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狀是一名90後設計師,他的家原本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建造的職工住宅,總面積只有46㎡。透過對空間的重新梳理,他在自己的家中足足開設了15個門窗洞口,將風、陽光以及四季變化引入室內,實現自然元素引用的最大化,同時透過調整尺度、開口設計、材料的選擇來消除室內外的邊界,實現人、住宅與自然的融合。
兩個人,一隻狗,共同在這間現代版「烏托邦」裡棲居,充滿生命力的空間與現代的閒適生活相互交融,趣味橫生。一起來看看吧!
“改造後的16號住宅算不上精緻,但在這裡居住下來一點也不覺得乏味。高高的圍牆並沒有鎖住它,反而讓我們在這裡獲得了更多的自在。”
—— MOU建築工社
戶型 1 室
面積 46 ㎡
花費 30萬
位置 江蘇 南京
01
戶 型 圖
△ 改造前的戶型圖
第一次來看房子,我就喜歡上了這裡。建築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間建造,是林化所的職工住宅。這裡的地勢偏高,呈階梯狀,所以即使房子整體看起來不高,但每一棟的高度卻都錯落有致。
房子在一段坡道的盡頭,緊挨著紅磚圍牆,周邊的自然植被很有生命力。位於建築一層的房子被緊靠的圍牆分割出前後兩個院子,只能從外面的通道進入。
△ 周邊環境
△ 改造前廚房與臥室
由於早期的建造,房屋普遍都是小面寬、大進深的長方形戶型,空間較為侷限,採光面積小,內部光照不均勻,以及廚房、衛生間、臥室、會客等空間,均按簡易功能所設定面積佈置,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尤其是房屋中部,是一個無自然採光的小方廳,封閉又昏暗,作為臥室使用,從廚房走到客廳需要經過臥室才能到達。同時無法滿足書房、辦公等功能的需求,缺乏舒適性。
△ 改造後的戶型圖
改造後,在原有空間結構中,我們重新梳理空間功能,從內部客廳區域牆壁開啟一扇極窄門洞,實現各空間完全貫通。經過對原始戶型以及生活需求的深入探索與研究,最終釐定了各區域功能方案,透過調整尺度、開口設計、材料的選擇來消除室內與室外的邊界,實現人、住宅與自然的融合。
△ 概念草圖
02.
玄 關
△ 南院入戶
房屋的一層地坪比室外高,因此產生了高低差,形成臺階。南邊客廳進入院子的原始臺階只有300mm的踏面深度,入戶開門停留的緩衝空間很小,於是我們將踏步的尺寸加大,變成平臺,閒暇時可以在此休憩或陪寵物玩耍。
03.
客 廳
△ 從客廳看餐廳方向
46平米的室內空間,需要同時承載工作和生活的功能。院子中獨立的房間作為臥室,需要從外部通道先進入院子然後才能進入臥室內部,因此在保留外部通道的同時,我們希望能從內部空間將它們也連通起來。
為了讓空間贏得更多的通透感和視覺上的延伸,最後選定在南邊院子入戶門的對角線位置開設一個寬度僅有650mm的門洞。
△ 新開的門洞位於客廳和臥室的對角線上
新開的門洞不僅在視覺上放大了空間,也確保了私密性。該尺度相對於常規臥室門洞來說要小很多,但是這種窄窄的尺度反而會讓人將其視作一個特殊的秘密通道。
在客廳和臥室的夾角之間有一個三角形的天井,由於原本窗戶的開口尺度偏小,影響室內的採光,使內部空間顯得閉塞,因此我們圍繞著天井,重新調整兩側窗戶的開口尺度,以此吸納更多的陽光進來。
△ 透過門洞看向臥室方向
關於天井上方,工人師傅多次建議我直接封塊玻璃,不影響採光又能防止日後雨雪和落葉的困擾,平時維護還要從窗戶爬進去。
但我內心卻很渴望風霜雨雪能夠進來,雖然有時候會惱人,但一場場落下來,真切提醒著時間的變化,自己的成長以及家人的老去,人生關鍵的記憶點與自然的節拍相合。
△ 客廳和臥室之間的L型臺子
將客廳和臥室間的門洞開啟後發現有180mm的落差,於是圍繞天井兩側設定了L型的檯面,上方可以坐人,下方可以用於收納,同時也是客廳進入臥室的通道。
去年我們領養了一隻狗,取名為“谷裡”,也是這個屋子裡的一名成員。尋找家裡最舒適的角落這件事,貓和狗最擅長了,人比不上。谷裡喜歡平時躺在這二段平臺上睡覺或者眺望天空,跟人一樣,可能更向往外面的自由世界。
△ 谷裡在臺子上玩耍
△ 看向三角形天井
在房間與房間之間創造讓風與光流動、人也能輕快通行的區域,讓空間變得張弛有度。
△ 看向窗外斑駁的牆體和綠植
△ 光線透過洞口傳遞到到中間區域
△ 內外空間一覽
△ 站在臺子上看向客廳
由於成品傢俱對於小空間不太友好,因此客廳並沒有放置成品沙發,除了工人現場製作的活動長凳外,其他都是可移動的椅凳,可根據實際使用靈活變換。長凳必要的時候可以搬到中間作為茶几來使用,平時可以放在窗邊。
△ 天井利於室內採光
原建築是磚混結構,牆體改動的可操作性太小。將建築內部之原本的門窗全部拆除後,只保留了原有的開口,廚房、天井和客廳的光線透過這些洞口傳遞到到中間區域。
△ 天井下來的陽光灑落在室內
04.
