烈而持久的,也有人把它叫做生物學限制,也就是飲食、運動等方面控制的非常好,身體在基因的控制下還會源源不斷的積聚脂肪。中藥、針灸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相關基因的表達,所以也要對中醫減肥方法抱有信心,可試試中醫減肥方法。

不良生活方式高熱量、高脂肪飲食、靜止的生活方式與肥胖的發生有著密切聯絡。肥胖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並非在一日養成,也並非可以在短時間內改掉。另外緊張的社會節奏也容易讓人想要透過吃肥甘厚膩、辛辣刺激的食物來釋放壓力。

飲食過於控制嚴格的飲食控制可能會讓機體肌肉量減少,或者肌肉減少的比率大於脂肪減少的比率,從而使身體代謝能力下降,反而出現體重持續不下降或者反彈。

重點在於減腰圍

相關研究表明,強調減重不只看重體重的減輕還要關注腰圍、體成分的變化,而且腰圍的減少比體重的減輕更為重要。

許多人對於減重有一定的誤解,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減掉最多的體重,這並不科學,減肥需要設定合理的減肥目標,而體重下降的趨勢也並不是直線的,而是循序漸進的。減掉初始體重的5~10%,足以對健康有益,而且不會造成營養不良,減肥的速度要循序漸進。而且這個目標應該更多透過生活方式來改變。

許多患者忽視腰圍的變化,研究指出減腰圍比減重更重要,腰圍是反應內臟脂肪很好的指標,也是代謝性心血管疾病的預測因子(糖尿病、高血壓等),而且許多患者因外形不佳而產生自卑等不良的心理狀態,成為加重肥胖的心理因素。所以要更多關注腰圍的變化。

腰圍的測量方式為髂棘和最後一根肋骨中間圍繞腰一週。WHO建議正常的腰圍為女性≤80釐米,男性≤94釐米。亞太地區建議女性≤80釐米,男性≤90釐米。

除此之外,還要關注體成分的變化。很多人減掉的是肌肉,並非脂肪。認為體重管理只是減體重,那就大錯特錯,同樣體重的人為什麼有些人穿衣顯得很臃腫,有些人穿衣卻顯得很有型呢?原因在於身體的脂肪和肌肉比例不一樣。肥胖患者更需要減脂增肌。減重最希望看到的是肌肉量達標,體脂減輕。定期監測體成分才能瞭解自己的減肥情況。

運動也要講科學

有人可能會覺得多運動就會減脂增肌,但是研究表明,當運動總時長超過30分鐘時,可能會發生反饋調節而產生不利的影響。建議在減重期間監測自己的人體成分變化而調整運動時間和方式。

現結合2019年歐洲釋出成人肥胖管理指南的建議說一說如何科學運動。

不同強度體力活動以代謝當量(MET)衡量,為便於理解,以步行或健步走進行換算體現。

低強度體力活動=漫步(2MET)

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健步走6.4千米/小時(5MET)

高強度體力活動=慢跑或跑步8千米/小時(8MET)

運動前,中等強度的活動如走路、游泳等不需要做運動測試。

如果做劇烈運動,肥胖患者或合併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等,需要到醫院進行專業的心臟評估並諮詢運動和心臟專家。一部分肥胖患者往往有腰、膝關節的損害,運動前最好諮詢運動專家,或在運動專家的指導下運動,不要加重關節的損害。

建議每週做30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或150分鐘高強度的體力活動以調動內臟脂肪。

運動的強度和運動量需要逐漸遞增,當運動總時長超過30分鐘時,可能會發生反饋調節而產生不利影響。

要時刻監測自己的心率,心率太低達不到運動的效果,最高不要超過安全範圍。

適合肥胖患者的運動有:游泳、步行、腳踏車、跳舞、柔道、滑雪、高爾夫、徒步旅行、乒乓球,強化肌肉及心臟訓練。

正確飲食,健康減肥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的飲食方式,建議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克。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蔬菜每天攝入300~500克,水果每天攝入200~350克。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等除外。

臨床常見許多減肥的女性對於控制飲食十分偏激,要麼吃得很少,要麼不吃主食,最後不僅沒有瘦下來,反而月經量減少了,工作、學習效率也大不如前,心情更加煩亂。所以健康正確的飲食非常重要。

不吃主食有風險

如今,合理飲食日益得到人們的關注,尤對主食的攝入觀點不一。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提出,低碳水化合物消耗(70%)都比中等攝入量帶來更高的死亡風險。不吃主食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使大腦能量供應不足而易發老年痴呆;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會下降。

