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23日,一輛軍用吉普在漢城北部的郊外疾馳。副駕上坐著一位身著將官軍服的軍官,他就是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此時的沃克中將正在趕往三八線附近,他想要在那裡重新組織潰敗的部隊組成防線以阻止勢如破竹的中國部隊。
然而,去往前線的道路上到處都是逃跑的韓國部隊。這讓趕路的沃克頭疼不已。他不斷地催促副官加大油門,他要從志願軍手上奪回自己的榮譽。畢竟,作為美軍名將巴頓將軍的戰友,曾在歐洲戰場將德國部隊打得丟盔棄甲。然而,沃克到達朝鮮戰場的這一個月來被來自中國的“農民部隊”打得潰不成軍。
就在這時,一團黑影突然從吉普車的左側衝出來,瞬間將沃克中將的坐車撞翻幾圈。當跟隨在後面的副官們圍上來時,沃克將軍已經用巴頓同款的方式去見了上帝。
而那團黑影竟然是一輛向後衝(逃)鋒(跑)的韓軍卡車。沃克中將也因此成為了美軍在朝鮮戰爭中戰死的最高將領。
恰逢最近春節檔,展現朝鮮戰爭的影片《長津湖》正在熱映。很多朋友在看完電影之後不禁會問一個問題。長津湖是朝鮮戰爭,那南朝鮮的部隊那會兒在幹啥呢?
按照我們一貫的想法,其他時間的韓軍部隊基本上就是一個背景板。在戰場上毫無存在感,甚至讓同盟的聯合國軍頭疼不已。那歷史上的韓軍到底是個啥水平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朝鮮戰爭期間李承晚的韓國軍隊。
韓國的起源
介紹韓軍的戰鬥表現,我就先從韓國軍隊建軍開始講起吧。
自從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就無力繼續維持與朝鮮王國的宗藩關係。很快,在日本的策劃下,朝鮮建立了朝鮮帝國。傀儡畢竟是傀儡。1910年在日本的逼迫下,朝鮮被迫簽署了《日韓合併條約》。自此,朝鮮正式被日本吞併。
其後三十五年,朝鮮半島在日本的統治之下成為了日本大陸政策的重要跳板。朝鮮地區也在日本的統治之下,建立了自己的軍、警體系。
1945年日本戰敗,朝鮮終於在美蘇等國的干涉下重新從日本手中獨立出來。但是由於其地理位置剛好處在美蘇勢力的接壤處。當年8月,美蘇兩國根據38度經線為界劃定了南北分界線。自此朝鮮半島開始了延續至今的南北分治。
韓軍的起源
1946年,美軍剛剛佔領南朝鮮,便以原日統時期的軍官和警察為骨幹,成立了所謂的南朝鮮"國防警備隊"。南韓國防警備隊的規模初期僅兩萬人,除極少量輕機槍外,都是步槍,而其中大部分是收繳日軍的日式步槍或美軍的剩餘武器。
到了1948年,國防警衛隊擴充套件到了5個旅15個團共5萬多人的規模。到了8月,大韓民國正式成立,李承晚政府與美國簽訂了《韓美臨時軍事協定》。美軍正式向韓國派駐500人規模的軍事顧問來協助韓國建軍。
到了1948年9月5日,韓國的國防警備隊正式更名為大韓民國陸軍。韓軍正式成立。
所以說,韓軍的底子就是前日據時期的偽軍警組成的。與北朝鮮經過我黨訓練多年,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部隊比起來,的確是“蝦兵蟹將”。
開戰時期的韓軍
在戰爭開始的初期,韓國軍隊的火力是極其貧弱的。他們不但沒有坦克,而且整個部隊只有40輛裝甲車。韓國10萬人的部隊76mm口徑以上火炮只有90門。反觀朝鮮部隊,76mm以上火炮就有1600多門,坦克裝甲車也有280多輛。這樣懸殊的火力配置,韓軍怎麼可能不一瀉千里。
但是我們換一個微觀視角來看韓國部隊的這場阻擊戰,韓國部隊也並不是真的一無是處。
