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又見“落後未必捱打”論調。說是清華大學有教授提出這樣的說辭,被人罵了一頭包。
其實,這不是清華大學某個教授的新發明,更不是什麼新思想。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個觀點就有人做過精闢的討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個博士頭銜多到數不清的胡博士胡適之先生與倔老頭梁漱溟先生的論戰。
梁漱溟把當時積貧積弱的原因首先歸因於帝國主義,其次是軍閥混戰。而咱們的這位名滿天下的胡適之先生卻歸因於愚昧。對此,倔老頭梁漱溟發出了靈魂拷問:“大家公認中國的第一大仇敵是國際資本帝國主義,其次是國內封建軍閥。您卻認為不是,而是貧窮、疾病、愚昧、貪汙、擾亂,這有什麼道理。”
胡適之沒有正面回覆梁漱溟,而是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說帝國主義輸入鴉片到中國來,是導致中國積貧積弱的根本因素,那麼當時的英法美等國怎麼就沒有受到鴉片的毒害呢?
這是當時知識分子在為中國未來找病根,而發起的一場討論。
但是,這個問題的根源卻是來源於外部。當時,斯大林透過總結俄國經驗,提出了“落後就要捱打”這樣的結論。這個結論傳到國內,也是引起知識分子討論國家積貧積弱病根的引信。
那麼胡適的這個觀點的根本意思在什麼呢?從梁漱溟與胡適的對話裡,可以看到,梁漱溟是把中國的病因歸因於外部因素,而胡適卻把病因歸因於內部。在這個對話中,胡適還針對梁漱溟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駁斥。聲稱,張獻忠,洪秀全之亂,基本與帝國主義入侵無關了,原因又在哪裡呢?
總結起來,胡適的觀點不過是以下幾點:
一,落後未必捱打!
二,造成落後的根源在於愚昧!
三,解決中國問題的藥方在於啟蒙,拒絕啟蒙,才真的會捱打!
胡適的觀點不讓人感到意外,這也是他早年積極參與新青年雜誌創辦的主因。但是,現在有人又把胡適的觀點拿出來說事,是過時了嗎?
中國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思想啟蒙還有那麼緊迫而必要嗎?換句話說,胡適之的觀點過時了嗎?
再回到話題本身來討論。這個世界上,不管什麼時候,總會存在大國,小國,總會存在弱國,強國,總會有發展不平衡存在的。也就是說,“落後”會是一個永久存在的現實。那麼,落後就要捱打嗎?
咱們不談國家大政,咱們聊聊村子裡過活的人吧!
在小編左岸橋西生活的皖北農村,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總會有窮有富。也時常能看到那麼一兩個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過得不如意的人。比如,有的人就不願意孩子上學,小學畢業就出去打工了,多年後,蓋房,娶媳婦,在村子裡延續祖輩的故事;有的人家呢?就想通當兵,上學改變命運,多年後在城裡有了自己的家。可是,說實在,要講誰欺負誰,誰因此而捱打,那真談不上。倒是經常看到有人過年,喝大酒吹大牛,而被人群毆的事。
斯大林提出“落後就要捱打”,是出於實力講話。是講究不要臉,無文明可言的叢林法則。強大了的蘇聯,是踐行了這個觀點,東征西討,搶了不地盤。到此,才明白,斯大林這個話是說給那些捱打了的人聽的。
當然,小編左岸橋西肯定不會主張“落後”的。但是 把落後僅僅歸因於外部因素,這也是小編不贊成的。其實,咱們根本不需要討論“落後會不會捱打”這樣的問題,也沒有必要把生存的環境都看得那麼不堪,看誰都是兇殘如狼。咱們要做的,儘快想辦法把自己變得不落後。胡適的“啟蒙”說可能過時了。但是 也不能因此拒絕學習。
遇到事,多找找自身原因,沒有什麼不好!一個勤學苦練,善於總結,能聽得進去別人刺耳忠告的人,未必就比一個永遠不犯錯誤的人差。
前幾天,小編寫了一篇文章,說的是關於英雄的問題。諸君不妨拿來再讀一讀。尋求定位,不能只看眼前,多讀書,多聽聽不同聲音,少做把名字刻在石頭上的愚蠢之舉,或許就真的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定位了呢!
我看清華大學那位教授被罵的狗血噴頭,不想步其後塵,僅把這個話題做個梳理與彙總,期望得到更多大家的指點與鼓勵,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