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威是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
2,斯賓塞在《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一文中,最早在西方提出“課程”一詞。
3,愛倫·凱是瑞典作家、婦女運動活動家,她是20世紀初歐洲著名女性主義理論家、社會問題研究與兒童教育家,一生主要從事寫作和社會宣傳活動,其中心內容是婦女解放和兒童的權利及教育問題。
4,《教育學》是凱洛夫的著作,世界上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教育學著作。
5,《學記》是世界上第一個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
6,教育學是研究描述和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學的任務在於揭示教育規律,但是並不意味著揭示教育規律就結束了,揭示教育規律的最終目的是要利用教育規律,並且用於指導教育教學。
7,(德)康德著有《康德論教育》,此後將“教育學”列入大學課程。
8,柏拉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國》和《法律篇》中。培養和造就哲學家(哲學王)是柏拉圖教育思想的最高目標和主要任務。
9,法國思想家盧梭出版了《愛彌兒》(1762),深刻地表達了資產階級教育思想。
10,英國哲學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話》(1693),提出了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提出了“白板說”。
11,赫爾巴特提出了傳統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對19世紀以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產生了很大影響,被看作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統的教育學著作《大教學論》(1632),標誌近代獨立形態教育學的開端。
13,杜威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圍繞學生的需要和活動組織教學,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代表人物。
14,“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強調既要有計劃的正課學習,也要有課外活動和自習。它強調了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思想。
15,因材施教選自《論語·先進》。是指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6,教學相長出自《學記》,是指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共同發展。
17,啟發式教學不僅體現在《論語》中的“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中,還體現在《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18,布魯納是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
19,發展性教學理論強調教學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兒童認知的可能性,如何為兒童自覺而牢固地掌握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整套知識創造條件。代表人物有贊科夫和布魯納。
20,巴班斯基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教育論專家,提出了教育過程最最佳化的教學理論。
21,克拉夫基提出將形式教育論分為官能教育論和方法教育論;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範例教學這一教學模式。
22,羅傑斯和馬斯洛都是人本主義理論的代表人物。
23,戰國後期,《禮記》中的《學記》從正反兩方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系統地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等,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被稱為“教育學的雛形”。
24,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標誌著獨立教育學的建立和誕生,也是現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
25,《人的教育》的作者是福祿貝爾。
26,馬卡連柯《教育詩》敘述了教養院的流浪兒童,從不遵守紀律的一群烏合之眾,在一種新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指導下,逐漸轉變為團結戰鬥的集體,成為蘇維埃新人的故事。
27,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是他在教育刊物、教師報等出版物上發表的論文和講演集。
28,贊科夫的《教學與發展》中提出五大原則,即高難度原則,高速度原則,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以及使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
29,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強調教育的兩大理論基礎:倫理學(哲學)基礎和心理學基礎,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