首先,朝鮮部隊發起突襲本身就屬於不宣而戰。此時的韓國部隊部署在三八線地區的僅四個師5萬人。而且由於剛剛結束演習,還有近1萬人正處於休假狀態。此時的朝鮮發動進攻肯定是有極大的優勢的。
另外,即使朝鮮部隊三日之內攻克了漢城,但是其自身也造成了近6000人的傷亡。這可是在絕對優勢的情形下,被建制殘缺、裝備垃圾的韓軍打掉的。即便是攻克漢城,也有一部分是李承晚倉皇逃跑造成的軍心不穩的緣故。甚至在殲滅的韓軍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李承晚過早地炸掉了漢江大橋造成部隊被困造成的。
所以,韓軍雖然差但也不是背景板。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的。
韓軍戰神白善燁
其實韓軍的戰鬥也不是一味乏善可陳的,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令人尊敬的名將。韓軍第1師師長白善燁就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時任韓第1師師長的白善燁 在戰後年僅32歲就擔任韓陸軍參謀長(韓軍最高職務)
就在朝鮮部隊最開始發動突襲的時候,白善燁就是漢城守衛部隊的一員。在漢江大橋被炸之後,白善燁和他的第1師又堅守了四天才撤退。到了8月,朝鮮軍隊已經將戰線推至釜山外圍。白善燁在架山山城和多富洞依舊英勇抵抗了數日之久,成功地拖住了朝鮮軍隊的腳步。
在8月19日的陣地戰中,白善燁陣地右翼的11團1營丟失了陣地出現潰逃。白善燁立刻趕赴前線,身先士卒帶領潰退下來計程車兵又奪回了陣地。
在仁川登陸之後,白善燁配合美軍發起反攻。成功地將疲憊不堪地朝鮮三個師擊潰,成為了釜山戰役乃至朝鮮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被武裝之後的韓軍
自從仁川登陸之後,朝鮮戰爭的局勢立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本就強弩之末的朝鮮部隊在缺乏修養和補給的時候,在受到美韓聯軍兩面夾擊的情況下立刻潰敗下來。
此時的韓軍總算有機會休整部隊。與此同時,美國也開始瘋狂地給這個小兄弟塞給養。
韓軍在此期間迅速擴軍到30多萬人,並且全軍裝備美式裝備。回想之前被動挨打的狼狽處境,被武裝起來的韓軍立刻改頭換面,瘋狂反攻朝鮮部隊。白善燁的韓第1師在之前釜山戰役中的表現突出,因此是第一批裝備美軍坦克的韓軍。
在美軍的幫助下,白善燁甚至帶領部隊第一個衝過三八線,也是第一個佔領平壤的韓軍部隊。這與之前被動挨打,潰不成軍的韓軍截然不同,簡直判若兩人。
其實也不難理解,打仗打的是裝備也是後勤。相較於以逸待勞的美軍,此時的朝鮮人民軍已經長途奔襲上千裡,不眠不休的作戰三個多月。就是超人也扛不住了。外加仁川登陸之後,朝鮮部隊超長的後勤補給線被切斷,前線部隊陷入兩線夾擊的被動局面。被打敗也是屬於正常的事。
而韓軍的勇猛更像是狐假虎威。
試想一下,幾個月前的韓軍還是被打殘的潰兵,不過短短數月就擴充到30萬部隊。這樣的部隊戰鬥力到底能有多強呢?與其說韓軍的勇猛,不如說韓軍是真的會仗勢欺人罷了。
紙老虎
韓軍的真實戰力在面對志願軍的時候就真的暴露出來了。在支援軍入朝作戰的第一次戰役中,韓軍就令美國領會到了什麼叫拉跨。
就在美韓聯軍越過三八線不久後,我志願軍於10月19日開始渡過鴨綠江開赴前線組織防禦。僅兩天後,就在溫井、熙川一帶遭遇了正在挺進的韓國部隊。