《素問·藏氣法時論》中雲:“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穀物經過一年四季的“生、長、化、收、藏”而成,吸收大自然之精華,且植物的種子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靈樞·五味》雲:“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鹹,先走腎。谷氣津液已行,營衛大通,乃化糟粕,以次傳下。”五穀之五味各入五臟,其所化之精微、津液才能正常的運轉於全身,營衛才可以充盛,營衛充盛才可以抵禦邪氣。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和纖維素是人體賴以生存的七大類營養素。而五穀中的脂肪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蛋白質構成人體酶、激素、抗體和神經遞質,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膳食纖維對於防治便秘有很好的效果,維生素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迴圈,提高腦活力。主食還是人體礦物質鐵、鋅、錳和鉻、硒的良好來源。

飲食應該注意的細節

減少能量攝入,增加蔬菜量,減少高脂飲食,不喝甜飲料;不吃零食,吃飯規律;吃得慢一點,一般飽腹感在用餐20分鐘左右時出現;訓練飢餓感,一般飢餓感在1頓正餐後4~5小時出現,最好感到飢餓時再飲食;每天記錄飲食情況,尋找不餓時進餐的誘因如玩手機、追劇、情緒變化等,並注意避免各種誘因;用心吃飯。先放鬆片刻,聽一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坐下吃,不要站著或走著吃,也不要看手機或做其他事情。慢慢享受吃東西的過程,感受食物的味道、氣味及口感,放下筷子的同時咀嚼食物。吃飯的時候觀察自己的情緒,當感到飽了或者感覺沒有樂趣的時候就停下來;規律飲食。不要餓過頭了才吃飯,這樣往往能量消耗會適得其反。儘量少加餐。

目前減肥的飲食模式有很多種,包括限能量平衡膳食、高蛋白膳食、輕斷食膳食等,相信很多減肥的人都知道這幾種減肥模式,建議大家經過正確評估後再執行某種具體的模式,每個人的基礎代謝、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在營養學專家的幫助下探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輕易嘗試飢餓、腹瀉、過度運動等療法。控制體重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減肥需要循序漸進,中途不要輕易放棄,不要操之過急。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減重計劃。

編輯:王迪

中國中醫

微訊號:satcm01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中醫,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絡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類: 健身
時間: 2021-06-24

相關文章

「健康養生」初秋時節,這些疾病要注意預防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其氣候特點表現為空氣中溼度減低,而晝 夜溫差增大.初秋時節,天氣由熱轉涼,有些疾病容易發生,因此要做好這些疾病預防. 咽喉炎 秋天空氣變得乾燥,溫度也逐漸降 ...

「健康養生」防治高血壓可選中藥代茶飲!這十個茶飲方快收好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李巖 中藥代茶飲,又稱藥茶.選用中草藥沖泡煎煮,如喝茶一樣頻頻啜之,以達到治病防病.養生保健的目的. 最早的藥茶有兩重含義,一是含茶藥方,即在藥方中 ...

「健康養生」巧奪天工的人體結構
聚精在於養氣,養氣在於存神.神之於氣,猶母之於子也.故神凝則氣聚,神散則氣消.若寶惜精氣而不知存神,是茹其華而忘其根矣.--袁黃<攝生三要·存神> 人體就像一棵倒長的樹,頭就好比樹根,吸收 ...

「健康養生」收藏!常見疼痛的穴位自我調治方法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成都中醫藥大學 趙凌 疼痛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是人體受到外物打擊.冷熱刺激等出現的一種主觀感受.國際疼痛學會認為其是令人不快的一種感覺及情緒上的感受,且能夠伴隨現有或潛 ...

「健康科普」咳嗽的“死對頭”,你知道幾個?肺燥咳嗽的人注意了

「健康科普」咳嗽的“死對頭”,你知道幾個?肺燥咳嗽的人注意了
漸入深秋,咳嗽咳痰不要怕,常吃這些,能夠止咳平喘,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 1.白果 白果性平,味甘.苦.澀,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平喘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咳嗽.咳痰.哮喘等病症. 適宜人群--咳嗽患者.哮 ...

你還在給孩子吃「乳酪棒」嗎?看看這篇再做決定吧

你還在給孩子吃「乳酪棒」嗎?看看這篇再做決定吧
養娃有多難?孩子生病了--急!孩子發育得好像慢了點--愁!孩子跟你頂嘴了--氣! 「退『貨』是來不及了,能不能賜給我一個『哆啦A夢』,讓它幫我解決一切困難啊!」 聽到了你們的呼喚,今天就把我的好朋友- ...

