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簽定《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半島,設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
許多朝鮮人不甘日本人的統治壓迫來到中國,在中國積極開展獨立復國運動。一些人在上海成立了流亡政府,一些人在東北組織獨立軍,一些人參加了中國革命,一些朝鮮青年跑到了日本勢力無法到達的雲南,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軍事。他們共同的政治理想就是抗日救亡,謀求朝鮮國家解放民族獨立。
兩個同年出生的朝鮮青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了昆明。
李範奭,朝鮮李氏王朝的後裔,世宗大王的嫡五男光平大君17代孫。
1907年,伊藤博文下令將大韓帝國軍解散。一天,日軍突然造訪搜查李範奭的家,李範奭家的僕人丁太圭被殺,引發他的復仇心理和仇日思想。15歲的他,追隨韓國獨立運動著名人士呂運亨來到中國,1916年化名李國根進入雲南講武堂學習軍事。
《李範奭將軍回憶錄》是這樣描述他的入學經過,“孫文先生介紹我入雲南軍官學校,用假名‘李國根’註冊,年齡又不夠,虛報了2歲才入了學。”
韓國革命鉅子申奎植,與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關係密切,申奎植與孫中山商議派一些朝鮮青年到雲南講武堂學習。“孫文先生與雲南的督軍唐繼堯將軍聯絡,讓韓國的學生到雲南學習軍事。”
為了順利完成中國的學業,“找了一個姓杜的老師,我努力學習,所以中文提高得非常快,簡單的對話也沒有問題了。”
經過三年刻苦學習,李範奭以十二期騎兵科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1919年,朝鮮爆發了“三一運動”,李範奭立即趕到上海投奔韓國流亡政府,希望能為國家民族盡力。後來他被安排到東北,在奉天省新興武官學校任教官,負責培訓獨立軍。
當時東北聚集了很多朝鮮過來的流亡青年,朝鮮獨立運動組織在東北組建了獨立軍、義勇軍等武裝,準備俟機光復朝鮮。
同李範奭一樣,崔庸健也是1900年生人,他出生在平安北道龍川郡一個貧農家裡,青年時代由於積極參加反日愛國運動,曾被日本軍警逮捕。出獄後他來到中國,聽說雲南有一所講武堂可以接受外籍學員,便決定動身前往。雲南在中國西南邊陲,政治相對寬鬆,日本人也追不到那裡去,對於像崔庸健這樣的朝鮮流亡學生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經過長途跋涉,崔庸健於1923年進入了雲南講武堂,開始了兩年的軍校生涯,與朱德、葉劍英、龍雲、盧漢等人成為校友。
在這裡,崔庸健不光學習軍事知識,也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認識到共產主義不光適用於中國,也同樣適用於朝鮮。
畢業後在黃埔軍校擔任教官,隨黃埔師生參加北伐,同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受中共派遣到東北工作,在朝鮮族聚居區開展農民運動,創建黨的基層組織,積蓄革命力量。“九一八”事變後,崔庸健響應黨的號召,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把一個僅有6個人1把槍的特務隊發展成後來赫赫有名的抗聯第7軍,相繼擔任過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參謀長、第7軍軍長、第2路軍總參謀長,成為東北抗聯的重要領導人。
由於日本關東軍的殘酷掃蕩,東北抗日聯軍遭到了慘重損失,殘餘的部隊被整編為東北抗聯教導旅,旅長是著名的周保中,崔庸健則擔任旅參謀長。
值得一提的是,教導旅的第一營營長名叫金日成。
因崔庸健巨大的聲望和在軍界的成就,被任命為朝鮮人民軍總司令,並擔任朝鮮民族保衛相,也就是國防部長。
他娶了一箇中國東北姑娘,朝鮮戰爭期間,與志願軍將領的交流從不使用翻譯,全部是用東北話溝通。
1953年,崔庸健被授予朝鮮共和國次帥軍銜,僅次於金日成,是朝鮮第二號人物。
說回李範奭,他在回憶錄中說:“雲南陸軍講武堂實行的可以說是一種"軍國主義'的教育,也叫'逆行教 育'。用現代人的話講就是'非人道主義'的野 蠻教育。”
他回憶了這樣一件事:“我們的學校十分重視對軍人的人格、自尊 心、名譽、信譽的教育,學員有時想買吃 的都不敢去買。有個星期日,我到餅屋買了點餅乾,吃剩的一點我就把它放在靴筒 裡,進學校大門時被衛隊長檢查出來。隊長姓梁,個子不高卻很威嚴,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學生們都怕他,撞在他手上我有點擔心。 當天晚飯時,梁隊長把三個凳子摞起來,讓我站在上面以立正的姿勢把沒收的餅乾全吃掉,一個渣也 不許掉。 沒辦法,我一口一口吃,窘得全身 是汗。 ”處在這種嚴酷的學習環境中,李範奭感嘆:“訓練沒幾天,你就會變成另一個人“,“想回去的心都有"。
雲南講武堂訓練非常嚴格,當時有的學員因承受不了這種殘酷訓練而自殺。學員們每次訓練完,一蹲下去就很難站起來。所以在講武堂廁所裡茅坑的前面打一根木樁,學生上廁所時用手拉著那根木樁防止跌倒。“拉屎搬樁”成了成了雲南講武堂的一個成語。
嚴酷的軍事訓練以及隨後長期的實戰鍛鍊,李範奭受益匪淺。1941年,大韓臨時政府決定不再依賴中國政府,而獨自組建光復軍,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在重慶成立,李範奭任韓國光復軍參謀長。1942年,朝鮮義勇軍與光復軍合併後,改任韓國光復軍副參謀長,兼任第二支隊支隊司令,到西安赴任。1948年,韓國政府成立後,任韓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兼國防部長。
可是,8月份在朝鮮半島南部成立大韓民國,和9月份在朝鮮北部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遇了,兩位雲南陸軍講武堂的校友,率領著各自的軍隊相殺了。
1951年1月4日,志願軍攻克漢城。漢城失守之後,李範奭決心自殺,但由於年幼的兒子而放棄,國防部長官被解職,被派往任中國臺灣政權大使。1963年,朴正熙政府為表彰李範奭的功勞授予其建國勳章總統章,被任命為國土統一院最高諮詢委員兼常任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