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2日,偉人率領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蘇聯,參加十月革命勝利四十週年慶祝大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代表團第二次訪問蘇聯,作為列寧思想的發源地,蘇聯帶給人們的不只有軍事力量的幫助,還有思想層面的幫助。
這次軍事代表團的成員可謂是各各大有來頭,十二位開國大將全部出席了這次訪蘇活動。觀看閱兵、發表講話,肯定是要合影留念的,就這樣,一張世紀合影就此誕生,這張珍貴的老照片中,彭老總站在中間,粟裕低調地站在了後邊。
一、二次訪蘇
偉人第一次出國就是訪問莫斯科,1949年偉人的專列抵達莫斯科的土地。這次訪問的目的,一是為了慶祝斯大林七十歲壽辰,二是為了同斯大林就中蘇之間的重大政治軍事問題進行商討。這次訪問兩方簽訂了一系列的友好條約,為推動兩國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莫斯科的這張世紀合影便是出自於偉人率代表團的第二次訪蘇,主要是為了參加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大會。這次中國派出的軍事友好代表團也是建國後,新中國的開國將領首次以代表團的形式訪問蘇聯,可謂是意義重大。
二、四十週年閱兵
偉人率領軍事代表團參加了隆重而又盛大的閱兵儀式,並在訪問期間發表了重要的講話。在講話中偉人指出,蘇聯人民在四十年前舉行的這場偉大革命,就像革命導師曾多次說的,這開啟了全世界歷史的新時代。
古往今來發生過多次革命,但以往的任何一場革命都不能同十月革命相比擬。這場革命證明了沒有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偉大的人民群眾完全有能力在計劃之下開啟自由幸福的新生活。同時也證明了,沒有帝國主義的壓迫,世界各族人民是完全可以和平共處的。
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蘇聯多年來如兄弟般的幫助,在慶祝十月革命勝利四十週年的今天,請讓我給予最衷心的謝意。偉人不僅在閱兵儀式中發表講話,還在莫斯科大學對留學生髮表了重要講話。
主席在講話中指出:“世界屬於你們,也屬於我們,但是最終是屬於你們的,你們青年朝氣蓬勃,正是奮鬥的好時期,就像初生的太陽,希望是寄託在你們身上的!”由此可見我國與蘇聯的友好關係和對於此次訪問的重視程度。
三、世紀合影
因為我國的十二位開國大將分屬管轄我國的不同地區,所以平常的時候他們十二位也是很難有共同的時間恰好聚在一起的。這次以軍事代表團的身份出席訪問蘇聯也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
我國的十二位開國將領各有各的本事,都為革命取得最後的勝利付出了良多,而且個個都是難得一見的人才。在莫斯科紅場觀看完盛大的閱兵儀式和蘇聯群眾遊行後,這樣難得聚首的時刻當然要用相機記錄下來,就這樣,一張世紀合影就此誕生。
這張合影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彭老總站在了正中間,葉劍英站在了彭老總的旁邊,而粟裕站在了後面。還有一些將領站在後面只露出半張臉,但是大家都笑的十分開心和放鬆。
現代人拍照的時候對站位可以說是十分講究,什麼C位、主位,又是什麼沒有名氣的要靠邊站或者是靠後站,說法可是一大堆。要是按照現在的說法,那這張合影上的彭老總和葉劍英就是妥妥的正中間,那就代表他們倆在這張合照中是不可忽視的主角。
但是在那個時代,這些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將軍們可沒有那麼多的瞎講究,也沒有那麼多的說法。常年沙場征戰讓他們不拘小節,因此這張照片並沒有什麼站位講究。
粟裕低調的站在後面其實也不足為奇,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他主動選擇低調了。粟裕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為了補貼家用,他常常要跟著哥哥做一些超出這個年齡階段的體力勞動。
他父親雖早年間還算有錢,但是一心想要考取功名,無奈次次落榜,禍不單行,後從商也接連失利。就這樣,不斷豐厚的家底很快便欠了一堆債。
1924年的某天,粟裕跟父母提出想去常德上學,但是家裡的條件實在不支援兩個孩子都有學上。就這樣,他的哥哥主動提出放棄學業分擔家庭重擔,讓他安心學習。由此可以看出來,粟裕謙讓的品格與整個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分不開的。
其實早在1945年就有這樣一件事,那時候為了統一作戰,中央成立了華中局,上邊想要任命他為蘇皖軍區總司令。但是他兩次堅持,不要任總司令,擔任副司令即可。上面看他如此執著,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而且在1955年我軍舉行第一次軍銜授予儀式時他還有一次低調行為。根據當時軍銜設定的規定,粟裕是有很大機會獲得元帥銜的,偉人也力挺粟裕應該獲得元帥軍銜。粟裕得知此事後,立即向上提交了書面的申請,辭去了元帥軍銜,認為獲得大將軍銜即可。
由上面這事件足以看出,粟裕是一個低調不喜歡搶風頭的人。低調而又安靜的粟裕,不僅僅是有著超凡的軍事才能,他的坦蕩和純粹也是人們現在學習的榜樣。
總結
粟裕年輕時雖也是一位愣頭青,成長之路也不是一份風順,有很長一段時間處在邊緣地帶。但他最終成長為一名戰神級別的人物除了與他的革命熱血和堅持分不開,與他的謙虛禮讓的品行也是分不開的。
而且這些開國將領在戰場上什麼沒見過?一張合影的站位自然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所以用現在平常人的眼光去看待這張照片,然後去糾結誰站在了中間誰站在了後面,那格局可就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