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就有導演使用iPhone來拍攝電影。《尋找小糖人》的導演Malik Bendjelloul表示,由於拍攝後期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該電影最後剩下的10%內容,不得不使用iPhone 4和8 mm Vintage Camera App拍攝。
而《橘色》(2015)是首部使用iPhone全程拍攝的電影,該影片的導演使用了三臺iPhone 5s完成整部電影的拍攝。與《尋找小糖人》相同,這部電影也是因為預算有限,而且使用手機拍攝電影不用去洛杉磯市政廳購買電影拍攝許可。
不過,並非所有的導演都是因為資金有限才選擇使用iPhone拍攝的。比如Steven Soderbergh使用3臺iPhone 7 Plus拍攝了《喪心病狂》(2018),他表示,與笨重的電影機相比,用手機拍攝更加自由。同時,手機帶來的緊湊空間和緊張視角,也為電影營造出了一種神秘的恐怖氣氛。也就是說,Steven Soderbergh是為了更方便創作,才使用iPhone來拍攝電影。
2019年,首部使用iPhone全程拍攝的臺灣電影《怪胎》在臺北舉行了開機儀式,其主要拍攝裝置為iPhone XS Max。該電影導演廖明毅表示,自己一直在關注iPhone應用於專業攝影領域的發展,三年前就已經開始計劃使用iPhone拍攝電影,2018年曾使用iPhone 8 Plus拍攝了一段3分鐘左右的歌曲MV。
而《怪胎》是他第一部使用iPhone拍攝的電影,為了能夠讓這部電影的拍攝水平更進一步,該製片團隊還提前拍攝了一部前序測試影片《停車》。
上述都是iPhone在專業攝影領域的應用,而蘋果從2018年開始便以春節賀歲電影短片的形式宣傳每代iPhone的攝影特性,例如蘋果在2018年邀請陳可辛導演使用拍攝《三分鐘》,展示了iPhone X的人像模式、慢動作等;
2019年蘋果請賈樟柯導演拍攝《一個桶》,展示了iPhone XS對拍攝畫面景深的控制;2020年蘋果邀請導演西奧多·梅爾菲使用拍攝《女兒》,展示了iPhone 11 Pro的超廣角防抖功能、超廣角模式等;2021年蘋果請王子逸導演使用iPhone 12 Pro Max拍攝《阿年》,展示了其杜比視界10位HDR拍攝、暗光拍攝等能力。
為了讓iPhone能夠更好地在專業攝影領域大展拳腳,蘋果在今年的iPhone 13系列中加入了電影效果模式。按照官方的說法,其影像團隊做了大量的演算法訓練,分析人們在觀看電影是視覺焦點如何切換,最後再應用到手機上。
比如拍攝開始時,系統會自動對焦到畫面主體,如果主體移動,系統則會提前作出預判,自動切換焦點,快速重新對焦到主體上。影片拍攝完成後,如果使用者覺得對焦有誤,可自行調整相關設定,從而實現正確對焦和更多背景虛化。
簡單點來講,iPhone 13系列的電影效果模式,可以看作是自動對焦+人像模式的集合體,前者會自動鎖定拍攝主體,有點類似於索尼的眼控對焦;後者則是提供一定的背景虛化效果,隨著鏡頭迅速聚焦到拍攝主題,景深效果也會隨之顯現。
各家廠商對手機電影模式有著不同的思路
與蘋果不同,安卓廠商對手機電影模式的定義,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跟蘋果最相近的,莫過於索尼Xperia系列的電影大師。
索尼將自家專業攝影機CineAlta VENICE的部分功能下放到了手機,推出了“電影大師”App。使用者可在該App主介面設定多項引數,包括影片解析度、幀數、畫面風格、焦距、ISO、快門角度等。
而且在使用電影大師App的過程中,系統會自動對焦。當出現自動對焦無法勝任的情況,使用者也可選擇手動對焦。相比iPhone 13系列的電影效果模式,索尼Xperia系列的電影大師App的UI介面顯得過於專業,普通使用者可能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才能夠玩轉起來。
