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看待一個不生氣的人?
有人答:他可能哪一天就把你搞暈了。
誠然,他要麼是一個逆來順受的懦夫,要麼是一個天下無敵的強者。不管是哪一種人,都會讓身邊的人,氣得七竅生煙,卻又無計可施。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如果你和別人比較,又一直不生氣呢?結局可以是:氣死別人。
01
和自己比,才能超越自己。
有人問泰戈爾,世界上最簡單的是什麼?
他說,責怪別人最容易。
又問,世界上最難的是什麼?
他說,認識自己最困難。
生活中,我們總是想辦法超越別人。但凡別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並且要比別人的更好一些。
比方說,鄰居買了新車,花了十多萬。你就暗自發誓,一定要買二十多萬的車。
炫耀自己,碾壓別人,幾乎是所有人的追求。可是,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卻很少有人用心去思考。買車是用來代步,還是去旅行,還是為了顯擺,或者是盲目跟風?要買什麼品牌的車,也常常受別人的指點。
為了超越別人,我們活成了別人,真的很悲哀。
聰明的人,都在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超越自己。
和過去的自己比較,你發現自己一直在進步,學有所獲,工作有成績,錢包也在慢慢鼓起來,就特別高興了。至於別人用什麼眼光看你,反而不在意了,“斜視” 的人,一定特別不高興,眼睛都歪痛了。
02
和小人比,才能約束自己。
當你一直在學習對方的方法,你就慢慢走向“對立面”。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並不可取。特別是遇到小人的時候。
比方說,你的鄰居是一個小人,見不得你好。聽到你家常常有歡聲笑語,他就特別不高興。為了“打擊你”,他把你家的門,刮花了。你要是一生氣,把鄰居家的門刮花,豈不是你也是小人?
看過一個幽默故事:思想家歌德在公園裡散步,在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了兩位批評家。
批評家說:“我從來不給愚蠢的人讓路。”
歌德笑著,閃到一邊:“我恰好相反。”
笑容,永遠比惡毒的眼神、嚴肅的臉,更有魅力。
真正厲害的人,不是那些和小人對抗的人,而是包容、感化小人的人。心有一片海,即便是小人,也能在心中自由來回。
小人的齷齪,在高尚的人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03
和瞧不起你的人比,才能有回懟的快樂。
我的一個表妹,三十二歲了,還未找男朋友。
七大姑八大姨都很著急。有人真心為她找物件,有人看她笑話。
過年的時候,我的兩個表姑圍在表妹身邊。大表姑說:“你看看,我家花花,嫁了個好老公,結婚的時候,穿金戴銀;結婚之後,老公把她當成手心的寶......”
擺明了,就是用花花的婚姻,來貶損表妹。
忽然,表妹看著大表姑說:“要不,你回去和花花說一聲,把老公讓給我?或者,您幫我去物色一個類似的男人,我照單全收啊。”
一句話,讓大表姑的臉,掛不住了。
主持人魯豫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被人嘲笑的把柄,你的胖,我的瘦,還有很多的其他......為什麼我們不能及時表達自己的憤怒、受傷?”
你真的不要,失去回懟的勇氣。有些八卦、誹謗,你必須做出回應。遇到瞧不起你的人,不要一直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裡,而是笑著回懟幾句,然後高興地離開。
那些瞧不起你的人,並不見得比你強,他們不過是喜歡沾沾自喜罷了。
04
和賢明的人比,才能找到方向。
唐朝的時候,古靈禪師悟道之後,回到了幫他剃度的師父身邊。
有一天,一隻蒼蠅反反覆覆衝撞窗戶紙,卻一直飛不出去。禪師說:“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痴;千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師父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向禪師求教。
那一刻,師父和徒弟的角色互換了,卻也十分美好。
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當一個人抱著虔誠的態度,向身邊的人求教,他雖然氣勢微弱,還可能被人嘲笑,但是他的心裡會特別高興。當他成功之後,仍舊會受到後人的敬仰。
英雄不問出處。如果你不願意低頭,那麼你永遠都不能抬頭。
和賢明的人比一比,你輸了,卻有了方向,何氣之有?
05
和歷史人物比,才能明得失。
《舊唐書·魏徵傳》裡寫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深刻汲取歷史的教訓,廣開言路,反對分裂,廣納賢才,獎罰分明,創造了貞觀盛世。
春秋時期,周厲王不允許群眾說一句壞話,尤其不能議論朝廷。後來,群眾不再開口說話,見面也只能用眼神交流。過了幾年,周厲王被人從朝廷驅逐出去了。
千年的歷史,創造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出現了很多的敗筆,當你的人生陷入困境的時候,就看一看,自己屬於哪個“朝代”,就能夠找到出路了。
人生就是一個有得有失的過程。註定得不到的,要捨去;能得到的,要爭取;保持了得失平衡,才能長久。歷史的起起伏伏,就是榜樣,比一比,你並不會生氣。
06
結束語。
人啊,一念是魔一念是佛。
古時候,有一個官員,去拜訪白隱禪師。他問:“什麼是地獄,什麼是天堂。”
禪師非常兇狠地罵官員,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官員生氣了,拿起木棍要打人。
禪師躲在一旁,笑著說:“你已經到了地獄了。”
官員意識到自己失態了,趕緊賠禮道歉,然後笑了。
禪師說:“恭喜你,到了天堂。”
原來,世間任何事情,是好是壞,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態度。
你不生氣,那些氣你的人,就會生氣;你要生氣了,別人就會嘲笑得更加厲害。
不生氣是一種智慧,因為你終於明白,痛苦、幸福、平庸、惡毒......都是幸福的源泉。
《周易》裡寫道:“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老祖宗的智慧,告訴我們,“比”的本意是輔佐、親輔,是下順從上,是透過比較,得到別人的幫助,最終取得成功。
與任何人比,都能笑臉以對,才是最狠的“報復”。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