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有過這麼一件稱得上趣聞的事:在一次日軍對我軍的襲擊行動中,我軍負責放哨的哨兵沒能及時地發現敵軍,但在此關鍵時刻,敵軍中負責拉炮車的軍馬卻幫了我軍的大忙。
原來,在此次襲擊行動中,自以為聰明的日軍又是將馬蹄用棉花包裹起來又是避開大陸改走小道,覺得這樣就不會被我軍發現,可以實現對我軍的“奇襲”。
但讓日軍萬萬沒料到的是,就因為他們選擇走的是路面凹凸不平,全程坑坑窪窪的小道,讓本就因負重而行走艱難的馬受了傷。
要知道,受傷的馬不像人會懂得因為所處的情況特殊而忍著疼痛不叫出聲,馬受了傷,本能的就嘶鳴出聲,這在萬籟俱寂的凌晨時分,無疑是為我軍敲響了防範敵襲的警鐘。
十七團發動奇襲,日軍損失慘重
1940年12月,晉察冀軍區為了將竄進山區的日軍更有力地牽制住,根據指示,在當地人民群眾的支援和緊密配合下,與日軍在平漢路地區展開了一場激烈戰鬥。
12月26日晚8點左右,日軍一輛滿載著軍火物資的列車行駛到位於定縣以南的宣村時,突然遭到八路軍冀中軍區第十七團的襲擊,損失慘重。
原來,早在12月19日的上午,就有一位交通員給軍區十七團送來訊息,稱26日當晚會有一列裝滿了軍火物資的日軍軍列由定縣開往石家莊。
十七團的團首長審時度勢一番,當即決定要在該列車行進路線兩旁設伏,想辦法將其炸燬,並把隨車押運的日軍士兵也一併“送走”。
時間來到了1940年的12月26日,這一天晚上8時許,一輛裝載著9門山炮、8門野炮、1輛坦克、40輛汽車和大量彈藥及各種軍需物資,加上300餘負責押運的日軍士兵的日軍軍列,伴隨著火車行進特有的轟隆聲,從遠處轟鳴而來,緩緩地進入十七團的埋伏圈。
眼看著列車進入埋伏圈,隨著這場突襲行動的最高指揮官一聲令下,負責引爆地雷計程車兵立即拉響幾十顆地雷。
在一連串轟然巨響後,只見前一秒還在鐵軌上急速前行的列車歪七扭八地翻倒在鐵軌的一側,而列車上的日軍士兵有許多也在這場爆炸中喪命。
除了被炸死的那些士兵,其餘驚魂未定計程車兵也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炸嚇了一跳,反應過來後趕忙舉起手中的武器四處掃射,但這時我軍十七團的官兵已經緩緩地將敵人分段包圍住了。
經過一場激戰,參與此次押送的日軍300餘名士兵被我軍全部殲滅,無一遺漏。
戰後,我軍部隊在巡視戰場清點戰果時,發現日軍此次押送的汽車和火炮大部分都因為戰鬥毀壞了,只有兩門山炮還算得上完好。
行動指揮官當即命令部隊將戰場上凡是可用的東西都搬走,全當作此次戰鬥的戰利品。
當捷報一路傳到冀中軍區的司令部後,十七團得到了司令部的嘉獎,稱其“機動靈活,打快撤快,英勇頑強”。
軍火物資遭此重大損失,日軍惱羞成怒之下集結了當時駐紮在定縣、新樂、行唐等地的部隊妄圖向我軍十七團展開報復行動。
日軍於12月27日兵分三路向行唐縣玉亭村行進,但是沒想到撲了個空,且由於當天晚上夜黑風高,日軍敵我不分開始自相殘殺,造成傷亡30餘人。
感覺到不對勁的日軍停下激戰,幾番試探下發現是交戰雙方都是自己人,於是感覺被耍了的日軍更加惱怒,對我軍十七團的報復之心也是愈發的迫切。
日軍不甘吃虧欲報復,十七團英勇無比打勝仗
1940年12月28日,冀中軍區十七團因為多方考慮,轉至南龍崗一帶駐防,具體分佈為三營駐紮在南龍崗、二營及團總部駐紮在北龍崗、剩下一營就駐紮在安太莊。
彼時正逢1941年的元旦,十七團便在此地稍事休整。
因為該地處平原地帶,又因為第十七團不久前在高門屯和宣村的兩次戰鬥中,消滅了大量日軍並繳獲了不少的物資,想來日軍必定會進行報復,因此在駐紮之時便做好了戰鬥準備。
十七團駐防的南龍崗一帶,東北方向約15公里是曲陽,正東方向距離約20公里是定縣,東南方向距離約30公里是長壽,正南方向約10公里就是行唐,行唐北面還有北賈素據點,距南龍崗僅五六公里,此外南龍崗離新樂也僅有25公里。
選擇駐地時,十七團團首長等人就有過分析,考慮到附近這幾個據點加起來最多也就能出動四五百人,若是跟他們打起來,估計不管是自己還是對面都討不著好,但若是就二三百人,那就可以盡全力將其一舉殲滅。
至於敵人可能襲來的方向,因為駐紮在曲陽的敵眾與我軍隔著一條大沙河,此外我軍又已經控制了安太莊,此般情況屬實算得上是予我有利而對敵不利。
而定縣、新樂的敵人又離得太遠。
最後分析下來只有駐紮在行唐的敵人,因為距離我軍最近,並且其還有北賈素據點作為依託,來犯的可能性較大。
針對這種估計,十七團首長等人擬定了反襲擊的方案,並召集了營級幹部進行了充分的戰備部署:各營各連將戰鬥區域劃分,並在所負責的區域內構築防禦工事,其中各營都將三分之一的兵力指派出來作為戰鬥值班分隊。
此外,還向行唐、北賈素、曲陽、東長壽等附近的敵方據點派出偵察人員進行偵察。
駐防地內也設定了遊動小組進行日夜警戒,以防敵軍趁我軍不備偷襲。