餐 廳
△ 餐廳&辦公
餐廳和辦公區功能合二為一,餐桌設定在原先兩個正對門洞過道的正中間,打破原先平鋪直敘的動線,兩側都面對開敞的門洞,視覺上得到較大的延伸。
△ 餐廳&辦公
一組4.6米長的書架同時滿足辦公、水吧、儲藏以及洗衣機的擺放。為了避免到頂的書架會給空間帶來壓迫感,因此捨棄了背板。
05.
臥 室
△ 站在臺子上看向臥室
臥室的佈局對調了之前門和窗的位置,使天井和窗戶相對,在同時開啟時能更好的滿足屋子日常的通風。
將地臺設定在靠院子牆體的窗戶下,上面放置一張床墊,躺在床上休息時人的視覺中心也正好對著天井,不管是有月光的夜晚還是雨雪天的夜晚,都是一種很美妙的體驗。
△ 臥室一覽
臥室的床以地臺結合床墊的形式呈現,三面圍合,很有安全感,只有床尾是開放的,正對著天井。為了避免三面包裹會產生壓抑感,側面衣櫃上方故而留一段喘息的空間。
△ 地臺僅靠窗邊
在衣櫃內側掏出一塊壁龕區域作為床頭櫃使用,將開關、插座面板設定在此處。
△ 從床頭看向天井
第三段臺階是木匠師傅現場製作的踏步,希望可以透過三段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臺階帶來遊覽式的居住體驗。
△ 靠在臺子邊的可移動踏步
△ 從臥室看向北邊院子
臥室和院子同樣也存在高低差,使用當時施工所剩的多孔紅磚製作了進入臥室的落塵臺階。院子裡的臺階上面是菜園,下面是灰色的石子地面。好友造訪,可以就地取材,或是舉辦一個小型的篝火派對。
06.
廚 房
△ 廚房
由於原始戶型受限,廚房同時是入戶、通往衛生間和進出辦公區域的中轉空間,因此要在滿足廚房基本功能的同時,保持過道通暢,於是我們將櫥櫃的尺度調整為520mm的深度。
△ 廚房窗戶
廚房的窗戶雖然離紅磚圍牆很近,但是有了綠植後,每天推開窗戶,做飯的同時也能享受到自然的親切,同時感受一種在茶米油鹽裡揮灑的煙火氣。
07.
衛 生 間
△ 衛生間
在該住宅中,我們保留了很多原始的元素,譬如入口處的不經修飾的牆面、衛生間裸露的用錫紙包裹的水管以及院落內風化剝蝕的紅牆等,就讓它們呈現一種自然的、未完成的狀態,讓居住在這裡的人感受到一種過去與現在甚至未來之間的聯結。
或許現在每天會有從窗戶吹進來的落葉、會發現各種小蟲子,以及狗狗從院子向室內奔跑帶進來的塵土,不過這些都是可感受到的真實的生活,不是嗎?
08.
細 部 材 料
△ 現場溝通木作
▲現場製作窗框
傢俱材料選擇的是樺木海洋板。因為有出挑的屋簷,板材本身具有防水耐候的功能,所以門窗同樣是請木匠師傅選用樺木海洋板現場製作。
△ 窗戶細部
板材表面只是輕微打磨,上完木蠟油之後還能觸控到木材的紋理,木材的顏色也會隨著環境同步變化,我們希望房子和人都能“自然老去”。
△ 窗戶細部
改造後的16號住宅算不上精緻,但在這裡居住下來一點也不覺得乏味。高高的圍牆並沒有鎖住它,反而讓我們在這裡獲得了更多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