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人說,我們已經實現了小康,但這兩年的兩會仍然傳出這樣的聲音:“中國有6億人月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人均收入不超過2000元的人口達到9億,也就是說,實現小康的只是部分人,共同富裕還任重道遠。虎年年初,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院長姚洋接受採訪時指出,農村地區的生均資源非常不平衡,農村孩子想出人頭地,難度比城裡孩子高5-10倍。他們在小學初中接受的教育就差,到了高中還是最差的教育,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就是階層固化。姚洋表示,我們現在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其根本是教育公平。如果能在2035年把教育資源拉平,共同富裕就完成了80%。
按照姚教授的說法,要實現共同富裕,就得先均衡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資源,就沒有農村教育的根本改觀,就沒有農村的真正富裕。如今中國教育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另一個是應試教育的問題。多數教育人士都認為,我國高考制度是公平的,但在筆者看來,這種公平是相對的,是建立在我國教育資源極度不均衡的基礎上的公平,也就是說,這種公平是不穩固的。比如,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根本無法與城市學校相比,曾有報道說,城市一間教室的資源配備幾乎是農村一所學校的資源配備。換言之,在農村學校學習和在城市學校學習,同樣的高考統一的錄取分數線,看似公平,其實是不公平的,因為國家並沒有給農村學生配備同城市學生一樣的教育資源。
近年來,應試教育備受詬病,一是中國的教育還沒有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二是由於我國教育資源配備不均衡,有些學校尤其是鄉村學校,根本不具備進行素質教育的條件。比如,農村的學校不要說沒有游泳館,就連像樣的體育設施也沒有;最好的樂器也就是風琴,甚至一些學校連風琴也沒有。農村學校基本上都是“課本教育”,缺乏基本的教育資源,如何開展素質教育呢?在筆者看來,沒有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就不會有真正的素質教育,也不會有真正的教育公平。試想,同樣的高考考生,一個在教育資源配備較好的城市學校,一個在除了課本外基本沒有其他教育資源的農村學校,即使是統一高考統一錄取分數線,對農村學生也是不公平的。
按照中央文明辦“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三年實現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全覆蓋”的要求,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工程,是均衡教育資源的有益嘗試。建設城裡少年宮才有的各種文體藝術教育培訓設施鄉村學校少年宮,這是鄉村學校夢寐以求的,這是中國教育上的功德。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針對農村小學學生居住分散,大部分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很多學生假期回校參加少年宮活動存在安全、交通等隱患,珠海市斗門區曾想方設法,克服場地、師資、經費等實際問題,在4個鎮選擇7個偏遠的自然村建立了13個流動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點。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真是以農村學生為本的教育工程,可喜可贊。筆者希望,各級政府以“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為契機,為農村學校也配備起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真正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力爭早日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力爭早日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
高考公平必須有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必須有教育資源的合理均衡配置,沒有教育資源的合理均衡配置,就不會有教育公平,沒有教育公平哪來的高考公平!曾有一個調查發現,我國211和985高校中高收入家庭子女的學生要多於普通院校以及高職高專、獨立學院等,而在高職高專中70%左右的生源來自農村家庭,因為不同收入家庭或家庭所在地不同,從小佔有的教育資源就可能不同,那麼受教育水平就不同。這個調查充分說明教育資源配置是非常重要的,越富裕的孩子越多佔有教育資源,甚至民間盛傳“生子京津滬,輕鬆躍龍門”,如此何來教育公平,何來高考公平!
教育事關國家的未來。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資源,讓老少邊窮的孩子也能和城裡或富裕家庭孩子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是最重要的教育改觀,比在高考形式上做文章的意義大無數倍。我們是要注重高考公平,但更要在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方面下大功夫,因為沒有教育資源合理均衡配置,不要說沒有高考公平,就是教育本身也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教育好不好,關鍵看農村。農村教育上不去,就是中國教育有問題。所以,我們希望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以及有識之士都來關注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的問題,唯有如此,我國的教育才有希望才有未來。姚洋教授說得好,我們現在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其根本是教育公平。不把教育資源公平合理配置,共同富裕可能永遠是一句漂亮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