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崖門鎮,1279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此進行了一次大型海戰。崖山海戰意味著宋朝徹底滅亡,蒙元最終統一整個中國。這是中國第一次整體被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明朝被清朝取代則是第二次。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為此感嘆: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指崖山海戰)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明朝將亡卻無處為國捐軀)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看不到漢人軍隊旗幟,聽到的盡是胡人樂器)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俺銀輪哭桂花。(像嫦娥一樣思鄉卻只能孤獨哭泣)
本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卻被近代日本學者斷章取義,將“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扭曲成“崖山之後無中國 明亡之後無華夏”,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陰謀就此拉開序幕。
鼓吹文明斷裂
元朝征服了中原,很多人都投降了蒙古人,有氣節有骨氣的人都被蒙古人殺光了,民族的脊樑就此被打斷。明朝滅亡以後,漢族人全部剃髮易服,根本談不上什麼氣節,連祖宗的東西都丟棄了。從先進文雅的農耕文化轉變為落後殘忍的遊牧文化......
強調傳承衣缽
中華文明或者說漢文明已經宣告終結,轉而被滿蒙文化取代,所幸日本在崖山之後完好無損地承接了中華文明的正統繼承,換言之,“中華正統在日本”。日本學界已經提出了“元清非華論”(也稱滿蒙非中國論)。“中華文化的當代中心國”在日本。
初露猙獰
早在1905年孫中山先生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之前,在清末中日甲午戰爭中,由日本人宗方小太郎所寫的檄文——《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中,就提出了推翻滿洲,恢復華夏的理念。宗方小太郎開篇寫道:“滿清氏元塞外之一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乘朱明之衰運,暴力劫奪,偽定一時,機變百出,巧操天下。當時豪傑武力不敵,吞恨抱憤以至今日......我國之所懲伐在滿清朝廷,不在貴國人民也;所願愛新覺羅氏,不及聳從士卒也......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卿等速起。勿為明祖所笑”,意思是滿清蠻族無功無德趁火打劫取得皇位,令人憤慨......我日本人來懲罰他,不是針對貴國老百姓是針對愛新覺羅而已......我們是同胞,一榮俱榮,快快來幹掉他吧,不要辜負了祖宗。
最後的遮羞布
以內藤湖南為代表的日本東洋史右翼歷史學家提出中國發展“中毒解毒說”在他看來,中國文化形成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種種負面症狀,也就是“中毒”。而周邊的新生勢力對於“衰老而中毒的中國”具有反作用,能夠在互動之中,幫助中國“解毒”或者“恢復年輕”。宣稱“中國文明長盛不衰的原因,就在於周邊勢力源源不斷地解毒。”他強調,對於中國而言“外來民族的侵入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中國人民來說是“非常幸福的事”,這也是中國能夠“長久存在的原因”。隨後,內藤進一步說道,日本應該“將日本的先進文化移動到中國,促進已經處在衰老垂死狀態的、產生自身中毒徵兆中國自發的革新,而最快的捷徑是從軍事上加以統一”
此後,三光政策,731部隊,扶植偽滿洲國,南京大屠殺等等,一樁樁駭人聽聞怵目驚心令人髮指的滔天罪惡接連不斷,語言已經無法描繪,打臉對於狼子野心的侵略已經不重要了。
日本侵略者不知道,崖山海戰宋軍失利後,陸秀夫揹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壯烈殉國!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勇士們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拼死抵抗,為爭取民族自衛、自尊、生存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崖山精神”即是中華民族精神。
日本侵略者知道了,這種精神在八年抗戰中尤為凸現,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取得了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從中原文明(今河南範圍),到華夏文明(今華山到黃河下游範圍),再到中華文明(融合北狄,西戎,南蠻,東夷),有著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真不是幾個蹩腳東洋史學家可以觸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