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軍在中國瀋陽悍然發動進攻,一場長達14年的大戰由此拉開序幕。90年後,由著名藝術家李斌歷經16年創作的油畫《九二受降圖》成功完成,入藏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並對外展出。
在“一二八”淞滬抗戰90週年紀念日之前,我特意前去觀摩這幅寬12米、高3.05米的巨型油畫。置身畫前,彷彿來到1945年9月2日在美國“密蘇里號”巡洋艦上舉行的“受降儀式”現場,耳邊響起勝利者的巨大歡呼聲,心中無限感慨。腦海裡霎時跳出曾被收入教科書的經典篇章《落日》,時在現場的作者朱啟平特別寫到受降儀式結束在“九點十八分”,“現在十四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天網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謂歟!”
時隔76年,《九二受降圖》再一次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那場戰爭的刻骨銘心,透過無聲的畫面,不由讓人聯想:“九·一八”東北淪陷,“盧溝橋事變”將整個中國推入戰爭,正面戰場浴血奮戰,《論持久戰》成為指引抗日軍民奪取勝利的明燈……
在畫家描繪的逼真場景中穿越時空,每一位觀眾心靈都會受到極大的震動。人們的目光首先被聚焦於畫面中心,在兩頁英文《降書》的背景印襯下,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簽字的莊嚴一刻被永遠定格在歷史的畫卷中。這樣的藝術處理意在強調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做出的巨大犧牲與貢獻,既顯示出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又表現出對歷史的極大尊重。
作為受降儀式的另外一方,日本代表團成員的集體畫像被布放在畫面的右側。人們可以看到,在強大的反法西斯同盟國對手面前,這些昔日的侵略者雖然將“不可一世的驕橫”暫時收斂,但是“他們忍辱受屈的臉上表現出兇殘仇恨的神情”,仍然讓人不寒而慄,時刻警醒。
畫作左面表現的是同盟國9個代表團的另外26位人物群體畫像,他們的神情流露出勝利的喜悅與興奮。其中最顯眼的就是同盟國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上將,他是戰勝方中第一個在“降書”上簽字的代表。引人注目的是,他和代表美國簽字的海軍上將尼米茲都沒有穿著佩戴軍銜的正裝。原來,實際發生的歷史細節就是如此“戲劇化”,這是當時出席受降儀式的美軍官兵的集體約定,意欲表達對日本帝國的輕蔑態度和雪恥心情。
畫作以藝術語言再次表明:正義的力量終將戰勝一切反人類的邪惡勢力。以發展促進和平,以實力遏制戰爭,人類前途仍將一片光明!這正是:
湔雪舊恥東京灣,人類發展史為鑑;
正義終究勝邪惡,世界和平路崎遠。(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