25日我軍當機立斷,立刻對其進行運動殲滅。不到五天,我40、39、38軍就殲滅韓軍第6、第8師。整場戰役之後,韓軍第2軍3個師直接被我軍擊潰,最後連番號都被撤銷了。
所以說,韓軍能夠反撲朝軍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實力有多強悍,主要還是依靠他們的美軍實力強。但是當美軍也不行的時候,韓軍的真實水平無疑就暴露出來了。
沒有人可以跑得過我
在第三次戰役中(1950.12.23~1951.1.8),韓第6師再一次遇到了志願軍。戰爭剛一開始,6師還妄圖負隅頑抗。但正當6師和志願軍交火之際,其左翼的韓第1師發揮了韓軍傳統藝能,率先搶跑了。
韓6師見狀並不慌忙,畢竟右翼還有美步兵24師作為側應。然而,被韓軍坑怕了的美24師剛接火沒多久也上車開溜。唯獨就剩中間的韓6師依舊在一線作戰。韓6師見美軍也跑了,沒有絲毫猶豫和想要殿後的意願。全師調轉車頭立刻開跑。
要說韓軍作戰能力,那距離美軍就像如來佛和車遲國國王的侍衛。但要論逃跑,那韓軍可是專業的。雖然韓軍跑得比美軍晚,但跑得卻比美軍快。韓6師硬是把先跑的美步兵24師甩在了後面。要不是接應的英軍幫美軍擋住了追上前來的志願軍,美24師肯定又要被韓軍坑了。
不過韓軍的跑步技能並不能說沒有一點點作用。韓軍善跑的技能在志願軍戰俘運動會上也曾為韓國爭取過榮耀。
坑中自有坑中手
要說裝備,韓軍可是全系美式裝備。那為什麼韓軍的作戰意識還是如此之差呢?
那就不得不聊聊那位“韓國國父”李承晚博士。
李承晚作為留美博士,深受美國影響。於是在戰後被美國選中作為其在韓國的代言人。有了美國做靠山的李承晚,在朝鮮戰爭期間對韓國自己人可是作威作福。
貪汙受賄可以算是家常便飯。最可氣的是他還剋扣前線將士們的軍糧,這導致前線很多士兵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就在第三次戰役之中,被志願軍打的漫山遍野亂竄的韓軍發現自己的軍糧和軍需用品都沒有了。而這些原本用做後勤補給的資金都是被這位李總統給貪汙了。事後統計,約有9萬多名韓軍士兵在逃跑過程中因為飢寒而死亡(著名的“國民防衛軍事件”)。
“國民防衛軍事件”首犯李承晚、副總統李始榮、國防部長申性模辭職。僅防衛軍司令金潤根等五名軍官被處死刑
於是,那些還沒有被餓死凍死的韓軍士兵只得依靠附近駐紮的美軍來尋求一些口糧。
所謂,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倖存的韓軍士兵很快就從美軍那裡找到了糧食。他們靠山吃山、靠美吃美,從美軍吃剩下的殘羹剩渣中胡亂找了些芝士、午餐肉、火腿腸什麼的回來。找了個鍋,隨便碼一碼再煮點泡菜進去。這麼一鍋大雜燴,後來就是所謂的“部隊火鍋”。
後期的韓軍
在戰爭最開始,韓軍的確因為缺乏訓練和政府腐敗塑造了“幫倒忙”的形象。但是,經過美軍孜孜不倦地教導和訓練。慢慢地也出現了幾支能打的部隊。
在第二次戰役之中(長津湖之戰就在這次戰役之中),由我們老熟人白善燁指揮的韓1師在面對志願軍強大的攻勢,他利用且戰且退的辦法,成功地保住了韓1師的實力。為後來阻擊志願軍保留了力量。
還有被志願軍打散多次的韓6師,其師長金鐘五也是一員大將。在後來第五次戰役後,參與配合美軍合圍志願軍180師。最終導致我180師部隊建制被打散,共7000餘名將士犧牲或被俘。180師政委吳成德在敵後堅持遊擊14個月之後英勇被俘,直到戰爭結束才得以回國。