另一邊,日軍透過安插在附近的漢奸眼線,得知讓自己吃了大敗仗且損失慘重的十七團就在南龍崗一帶宿營。
聽到這個情報後日軍十分的興奮,認為這是個可以將十七團一舉拿下的大好機會。
於是在1941年元旦這一天,行唐日軍200餘人,並偽軍100餘人,帶著重機槍3挺和平射炮1門就向我軍在南龍崗一帶的營地摸來。
敵軍此次行動十分小心,為了避開我軍的崗哨不被發現,他們特地避開了附近的村莊,也沒走大路,而是沿著曲折且凹凸不平的羊腸小道偷偷前行。
此外他們還把負責拉炮的軍馬的馬蹄掌用棉花包了起來,就為了儘量減小動靜。
就這樣,敵軍的整個行動可以說基本沒有一點聲響。
不知不覺中,這支敵軍隊伍已經十分接近十七團駐地了,而此時正是凌晨時分,是最容易犯困的時候,當時負責放哨的戰士經過連續多日的轉戰,身心都十分疲憊,因此沒能及時地發現敵人。
正值此危急時刻,沒想到敵軍負責拉炮的軍馬幫了我軍的大忙。
因為小道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炮車等在上面行走起來本就特別吃力,不料負責拉車的馬的前蹄又正巧踩在了一塊滑石上,這一踩就使得這馬一下子扭傷了,難忍疼痛的馬突然大聲叫了起來。
本就僻靜的凌晨時分,不遠處突然傳來馬的嘶鳴,一下就將還在犯困的哨兵給驚醒了,發現是敵軍來襲的哨兵當即就鳴槍示警。
在槍聲的驚動下,被驚醒的官兵立即進入陣地,成戰鬥隊形與向村子逼來的敵軍展開戰鬥,試圖將敵軍阻攔在我軍主陣地之前。
已有作戰準備的三營一邊迅速將情況上報給團部,一邊令九連和十連正面抗敵,十一連和十二連向敵人右翼遷回。
團部收到訊息,瞭解到敵方大致情況,下定決心將敵殲滅。
不做猶豫,團部立即下令三營的正面防禦部隊堅決抵抗,令二營的正副連長分頭行動,一頭遷回到敵左後方,一頭配合三營遷回到敵右後方,此外還令二營八連在村西高地警戒行唐方向可能會來的敵方援軍。
剩下的一營則被安排在柳樹溝和安太莊渡口作為避免被敵方斷後路的保險,而團特務連就負責保護我方右翼部隊及警戒東南河套。
等到我軍三營的九、十連進入陣地後,敵軍企圖奪取我軍的工事陣地,持著重火力武器,向我軍陣地猛攻,一番激戰後,迫於敵方攻勢迅猛,我軍不得已只能從村前的陣地撤出。
我退,敵則進,就在我軍退出村前陣地之時,敵軍趁機將其佔領,佔領後又迅速將重機槍等重火力武器架設起來,這時戰況對我軍十分不利。
適才戰術撤退的九連將戰況上報,這時敵軍已經將村邊的部分房屋佔領了,可以預見到若是再不加干預,敵軍肯定會將整個村子都佔領,試問我軍怎會讓這樣的情況發生,於是,團首長當即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回陣地、將敵軍趕出村子。
接到指示後,三營九、十連立刻發起衝擊,試圖奪回失去的陣地,但火力不敵對面,沒能成功。
再看另一邊,七連和十一連悄悄地向潛伏在村南樹林的敵人發起襲擊,一鼓作氣將這群敵眾全殲,具體戰果為擊斃日軍40人,俘虜偽軍18人,得益於這一場戰中的勝利,敵軍的猛烈勢頭暫時被遏制住了。
十一連在這之後繼續向北挺進,十二連則轉道配合九、十連再次向敵方發起進攻,但是此時的敵方火力仍舊十分猛,進攻還是沒能奏效。
這之後,經過些許戰術上的調整,這一支隊伍再次向敵軍發起進攻。
回看五、六連那邊的情況,這邊三個連也對敵軍先後發起了兩次攻擊,兩次攻擊均未能見明顯成效,在九、十、十二這三個連趕來增援後,集中火力再一次發起進攻,將此路也就是西路的敵人全部消滅。
至此,這場由敵人發起而我軍被迫反擊的反襲擊戰以我軍大獲全勝為最終結局落下帷幕。
這一場戰鬥,前後持續了將近三個小時,戰後清點下來,雖我軍也有不小的損失,但敵人損失更甚:
素來有“日軍常勝軍”之稱的神崗中隊全隊200餘人被全殲,而參與此次戰鬥的偽軍也有70餘人被擊斃。
此外,我軍還俘虜了20餘人,繳獲平射炮1門、重機槍3挺、擲彈筒1個、炮彈60餘發、各類子彈12000餘發以及戰馬30餘匹。
這一仗過後,一時間 “八路軍常勝團打敗了日本的常勝軍”的佳話在冀中平原廣為流傳,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抗日軍民的信心,也沉痛地打擊了日軍計程車氣。
戰鬥結束後,分割槽政委在作總結時說道,這次戰鬥是敵人對我軍的襲擊之下我軍實行反襲擊,是我軍由被動轉入主動的少有的一次重大勝利。
這次戰鬥,十七團準備充分,指揮果斷,行動迅速,英勇頑強,配合密切,打得相當漂亮。
解放以後,南龍崗反襲擊戰作為在反奇襲戰鬥中全殲敵人的成功戰例,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團戰例選編》一書,成為其中的第一個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