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邊渲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邊王牌空降師增兵波蘭、烏克蘭邊境地區;於此同時,絲毫不放鬆對中國的圍攻,2月7日,不僅宣佈對臺軍售“愛國者”系統工程勤務計劃,目的是“維持臺灣導彈密度、確保空中作戰戰備能力,以嚇阻區域威脅”,還一下子拉黑33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未經核實名單”;更有甚者,美日演練“第一島鏈作戰”,駐韓美軍“秀肌肉”。在南海F35-C戰機墜海後,美國似乎從驚慌之中回過神來,企圖繼續在中國周邊製造事端!但其後,還有處心積慮地制勝“三板斧”!
有分析認為,美國這樣做其實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表面上在烏克蘭問題上咄咄逼人,製造緊張氣氛,可是,暗地裡,在亞太地區排兵佈陣,矛頭直接對準中國。
事實上,美國要在東亞耀武揚威,不妨回顧一下歷史,或者回家問問長輩,上個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美國沒有打贏;上個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美國一敗塗地。今日之中國,更有力量足以和美國抗衡,正因為如此,美國危險之處就在於,虛張聲勢、不自量力!
即便這樣,中國絲毫沒有輕敵,對於之前美國要在冬奧會期間搗亂的說法,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已經明確:做好了準備!其實就是有了必勝的信心,不信就來、不服來戰!有網友私信我:東海沒有南海觀音,但有東海龍王;我說:朝鮮半島有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不妨看看“美日如何在第一島鏈作戰”演習的細節。環球時報報道,日本共同社7日稱,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海軍為“應對中國”,於2月3日到7日在沖繩宮古海峽附近等地實施“壯麗融合”聯合演習,包括讓小規模部隊分散行動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
也就是說,美日從大年初三開始,到中國初七上班之間就沒有停止折騰。這期間,僅美方出動兵力就超過1萬人(在俄羅斯方向僅僅是增兵3000人,虛張聲勢的意味更濃),包括美國兩棲攻擊艦“埃塞克斯”號、海軍陸戰隊快速反應部隊、第11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等。日本自衛隊也參加了該演習。
實際上,“壯麗融合”演習並不僅侷限在沖繩附近。據美國海軍學會網站報道,“壯麗融合”演習同時在呂宋海峽和宮古海峽附近舉行。參演兵力包括“林肯”號航母打擊群,“美國”號兩棲戰備群(ARG)及其所搭載的第31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MEU),“埃塞克斯”號兩棲戰備群及搭載的第11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此外還有美國空軍、日本海上自衛隊等共同參演。
宮古海峽又稱宮古水道,是是琉球群島中最寬的一條海峽,屬國際水道,艦艇、飛機擁有航行、飛越的自由。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宮古海峽是我們進出西太平洋訓練的一條理想的國際水道。呂宋海峽,狹義上指菲律賓呂宋島與巴布延群島之間的海峽,也稱巴布延海峽。廣義的呂宋海峽,加巴士海峽(Bashi Strait),長達320公里。
從以上美日此次演習的呂宋海峽和宮古海峽附近地理位置來看,其實就是緊緊堵死中國走向大洋的通道,的確是圍繞“第一島鏈”展開的圍堵行動。所謂的“壯麗融合”聯合演習,以及“遠征前進基地作戰”,讓日美聯合介入臺灣問題的企圖昭然若揭。但從中也看出臺灣在所謂“第一島鏈”中的重要性。因此,兩岸統一,是徹底打破美國的圍堵,走向大洋的根本出路。
在這個關鍵位置威懾中國的同時,美國在朝鮮半島也沒有消停。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1月8日,美國空軍在朝鮮半島上空進行空中加油演習的照片在美國國防部旗下“視覺資訊分發服務”官網亮相,其背景引發關注。
大年初一,關於朝鮮戰爭的《長津湖之睡眠橋》《狙擊手》震撼了國人,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的戰士吃了沒有空中力量的虧。這一次大年初二,美軍在獵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領導人的同一天,到朝鮮半島秀肌肉,也是從空中來。有分析指出,朝鮮上月30日發射中程彈道導彈“火星-12”,僅三天後美軍就進行演習並公開相關照片,或意在向朝方發出隱晦警告。
這正如我們之前說過,對於強權霸道,你強它就慫,你弱它就狂。事實上,對於朝鮮接連試射導彈,包括打到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美國宣稱無意與朝鮮為敵。但朝鮮始終保持戰略清晰。2月8日,朝鮮外務省在其官網上釋出文章《偉大膽量所帶來的完勝》明確指出:“(朝鮮)把美國本土納入自己的射程之內進行導彈試射,令世界震驚”。
9日,趙立堅回應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呼籲朝鮮停止開發彈道導彈專案時指出,“朝鮮長期面臨安全上的外部威脅,這是半島問題的根源所在。”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美國時亞洲乃至朝鮮半島動盪的源頭。
再回到美日為中國量身打造的“第一島鏈作戰”演習,其實我們要看到其構建的“三重包圍圈”:美日等已經不滿足於“第一島鏈”對中國的包圍,進一步採取了更加逼近的“鉗形包圍”,只不過從阿富汗倉皇撤軍,在加上印度腦子逐漸明白一些,一邊的“鉗嘴”就不太好使,那就得更加依靠菲律賓、臺灣、釣魚島、日本,乃至朝鮮半島這邊“鉗嘴”,來遏制中國。
在“第一島鏈”和“鉗形遏制”之外,還有第三重包圍圈就是攻擊網路,由導彈流、無人裝備流和資料流構成。美國在朝鮮半島演示的其實就是從空中來的攻擊網路,核心是導彈流。再結合1月31日開始,為期18天的美國海軍全球最大規模海上無人系統演習,攻擊網路中的無人裝備流湧現而出;當然,支撐人工智慧與網路戰的資料流,也是攻擊中國不可或缺的部分。
資料流、無人裝備流和導彈流,概括起來就是米利上將所講的擁抱人工智慧、無人裝備和導彈,我稱之為美軍形成對解放軍優勢的“三板斧”。這是2020年12月,美參聯會主席米利上將在一次研討會上,明確未來形成對解放軍優勢的三個重點領域。從目前來看,美國的既定戰略在堅定地推進之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
我們警惕“三板斧”,還在於其帶來的軍事戰略的變革。去年4月30日,在美軍撤出阿富汗前夕,美國務卿布林肯和防長奧斯特明確指出,撤出阿富汗就是為了整合資源,準備針對中俄的下一場戰場,即網路戰爭。因此,決勝於網路空間,於無聲處聽驚雷,將是以後大國博弈的重點領域。
與此同時,我們要看到的是,武器裝備的變化,必將引發組織結構的變化,無論是美軍本身,還是美國的結盟方式,都是如此。恰恰此時,看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撰文稱:美國企圖透過建立新的軍事同盟施壓中俄。
一場巨大的軍事變革正在朝我們走來,中國必須未雨綢繆,撥開戰爭迷霧,打敗美國霸權,實現完全統一!
注: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創始人秦安,為本平臺原創作品,新的一年,祝大家戰勝疫情、遏制霸權,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