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2年春,已經69歲的毛主席在參加一場中央舉辦的招待會,在會議上他談笑風生,一如年輕的模樣,不一會警衛員在他耳邊輕聲說道:主席,有客人來了。
毛主席點點頭,示意警衛員把人安排來接待室,不一會,陳毅帶著一個大約60多歲的人走了進來,毛主席怎麼看這個人有點眼熟,總覺得像是在哪裡見過,但是又不認識。陳毅說:主席,這位就是我國的獸醫專家,他是蔡元培的兒子。
蔡元培?毛主席一聽到這個名字,馬上認出來了,怪不得說有點像,原來是恩師的兒子。毛澤東緊緊地握著這個人的手,所有的回憶馬上湧入腦海,他點著頭重重地說:“你的父親蔡元培真是個好人啊。”說完毛主席的眼眶慢慢溼潤了。
蔡元培初識毛澤東:毛潤之是大才
北京之旅,對於青年毛澤東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毛澤東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後,本來是要去法國勤工儉學的,但是受到導師楊昌濟的建議,在國內仍然可以研究一些問題。毛澤東作為一個90後,開始了自己的北漂之路。
初到北京,真的是身無分文,剛剛到北京大學擔任教授的楊昌濟好心給毛澤東推薦了一份工作,那就是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毛澤東說,當時只有8塊大洋的工資,一直到1919年3月他離開北京。儘管這份工作很簡單,工資微薄,但是卻解決了毛澤東吃穿住行的一系列問題。
圖 | 1918年,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湘潭學友會會員合影,(二排左三為毛澤東)
當然,這不是最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在這裡認識了李大釗陳獨秀,還有蔡元培等名人,這些老師打開了毛澤東思想的大門,對於毛澤東而言,這無疑是最可寶貴的。
關於這段經歷,毛澤東曾有這樣的描述:北京對我來說開銷太大了,我是向朋友借錢來首都的,來了以後,非馬上就找工作不可,我的老師楊昌濟把我推薦到了北大圖書館,李大釗給了我這份工作,工資不低,8塊錢。
剛上班的毛澤東還不懂工作的具體內容,酷愛讀書的他一頭鑽在了書的海洋,以至於工作出現了疏忽,引起了李大釗的注意。李大釗認為:“圖書館是研究室,管理員不僅僅是儲存書籍,還要使書籍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行。”起初,李大釗認為他只是隨口一說,沒有想到這位青年人徹底愛上了讀書,每天下班不回家,挑燈夜讀,這讓李大釗敬佩不已。
和這個湖南青年交流了很久後發現,原來他就是在《新青年》上寫過文章的毛潤之,李大釗當即把毛澤東介紹給了北大的校長蔡元培先生,並說:“我覺得毛澤東是個人才。”當李大釗把毛澤東帶到蔡元培面前時,蔡元培一看,喜歡得不得了,他對陳獨秀胡適等人公開稱讚:潤之,大才也。
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後,“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相容幷包。”他招賢納士,創新教書育人之新路,闡揚學術,創造了彪炳史冊的輝煌成就,奠定了我國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石。
一如梁漱溟評論說:“在五四運動前夕的北京大學,論其影響和作用,蔡元培先生是首位的,他的業績,影響著教育領域各方面。”這其中,蔡元培最主要的功績,莫過於招賢納士,培養新人。青年毛澤東可以得到蔡元培先生的賞識和培養,是非常幸運的。
作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學家,蔡元培無疑是學界泰斗,毛澤東1918年到1920年先後兩次在北京的短暫學習期間,蔡元培對這個“外來人士”的無私幫助和關愛,讓毛澤東終生感謝。
毛澤東的同學蕭瑜在他的文章中寫道:“毛澤東一向很敬佩蔡元培校長,他給蔡元培的每一封信都尊敬地稱呼為‘夫子大人’,他自認為是蔡先生的弟子,不放過任何機會向他求教。”
蔡元培,1868年出生,號孑民,17歲考取秀才,18歲開設教育班,23歲中了舉人,24歲為貢士,26歲考取了進士,28歲授職翰林院,32歲因為戊戌變法而棄官出京。這份簡單的簡歷,拿到現在來說,無疑是天才一般,一路狂奔。
和蔡元培相識後,毛澤東精心研讀蔡元培先生翻譯的代表作《倫理學原理》一書,他在給蔡元培的信中說:“覺得很新穎,很有道理,越讀越有趣。”在他讀不懂的地方,就用紅筆標註出來,當時毛澤東在這本僅有12萬字的書上寫了150條12100餘字的提要和評語,懂就懂,不懂的就不懂,蔡元培得知後,頻頻點頭,北大的學生可以做到如此細緻的人,屈指可數。