「圖文科普」正確飲食,心臟健康——心臟康復“膳食”篇

「圖文科普」正確飲食,心臟健康——心臟康復“膳食”篇
對於心臟有問題/已經接受過心臟治療手術的朋友來說,心臟康復是個需要長期關注的事情,別以為只有"就醫"和"藥物"值得注意哦!俗話說得好 "民以食為天&q ...

「天天養生」秋分到,養陰清燥是關鍵

「天天養生」秋分到,養陰清燥是關鍵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冼詠琪 許詠怡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意味著天氣轉冷,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番禺院區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鄭豔華指出,秋季 ...

「健康生活」老年人的營養膳食原則

「健康生活」老年人的營養膳食原則
健康.安閒是每一位老年人晚年生活所向往的,但是隨著年紀的增加,老年人體力.記憶力會不斷下降,同時也會遭受各種疾病的困擾.那麼老人還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自己的生活狀態呢,不僅要在心態上做出轉變,還要在 ...

「穴位養生」一穴開啟,經絡都通

「穴位養生」一穴開啟,經絡都通
強身,助眠的小動作,巧妙有作用 一點打通,十二經通 這個"保健運動操"怎麼做?就是用手掌去搓腳心,腳心有一個穴位叫"湧泉穴",這個穴位主腎,常常揉搓按摩可以壯腎 ...

「健康資訊」擼串意外感染“怪病”?我emo了

「健康資訊」擼串意外感染“怪病”?我emo了
高燒不斷,沒有食慾,腰腿疼痛..... ("我emo了"是網路流行語,常被用來形容負面情緒,比如:頹廢.不開心.鬱悶.失落等.) 這個突如其來的"怪病"曾讓我掙 ...

「秋季養生」秋天這種水果你該多吃,養肺護肝、焦慮、抑鬱、失眠也減輕了

「秋季養生」秋天這種水果你該多吃,養肺護肝、焦慮、抑鬱、失眠也減輕了
隨著疫情的發展,日本掀起了梅乾消費熱.以青梅為原材料醃製而成的"梅乾",因富含檸檬酸,被認為具有促進代謝,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而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研究人員也發現,酸味能減輕焦慮,抑鬱 ...

「穴位養生」經常失眠怎麼辦?快來揉一揉手腕上這條“筋”吧

「穴位養生」經常失眠怎麼辦?快來揉一揉手腕上這條“筋”吧
這條"筋"在哪裡呢? 伸出手,手心向上,在你小拇指一側的手腕,腕橫紋上一寸處仔細摸(太胖的,肉厚的可能摸不到),你會摸到一條"筋". 在這條筋的橈側緣,有一個穴 ...

「健康科普」頭皮上為什麼會長小紅疙瘩?

「健康科普」頭皮上為什麼會長小紅疙瘩?
來源: 人民網.健康內蒙古12320 編輯:李黎 稽核:李黎

「健康解碼」提升免疫力的“助手”在這裡!這樣吃才健康

「健康解碼」提升免疫力的“助手”在這裡!這樣吃才健康
專家為市民送上了這些飲食建議:要想增強免疫力,首先要保證優質蛋白的充足攝入,還要做到飲食多樣化.均衡化.此外,還需要適當的身體活動.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江天瀟 郭一航)

「健康知識」橘子也可以治病,這樣吃最有用

「健康知識」橘子也可以治病,這樣吃最有用
一個橘子四味"藥" 別看橘子個頭不大,在中醫專家看來,它渾身都有藥用價值. 橘皮 清新口氣 新鮮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等功能. 將其咀嚼後吐掉殘 ...

「天天養生」入秋後的第一杯潤肺茶,你喝了嗎?

「天天養生」入秋後的第一杯潤肺茶,你喝了嗎?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處暑過後廣州的天氣依然很悶熱,絲毫感覺不到一丁點兒涼意,那麼,這個季節喝什麼茶好呢? 廣東祈福醫院治未病科鄭嬋女醫生表示: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 ...

「健康新知」面板病患者“三不要”
來源:新甘肅 [健康新知] 面板病患者"三不要" 陳 勇 面板科專業著作中記載的面板病有上千種之多,面板病的原因也多種多樣,但無論是什麼面板病,患者都不該做以下3件事: 不要搔抓 ...

「健康科普」 後仰挺胸能治駝背嗎?真相為你揭曉

「健康科普」 後仰挺胸能治駝背嗎?真相為你揭曉
後仰挺胸能治駝背? 隨著年齡增大,不少老年朋友會出現駝背,可以常做後仰挺胸的動作. 最好坐在帶扶手的椅子上,雙肘向後放在扶手上,目視前方.穩定腰椎不動的前提下,胸椎後凸處用力向前上方挺,做後仰挺胸的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