從1951年10月開始,美軍就開始有計劃地訓練韓軍新兵。這為後來戰爭韓軍兵員素質提高打下了基礎。同時,美國還分批次地選拔訓練韓軍軍官。前後共計約2000人赴美接受培訓,這些人在後面的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美軍還在光州建立了炮兵學校。為韓軍培養了大批炮兵人才。後來還給韓軍每個師配備1個155mm炮兵營和3個標準105mm炮兵營。這與美軍的火力配置大致相同了。
上甘嶺戰役
提到韓軍在朝鮮戰爭中最輝煌的戰績,那肯定繞不開上甘嶺戰役。
這場戰役剛開始,是由韓2師和美7師兩個部隊擔當主攻部隊。後來見志願軍意志堅定,於是又調來了韓9師。這個9師的師長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原韓6師師長金鐘五。
遭到重創的美7師見傷亡過大,於是撤出了戰場。僅留下韓軍部隊繼續進攻。然而此時的韓軍沒有像最開始那樣一觸即潰,反而戰鬥得極為頑強。他們在戰爭中也和志願軍學會了很多戰術戰法。許多志願軍戰士也感嘆“二鬼子比美國鬼子還難纏”,“偽九師在白馬山同三十八軍硬拼學會防守,偽二師在上甘嶺跟十五軍死磕學會了進攻。”
自從上甘嶺戰役的傑出表現之後,韓軍也漸漸被美軍看中開始擔當主力作戰任務。這也導致李承晚出現了“自己又可以了”的幻覺。於是志願軍在戰爭最後時刻決定好好教韓國軍隊做個人。
金城戰役
在1953年6月8日,中美兩國就戰後俘虜問題達成協議。至此,雙方決定結束這場朝鮮戰爭。但是在交還戰俘的過程中,李承晚則故意扣押我方戰俘不願歸還。他還妄想繼續作戰,並且希望一鼓作氣統一整個半島。
李承晚的底氣就是此時已經有59萬人的韓軍部隊。他們經過美軍的訓練,如今已經可以算是精兵強將。甚至此時全線將近2/3的防線都是由韓軍負責防守的。
但我軍的特點就是專打各種不服。
於是在7月13日開始,我志願軍部隊對金城地方駐守的韓軍部隊進行了圍殲。此戰歷時15天,我第20兵團和第9兵團24軍打殘韓軍4個師,共殲敵5萬多人。徹底讓李承晚打消了繼續戰爭的信心。
但是,不得不說此次戰役也令我軍感到壓力很大。因為此時的韓軍已不是三年前那隻烏合之眾。
雖然我軍殲敵成果顯著,戰果頗豐。但韓軍也讓我軍付出了2萬多人的代價。並且韓軍損失的4個師對於近60萬人部隊的韓軍而言並不是不能接受的損失。因此,韓國此時的國防實力絕對值得我軍提高重視。
總結
說一千道一萬,韓軍戰前戰後極大的反差和美軍的扶持幫助有著緊密的關係。可以說沒有美軍的支援就不會有韓軍的進步。因此,直到今天韓國也無法擺脫美國而獨立談國防。
此次戰爭對於中、美、朝、韓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至於韓軍的實力究竟是強還是弱,我相信透過這個文章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判斷。
時值抗美援朝71週年之際,中美關係再一次變得微妙起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在朝鮮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的革命先烈。我們也永遠不會畏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對中國的覬覦之心。無論他美國還是韓國,杜魯門還是拜登,我們都將為了我們國家自己的福祉而隨時準備戰鬥。
最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談一談你眼中的韓國部隊實力到底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