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政治家曾國藩說過一句話: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
人心向善是從古至今的群體抉擇,更是我們傳承至今的優良美德。
深以為然,與人為善是我們行走於人世間的準則,唯有如此才能走得遠、走得順。
【1】
和氣的臉。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胡適說過,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於一張生氣的臉。
真的是這樣,沒有誰喜歡看一張劍拔弩張的臉,更沒有誰願意跟一個怒氣沖天的人交往。
在知乎上看到有一名26歲的女孩提問:經常生氣到氣暈,會有什麼嚴重後果嗎?
她說自己的身體一向不太好,而且血壓偏低,但是最近遇到一些事情,經常會跟別人生氣。
而且她每一次生氣,都會氣到頭暈反胃,甚至都站立不穩,就算生氣不嚴重,也會有頭暈的感覺。
女孩現在最擔心的是,這樣經常生氣,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殊不知,女孩長時間頂著一張生氣的臉,更是把自己推向無人敢搭理的境地,久而久之日子會更加艱難。
讀過一則小故事。
一位教授帶著孩子在水果攤上挑選水果,小攤販很不耐煩地說:“你到底買不買?不要這樣 挑來挑去的。”
教授禮貌地回答:“要買!要買!”
接著教授把挑好的水果交給小攤販,並問多少錢?
小攤販不以為然地說:“這個可是很貴的,你買得起嗎?”
教授依然很謙遜地回答:“買得起,買得起。”並把錢遞給小攤販。
回家的路上,孩子忍不住問教授:“爸爸,您是教授,是我景仰的人,為什麼今天讓小攤販 這麼吆來喝去的呢?難道您一點都不生氣嗎?”
教授回答孩子說:“待人有理、謙虛禮貌是我的水準,無禮、勢利是小攤販的水準,我不能讓他的水準拉低我的水準。”
誠然,教授面對無禮的小攤販,有充足的理由生氣。
但是教授更加明白,一張生氣的臉,遠不如和氣的臉更讓人願意靠近,也更能把事情辦好。
哲學家周國平說,到了一定的年紀,總要學會與周遭的一切和平相處。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人世間,我們活得越久會越明白,一張充滿善意與微笑的臉,才是我們與周遭和諧共處的“招牌”。
當我們展露笑臉的時候,對方也一定會回以真誠,還有什麼事溝通不了、解決不好呢?
【2】
剋制的嘴。
作家亦舒說,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就是發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理由很簡單,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而你,不一定懂他們的生活。
我們雖然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卻成長在不同的環境中,我不一定懂你的選擇,你也不一定懂我的人生。
因此,說話留有餘地,不嘲諷、不指責是做人最基本的素養。
想起讀書時,我們宿舍一共8個女生,原本和睦的像家一樣的環境,最後卻敗給一號床王娜的嘴。
有一回階段性考試的題目很難,考完後大家都吐槽說自己肯定考不好,王娜卻冷哼一聲說:“知道考不好,考試前咋不知道好好複習呢?”
這也就罷了,話雖難聽但心意是好的,最讓我們聽不順耳的是,有一次三號床李霞的爸爸出車禍,她傷心得蒙著被子在哭泣。
我們都在勸李霞不要太擔心,王娜來了一句:“誰讓你爸倒黴呢?能不能別哭了?煩都煩死 了!”
一句話直戳到李霞的心窩上,她哭得更傷心了,我們恨不得把王娜推出宿舍,說話就不能剋制一些嗎?
一出口就說別人做得不對,這樣不懂得口中積德的說話方式,只會讓別人反感並且遠離。
曾聽過一句話,上帝給了你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讓你多聽別人說話,自己少說話。
我們不僅要少說話,更要懂得為別人著想,因為我們並不一定知道別人曾經歷過什麼。
看過一則小影片,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坐在公交車上,孩子很明顯身體不太舒服,一直哼哼唧唧,媽媽努力地哄著。
一旁的一位大媽突然發飆,指著這位媽媽說:“能不能讓你家孩子閉嘴?再吵就趕緊下車!”
媽媽的眼淚當即下來了,一邊躬著身子道歉:“不好意思,打擾大家了!”一邊抱起孩子拍著後背。
其實我們應該理解這位媽媽的難處,但凡別人說話剋制一些,她也不至於在眾人面前哭成這樣。
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人生哲學,更是我們建立與別人之間良好的“連結” 方法。
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說過,總是說別人壞處的人,永遠都不能證明自己是好人。
懂得在開口之前,先考慮一下是否會傷害到別人,則是我們應該學會的說話之道。
【3】
和善的心。
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說,一個人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溫和而又善良的人,都有一顆悲憫的心,能夠體察別人的心境,願意我們都過得更好。
曾在一個短影片平臺上看到一位媽媽的心聲,她發了一張5歲的兒子確診自閉症的照片。
這位媽媽寫出了兒子從出生到4歲才確診,然後艱難的干預康復的過程,文字真實到讓人痛心。
然而她並不是為了賣慘,而是為了發出呼籲,希望大家多關注周圍的孩子,如果發現跟她的兒子類似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告訴孩子的父母。
因為自閉症越早確診才能越早干預,才能幫助孩子儘可能地恢復身體的各項機能。
有人評論說,自己也曾提醒過身邊的孩子,卻被孩子的父母當成不安好心,差點被打一頓。
這位媽媽的回覆很堅定:“只要我們抱有善意,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心存良善而又願意幫助別人,是我們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最缺的品質。
但我們更應該相信“好人有好報”,海爾公司員工胡云川就是這樣獲得了好報。
事發當天,一名5歲的女孩從6樓的家裡翻到窗戶外側,稍一失手就可能摔下去。
胡云川正好經過此地,他沒有絲毫猶豫,連安全防護都來不及做,就從5樓的窗戶翻出來,順著雨棚攀爬到6樓,把女孩抱回了屋內。
海爾公司得知胡云川的善舉之後,獎勵了他一套價值60萬元的房產。
在胡云川伸手救小女孩的時候,他想到的一定是確保小女孩的安全,而不會想到公司會給他獎勵。
他能得到這份不菲的獎勵,就是公司對胡云川那顆良善的心最好的褒獎。
正如高僧貢塘·丹白準美在《水木格言》所說,不管高低貴賤,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一心利益他人,即使根本不求回報,回報也會突如其來。
我們的國家和社會需要善良,我們每一個人同樣需要善良,一點一滴的善良,可以匯聚成積極向善的大能量。
因為我們都懂得,和善而又真誠的心,是多麼彌足珍貴的存在,更是我們都應該具備的“核心”。
【4】
《真實的信仰》中說,人的修養,往往在不經意的言行舉止中體現。
一張微笑的臉,一句溫暖的話,一顆善良的心,構成了我們在人群中的基本“畫像”。
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體現在我們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中。
唯有懂得用真誠的微笑待人,用沁入人心的話語交流,用溫和善良的心靈相處,才是做人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