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4日,中國工業報2021“智造基石”優選榜(第三屆)近日正式揭曉,優也鋼鐵行業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能源智慧導航系統獲評工業網際網路年度優秀案例,優也為鋼鐵工業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之使命更添動力。
“智造基石”優選榜是中國工業報社的年度品牌活動,以“推介優秀 促進融合 壯大生態”為宗旨,面向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數字化轉型三個方向,目的是挖掘數字化轉型中成效突出的工業企業及優秀服務商,推進優秀解決方案、案例的複製和推廣,促進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全國總計18個專案入選優秀案例,優也鋼鐵行業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能源智慧導航系統榮列其一。
上海優也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中國基礎工業資源效率提升。公司已為多家基礎工業企業帶來總計超過每年10億人民幣的降本增效收益。依託自主開發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Thingswise iDOS工業資料作業系統支撐與強大的運營管理諮詢能力及工業演算法和軟體能力,連續入選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工業大資料技術架構白皮書》、《鋼鐵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指南》、《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白皮書2021》(平臺價值篇)等白皮書。
優也豐富的工業經驗和能力沉澱為Thingswise iDOS一個平臺及質量管控、質量管理、能源及碳排放管理、績效管理、裝置運營等5大應用領域,並以此為基礎,匯聚成包括實時數字化運營、質量大資料、智慧能效、智慧績效、智慧裝置運營等面向流程工業的數字化轉型方案。目前優也工業能效智慧化業務已經在石油石化、能源電力、裝備製造等行業全面開花,服務國內50多家領軍工業企業。
鋼鐵行業是高能源強度行業,總體資源效率利用距離國際先進水平有30-40%提升空間,行業痛點較多。例如,以鋼鐵行業為主的冶金行業在能介系統方面存在著間歇效能介供應不足與系統資源放散交錯並行的狀態,比如鋼鐵行業的煤氣/氧氣等系統、制鋁/化工行業的蒸汽系統,其能介系統受產/用端供應與需求不均衡,及系統自身柔性生產供應能力不足等情況,能源資源的供需耦合矛盾較為普遍,部分行業資源損失千萬規模。
在安陽鋼鐵集團,優也支撐搭建了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鋼鐵能源智慧排程導航系統,目標是幫助企業節能降耗5%,提升整體能源運營管理效率,涵蓋各煤氣、氧氣、蒸汽、壓縮空氣等全棧能源介質。該專案已進入上線驗證階段。預期將推動該鋼鐵企業能源執行管控模式的變革和運營效率的提升,按行業理論測算,可降低公司總能源消耗5~10%左右;在管理方式上,將實現從經驗排程到資料決策的智慧排程的轉變。
從市場規模角度來說,中國具有300家以上規模高載能、高載碳鋼鐵企業,能源智慧排程系統基本未升級。從節能空間角度看,按5%節能計算,每家能源成本平均20億元,每年可節降300億能源消耗。從減碳效果出發,鋼鐵碳排放佔比7.2%,如果每年可按5%的減碳效果,對於總體減碳效果有巨大影響。
上海優也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中國基礎工業資源效率提升,截至2021年底,優也已為多家基礎工業企業帶來總計超過60億人民幣的降本增效收益。優也豐富的工業經驗和能力已經在自研的Thingswise iDOS工業資料操作平臺上沉澱了質量過程管理、能源智慧化管控系統、碳排放管理、績效管理系統、裝置運營系統等5大應用領域的相關數字化解決方案。
優也擁有一支在基礎工業資源效率領域內的行業專家隊伍以及在工業大資料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技術的超強研發團隊。優也團隊將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孿生、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卓越運營管理和工業知識深度融合,創新提出系統性節能降碳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引領基礎工業降本增效及雙碳目標落地的同時,為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發展及場景創新應用引領了方向。優也在鋼鐵、化工、紡織、鋁業、燃煤發電等基礎工業的能效解決方案和案例,近年來相繼入選相關行業白皮書,具有較大的行業貢獻。
同期,優也還入選了中國工業報2021“智造基石”優選榜數字化賦能“雙碳”特別貢獻企業,優也智慧熱電平衡最佳化系統在中國工業報2021智造基石優選榜活動中,入選工業網際網路年度創新方案。敬請關注相關報道。
《中國工業報》是我國工業與資訊化領域權威主流媒體,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致力於推進製造強國、網路強國和創新強國建設。2021“智造基石”優選榜是中國工業報社在該領域推出的第三屆評選釋出活動。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優也”公眾號。
關於優也
成立於2016年的優也是集諮詢、平臺和智慧工業APP三位一體的數字化轉型及工業能源管理服務商,旗下擁有專業而強大的管理諮詢團隊、經驗豐富的工業團隊、核心技術團隊和比肩世界的軟體團隊,擁有以大資料、人工智慧、雲原生為技術引擎的數字孿生中國原創型基礎工業資料作業系統 Thingswise iDOS以及面向基礎工業企業提升生產運營水平、能源利用水平、裝置運營能力等系列工業智慧APP應用系統,目前優也相關業務業已覆蓋鋼鐵、有色、燃煤等眾多基礎工業行業,在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傳統工業轉型升級、低碳化、高質量發展程序中持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