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病毒根據其核蛋白 (nucleo protein,NP) 和基質蛋白 (matrix protein,MP) 抗原決定簇的不同,大致可分為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
一般,人類感染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甲型(A型)流感病毒及乙型(B型)流感病毒中的 Victoria 和 Yamagata 系。 中國今年監測到的流感病毒中 B 型 (Victoria) 佔絕對優勢,且耐藥性監測顯示,所有 B 型流感毒株均對神經氨酸酶(NA)抑制劑敏感。
NA 抑制劑的作用機制
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 (HA) 和神經氨酸酶 (NA) 在複製中各司其職,HA 主要負責粘附宿主細胞表面的唾液酸受體從而啟動感染,待子代病毒在細胞表面組裝完畢後,NA 則負責切割細胞與病毒之間的乙醯神經氨酸,從而使子代流感病毒從宿主細胞表面釋放進而感染更多的細胞。
因此,當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受到抑制時,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將聚集在宿主細胞表面而無法釋放,從而阻遏了下一步的擴散和感染新細胞 [4]。NA 抑制劑是基於唾液酸的異構體 2,3-雙脫氫-2-脫氧-N-乙醯神經氨酸 (DANA) 設計出來的。
相比較最初的唾液酸異構體 DANA,扎那米韋有一個 4-胍基,而在奧司他韋中,4-胍基被 4-氨基取代,6-丙三醇被疏水的戊烷基取代,這種改造使二者對 NA 的結合能力比 DANA 提高了 1000 多倍,遠遠高於細胞表面的 N-乙醯神經氨酸,其結果是病毒的 NA 優先結合 NA 抑制劑類藥物,無法與細胞和病毒之間的天然底物 N-乙醯神經氨酸結合,無法切割病毒與細胞之間的連線,導致子代病毒聚集在細胞表面無法釋放,從而抑制其感染新的細胞 [5]。
目前,國內上市,臨床應用的 NA 抑制劑有: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他們各有特點:
磷酸奧司他韋較扎那米韋具備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口服後在肝臟中轉化為活性的磷酸奧司他韋。
扎那米韋的生物利用度較低,因而一般採用吸入的方式直接到達呼吸道起作用。
帕拉米韋則是一種靜脈使用的 NA 抑制劑。
用法:
流感病毒複製高峰在 24-72 h 內,眾多指南推薦奧司他韋應在 48 h 內使用。現有證據已經證實季節性流感 2-5d 內抗病毒治療仍存在一定獲益。發病超過 5d 情況下,使用 NA 抑制劑似乎無明顯臨床獲益。
所有 NA 抑制劑動物實驗均顯示致畸毒性,因其未對妊娠婦女進行對照試驗,所以 FDA 分級均為 C 類。《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藥物治療與預防應用中國專家共識》推薦妊娠女性確診或疑似流感時應儘早開始抗病毒治療。
【來源:中國網醫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