讀完這本書後,毛澤東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心之力》,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讚賞,當時審閱這篇作文的是楊昌濟,楊昌濟拋棄個人情感,給這篇優秀的文章打了100分。1936年毛澤東在接受斯諾採訪的時候就提到這件事,他說:“我在北大寫了一篇讀後感,《心之力》,楊昌濟先生從他的唯心主義觀點出發,高度讚賞我的文章,給我打了滿分。”
不僅如此,毛澤東還直言對書中不好的地方進行評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毛澤東在這種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中,培養了自己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此,毛澤東在和同學的討論中,專門邀請蔡元培和胡適等老師座談,蔡元培在後邊邊聽邊點頭,心裡默默感慨:毛潤之真的不是一般人。
蔡元培有恩於毛澤東
像毛澤東這樣可以得到北大校長的賞識,本身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要知道,毛澤東並不是北大的學生,他是被導師推薦來打工的,但因為他身上特有的優點和潛能,讓李大釗對他刮目相看,讓他參與北大學生的學習,這無疑是特例中的特例。
在沒有認識毛澤東之前,蔡元培只知道這是楊昌濟老師推薦過來的學生,後來才知道,原來楊昌濟的學生中居然有這樣的人才,楊昌濟也直言不諱,把毛澤東在湖南上學的事情告訴了蔡元培,蔡元培默默點頭。
1919年,五四運動還沒有爆發前,蔡元培迎著各種壓力,打破北大長期以來形成的“官僚養成所”的封建管理體制,開創了“課堂公開”的開放教學模式。共產黨早期的成員瞿秋白,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還有著名的文學大師沈從文、丁玲、季羨林等,都曾是北大的旁聽生,據1920年的《北大日刊》記載,當時來北大旁聽的150人多中,其中兩次都有的人,就是毛澤東。
所以,蔡元培所營造的濃重的北大學術氛圍,對於毛澤東來說,真的是受益匪淺,當時新文化運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毛澤東在思想上的提升可以說是飛躍的,李大釗先後在北大創立了中國學會,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共產黨早期組織,毛澤東都有意無意地提升了自己的思想。
北大學生馮友蘭在他的《三松堂自序》中這樣評價蔡元培:
他之所以得到學生們的愛戴,完全是人格的感召,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寬而有制,和而不流……這幾句話對於蔡元培先生完全適用。
毛澤東自然也感受到了這種氣象,當然,蔡元培對於毛澤東而言,也是有恩的。1920年1月17日,楊昌濟先生在北京逝世,當時毛澤東已經和楊開慧開始了戀愛,1月25日,蔡元培佩戴白花和黑紗為楊昌濟舉行追悼大會,不僅如此,日後,楊開慧不幸被捕,蔡元培挺身而出。
1927年,毛澤東率領隊伍上了井岡山,不久後便得知妻子楊開慧犧牲的訊息,當時由於訊息封閉,毛澤東多方打探無果。實際上,當時楊開慧還沒有犧牲,1930年,敵人在湖南大肆抓捕共產黨人,並在湖南貼出告示說“懸賞大洋一千元找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
由於朋友的掩護,楊開慧兩次脫險,最後不幸被捕,當時8歲的毛岸英一同被捕,敵人對楊開慧百般勸告,但是楊開慧不提毛澤東半個字。
10月29日,蔡元培從報紙上得知楊開慧被捕的訊息後,馬上聯合社會人士展開了營救行動,出於對毛澤東師生情誼的欽敬,蔡元培多次打電話給何鍵,要求保釋。但何鍵是個陽奉陰違的人,11月14日,楊開慧被敵人秘密殺害,時年29歲。
毛澤東日後得知妻子被捕後,蔡元培先生不顧自身安危,鼎力相助,他無限感動而落淚,雖然沒有營救成功,但一直銘記在心。
對於這件事,楊家人回憶道:
六十歲的老母親和她的哥哥楊開智先後到了南京、上海等地。他們在上海找到楊懷中先生的好友蔡元培先生,蔡先生立即聯合了幾位社會知名人士聯名打電報給何健,要求保釋楊開慧同志。但何鍵得電後,竟採取陰險狠毒的手法,決定立即槍殺開慧同志,然後覆電,推說電報來遲。
除了楊開慧,蔡元培還營救過不少人,比如牛蘭夫婦被捕後,蔡元培多次致電宋慶齡過問此事,希望立即營救牛蘭夫婦。1932年,陳獨秀在上海被捕,蔡元培得知後,馬上給國民黨發電,要求“愛惜人才,釋放陳獨秀”,但卻遭到國民黨的警告,蔡元培沒有被嚇倒,專門去監獄看望陳獨秀,並寫了相關文章。