除蘋果、索尼外,OPPO在去年釋出的Reno 4系列中同樣加入了電影模式。開啟該模式後,使用者可以自由控制對焦、自用獲得不同色彩的白平衡等。
隨著OPPO Find 3系列的釋出,手機上的“電影模式”也得到了相應的升級,支援Log拍攝,可以為後期預留更多的處理空間。
而小米對電影模式的理解是用手機拍出類似電影格式的照片。換句話來說,就是將拍攝畫面進行裁切,把原本16:9的照片裁切成電影常用的2.39:1比例,讓照片產生黑邊。
不過,正如蘋果說的那樣,市面上沒有哪款手機的電影模式可以做到實時對焦和實時背景虛化,這可謂是蘋果首創。
最關鍵的是,從iPhone 13系列的電影效果模式,我們看到蘋果做了減法,讓這項功能變得更適合所有使用者,不需要過多設定,只要點選錄製按鈕,即可拍攝出電影效果的畫面。
電影效果模式,加速iPhone在專業攝影領域的應用
毫不誇張地說,電影效果模式,進一步降低了普通使用者拍攝電影的門檻,同時,促進了iPhone在專業攝影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在電影效果模式問世之前,iPhone的攝影能力已經很強了,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使用iPhone拍攝的電影短片,甚至是一部完整的電影。但這並不代表所有人都能拍出真正的電影大片。
不過,隨著iPhone 12系列相機規格升級,想要拍出一部不錯的電影短片,更多的是利用拍攝技巧來捕捉獨特的視角。比如《阿年》,蘋果公開了拍攝該電影短片的幕後花絮。我們可以看到,製作團體沒有使用太多昂貴的額外專業器材,反倒是把iPhone 12 Pro Max放在特殊位置上,從而形成特別拍攝視角。
比如將其放在輪椅上,隨著車輪與拍攝主體的同步滾動可以拍攝出年獸翻滾的畫面;再比如把手機綁在腰上或者手腕上,從而拍攝出人物跑動的畫面。實際上,絕大多數場景下,只需要一部iPhone 12 Pro Max、一個手持穩定器即可完成所需要的拍攝畫面。
現在,iPhone 13系列加入電影效果模式後,不僅可以提升專業人士拍攝影片的工作效率,還可以幫助普通使用者,在沒有任何額外專業裝置的條件下拍攝出足夠好的畫面。
我們都知道,一部好的專業攝影機,價格基本上都是6位數起步。而一部頂配iPhone,價格也不會超過1萬5。這對於那些資金有限的影片製作團隊來說,iPhone相當於幫助他們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而且在極端環境下,比如下雨天,沼澤地等,使用專業電影機拍攝,不見得比用手機拍攝更方便。因為大部分專業攝影機都不防水,再加上機身偏厚重。
說實話,蘋果將新功能命名為電影效果模式,而非電影模式,可能蘋果自己也覺得即便iPhone 13系列相機已經很強大,也無法與專業攝影機相比,只是可以透過AI演算法學習模擬出專業相機切換鏡頭、背景虛化以及調整一些其他引數。
這就好比iPhone的人像模式,遠看覺得與專業相機沒有太大差別,但是放大照片後,一眼就穿幫了,可能會出現人物頭髮被虛化、虛化摳圖不均勻等問題。所以,iPhone 13系列在拍攝影片方面自然也是一樣的道理。
總的來說,iPhone 13系列的電影效果模式,有助於蘋果拓寬iPhone在專業攝影領域的市場和應用。可以預見的是,安卓廠商也可能效仿蘋果,在自家手機上推出類似的功能,從而與蘋果搶奪市場。
所以,iPhone 13系列並不是沒有創新,電影效果模式其實就是今年蘋果最大的創新。儘管其他品牌的手機也有電影模式,幾乎與蘋果的電影效果模式同名,但卻沒有哪款手機可以做到和iPhone 13系列相同的實時對焦和實時虛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