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網上熱傳的文章,講的是早晨不能空腹喝水,溫開水也不行,更別說是涼白開。因為好奇,我點進去看了一下,解讀的“理由”是長期喝涼白開,會容易澆滅身體裡面的陽氣。
看到這裡,我想平時有科學理念的家長就可以把那篇文章關上了。
其實,早上起來喝一杯水挺好的,畢竟一整夜沒吃沒喝,早上起來喝一杯水,正好給身體補充一些液體。
至於喝的是涼白開、溫開水,還是熱水,冰水,單純看個人喜好和舒適度。只要喝著舒服,就可以。當然,如果喝熱水,最好別太燙,比如超過65度,太燙有燙傷風險,而且也有一些證據發現飲用超過65度的液體可能增加食道癌風險(注:不過這個因果關係仍需要更多證據來論證)。
關於喝水,有沒有最佳飲水時間?每天喝多少水才夠?孩子不愛喝水怎麼辦?下面簡單分享一下。
01、什麼時間喝水最好?孩子不愛喝水怎麼辦?
不論大人還是小孩,保證充足液體攝入的關鍵在於良好的飲水習慣,比如每天不定時地經常喝水,哪怕不覺得渴也記得喝一些水。
如果孩子平時不愛喝水,可以保持耐心,試試以下方法:
1. 大人自己要樹立喝水的好榜樣,比如大人隨身攜帶水壺,經常喝水,以身示範給孩子看。
2. 孩子身邊始終有一個喝水的水壺,想喝的時候就有;讓孩子自己挑選一個喜歡的水壺或者水杯來喝水。
3. 水裡放一些孩子喜歡的形狀冰塊漂浮著
4. 在吃正餐或加餐時,可以為孩子備著水,隨時能喝。
5. 家裡不要常備飲料或果汁,家長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喝飲料,要以身作則。如果孩子已經喝飲料了,可以先試試減量,比如給稀釋的飲料。
這裡提醒一下,在運動、炎熱天氣、疾病狀態(比如發熱、腹瀉、嘔吐等)等特定情況下,尤其注意充足液體攝入、避免脫水。
02、每天要喝多少水?
每天的液體攝入,大約20%來自食物,餘下的大約80%則來自各類飲品,比如水、茶、咖啡、飲料等。
一個人每天要喝多少水受很多因素影響,除了年齡、性別,還有健康狀況、運動量、氣溫、飲食等。因此,雖然有各類關於每日需水量的研究和推薦,但沒必要對著表格一一教條套用。
對於大部分健康成年人,只要養成良好飲水習慣,隨身攜帶水壺喝水,要是覺得口渴了就及時喝水,基本能保證液體攝入。如果非要有一個大致的參考的話:
普通成年男性一天大約需要10杯水(1杯250毫升)
普通成年女性一天大約需要8杯水(1杯250毫升)
對於還不會說話或還不會很好表達口渴的嬰幼兒人群,每天液體攝入大致參考如下:
週歲內:母乳或配方奶按需餵養,每天液體約0.7-0.8升
1-3歲:每天4杯(1杯250毫升)
4-8歲:每天5杯(1杯250毫升)
另外,對於特殊人群,比如:
孕期哺乳期的液體需求增加,大約一天要保證9-10杯。而對於患有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人群,飲水量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控制。
03、水喝夠了嗎?
我們可以透過尿液顏色來大致判斷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簡單來講,尿色加深,則說明需要增加液體攝入(當然,一些藥物或者維生素補充劑也會短暫改變尿液顏色)。
下面這張是尿液顏色比色卡,可以幫助大致判斷水是否喝夠了:
(截圖來源: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
以上尿液比色卡的大致翻譯:
顏色1-2:液體攝入充足,繼續保持當前液體攝入狀況即可。
顏色3-4:輕度脫水,現在喝1杯水
顏色5-6:脫水了,現在喝2-3杯水
顏色7-8:脫水嚴重,立即喝一大瓶水
當然,這個尿液比色卡只是大致參考,如果對尿液顏色、脫水、液體攝入方面有顧慮的,仍然應該尋求個體化的專業幫助。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有幫助,也請分享給更多的家長們瞭解和受用。
- 部分參考來源 -
1.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Carcinogenicity of drinking coffee, mate, and very hot beverages. The Lancet Oncology. 2016. 16:30239-X.
2. 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drinking-water-and-your-health
3.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how-much-water-should-you-drink
-END-
如果覺得有用
分享給更多人閱讀
往期推送精選:
- 孕吐和孩子智商有關?有孕吐和沒孕吐,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 同齡孩子一個吃豬肉,一個吃魚、牛肉,3年後身體發育差距明顯?
- 白天和晚上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 孩子起床先喝奶還是先吃飯?哪種對腸胃好?順序真的有講究
- 怎麼確定孩子有沒有缺鋅、缺鐵、缺鈣?別再被微量元素檢查坑了
- 孩子的維生素D一天中哪個時間吃最好?需要空腹吃麼?
- 鉛中毒,影響孩子智力和行為,這些千萬別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