當時為了營救更多人士,蔡元培和宋慶齡等人,成為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但國民黨卻發文稱,這是要犯,應該解散,並對蔡元培進行警告。他們秘密殺害了楊杏佛用來警告,魯迅還專門寫了一首詩,魯迅說:“打死楊杏佛,原是對蔡元培先生的警告,但他們是堅決的。”蔡元培不顧生命安危,堅決為死去的同胞楊杏佛辦理喪事。
當毛澤東從好友口中得知蔡元培先生的行為後感動不已,他是真正的在為中國革命做好事,蔡元培“素稱長厚,性復慷慨”,對毛澤東的幫助不僅是校園內,在社會上也是鼎力相助,毛澤東銘記在心。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蔡元培也不顧阻撓,和宋慶齡等組成治喪委員會,毛澤東當時已經到了延安,得知此事,馬上發出電報,希望蔡元培先生注意安全,並對魯迅的去世表示沉重的悼念。蔡元培在所撰寫的《挽魯迅聯》中寫道:“著述最謹嚴,豈惟中國小說史;遺言太沉痛,莫做空頭文學家。”
不忘恩師,關心後代
1939年,美國記者斯諾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即《西行漫記》)傳到蔡元培的手中,蔡元培讀完後,發表了很多相關文章,對毛澤東表示支援,他在其中的標註中寫道:第四章第四節,關於託派的二三事,第五章之等到他醒來的時候,對於中國前途的犧牲,說的甚為懇切。
而毛澤東,也從來沒有忘記這位恩師的幫助和支援,1940年2月5日,在毛澤東發起的陝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上,毛澤東推舉蔡元培為名譽主席。然而毛主席沒有想到,一個月後,蔡元培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歲。
3月7日,得知蔡元培先生去世,毛澤東悲痛不已,從延安發出唁電,他悲痛地說道:孑民先生,學界泰斗,人世楷模,遽歸道山,震悼曷極,謹電馳唁,尚祈節哀,毛澤東叩。
如此精煉的語言,毛澤東概括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兩天後,中共中央再次發出唁電:“先生為革命奮鬥四十餘年,培養了無數革命青年,促成國共合作,悲惜!”在延安舉行的蔡元培追悼大會上,毛澤東輓聯寫道:老成凋謝!
此後,新中國於1949年成立,毛主席從來沒有忘記這些恩師,毛澤東和身邊的工作人員談及當年北京的時候,他感慨地說:“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都是我真正的老師。”毛主席戎馬半生,知恩圖報,日後見到蔡元培的後人,也十分欣慰。
1962年,毛主席參加一場中央舉辦的招待會時,見陳毅帶著一個面熟的人走了過來,這人有60多歲,陳毅介紹道:“主席,這是蔡元培的兒子。”一聽到是蔡元培的兒子,毛主席馬上想起來了,激動而誠懇地說:“你的父親真是個好人啊。”隨後毛主席和這個人聊了很久。
他叫蔡無忌,1898年出生,是我國著名的獸醫專家,毛主席帶領隊伍上井岡山那年,蔡無忌應中央大學聘請出任農學院院長。作為蔡元培的兒子,他一向是嚴謹治學,克己奉公,在獸醫這個領域為中國填補了空白。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期間,蔡無忌曾以獸醫專家的身份,參加由國際和平組織和中朝政府共同組織的“國際科學家對美軍在朝鮮和中國東北細菌戰調查團”。他冒著鼠疫、腦炎、霍亂、瘧疾、炭疽等病菌的威脅,先後到瀋陽、齊齊哈爾、平壤等地進行科學調查,取得了大量證據證明美軍使用了細菌武器,可謂做了很多貢獻。
陳毅告訴毛主席,蔡無忌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毛主席得知後欣慰不已。毛主席得知蔡無忌的功績,握著他的手一直不放,其中有對他的讚揚也有對恩師的懷念。
美國哲學家杜威曾這樣評價蔡元培:
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一下,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固不乏其人。但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哪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恐怕找不到第二個。
“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民族偉人”“學術領袖”“真是個好人”,這是毛澤東對恩師蔡元培的評價。這充分說明了毛主席是個知恩圖報,不忘恩師的偉人,他給後人樹立了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