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的應用與普及,“網際網路 ”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持續深化,新一代網路資訊科技蓬勃發展,催生出了全新的數字經濟。然而,在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持續融合的過程中,各行業間的數字化發展逐漸呈現出顯著差異。在我國的三大產業中,服務業的數字經濟佔行業比重最大,為35.9%,工業為18.3%,而在農業方面該數字僅為7.3%。這反映出我國當前的農業數字化水平較低,同時也表明中國的農業數字化發展前景廣闊。
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18年在中央一號檔案中首次提出了數字鄉村戰略,在針對鄉村振興建設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大要求基礎上,指出要進一步解放數字化生產力,加快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讓鄉村地區搭上數字經濟順風車,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這標誌著數字鄉村戰略以及數字鄉村建設作為國家戰略將被推廣執行。2020年7月,中央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開展數字鄉村試點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2020年9月,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佈,數字鄉村建設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此次,曲阜師範大學法學院鄉村振興社會實踐隊走進崔莊村,實踐團隊抵達崔莊村後,先後前往了崔莊村村支部和村書記家中聽取崔莊村的數字農村建設進展。實踐團隊瞭解到自崔莊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之後,積極開展國家資訊化建設舉措,加快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
同時崔莊村的村書記也提到,目前崔莊村的數字化建設也面臨巨大挑戰和困境。崔莊村的每年年輕人才流失眾多,建設數字化所需的專業人才也極度欠缺,農民的計算機水平也偏低,崔莊村的數字化建設在發展中不斷面臨困境。
實踐隊透過這次崔莊村的實踐調研,也瞭解到農村數字化建設是一個長遠且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農村資訊化的基礎建設,不斷推出更加實惠的人才政策,留住人才,引進人才。讓人才不斷推動農村的數字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