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節團聚,歡慶新春佳節之際。
是快樂的節日,亦是健康的節日。快樂聚餐同時,長康提醒您也要注意健康飲食、粗細搭配、合理膳食!
尤其是家裡老人,保證各種營養成分滿足需求,清淡飲食,選擇下面這些食材,好好吃飯!
【蘑菇類】
新加坡國立大學收集了663名居住在新加坡、60歲以上的中國老人、6年的飲食資料,發現:每週食用2份以上蘑菇的人,患認知障礙的機率降低約50%。該研究結果發表在《阿爾茨海默病雜誌》上,研究中,1份蘑菇的量為150克。
不僅如此,蘑菇的營養價值還得到了“官方認證”——世界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倡導的21世紀最佳飲食結構是“一葷一素一菇”。
蘑菇是個統稱,包括了各種可食用真菌:口蘑、木耳、金針菇、竹蓀、牛肝菌、松茸……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富含B 族維生素,鋅含量也較高,鉀含量遠超香蕉,是維生素D的好來源(很多人從小缺到老),含菌類多糖,有助調節血脂、熱量低、脂肪低。
【蘿蔔類】
在市面上,經常可以見到青蘿蔔、紅蘿蔔、白蘿蔔,讓人眼花繚亂之餘,也深深感嘆不知道怎麼挑著吃。
青蘿蔔
主產於天津和山東濰坊地區,是該地區的特產之一。它“主打”下火利尿,要預防冬天喉嚨上火或胃腸溼熱,用青蘿蔔比較適合。
紅蘿蔔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種植,以陝西以及東北地區出產者質量較佳。它“主打”清熱解毒,如果冬天出現喉嚨上火、外感發熱或麻疹,就非常適用吃紅蘿蔔來輔助治療。
白蘿蔔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種植,以山東、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區出產者質量較佳。它“主打”消食化痰,如果出現食滯感冒,吃白蘿蔔最合適不過了。
【粗糧類】
國際心研究 BMJ發表了納入21個國家、共計13萬人的PURE研究的資料,結果顯示:與每日食用精製穀物<50g的人群相比,每日食用350克精細糧以上者,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上升33%,死亡風險上升27%。所以鼓勵大家每天逐漸減少一點精細糧比例,增加一點粗糧雜糧比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60%~70%的雜糧佔比是健康飲食的基礎,而現代人飲食中,雜糧比例過低,僅佔20%~30%,長此以往會導致機體營養過剩,引發健康隱患,出現"三高"。所以,在實際生活中,切忌"只吃貴的,不吃對的"。
粗糧是相對我們平時吃的精米白麵等細糧而言的,主要包括穀類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幹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
不起眼的五穀雜糧,對我們人體的健康卻不容小覷,充分了解五穀雜糧對我們健康的好處,讓五穀雜糧科學的加入到我們的主食行列,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加入健康食材的同時,也要保持健康的吃飯順序:
纖維類→蛋白/脂肪類→碳水類
春節期間,不妨試試這個吃飯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吃碳水化合物,不僅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對減肥也有一定的幫助。從這個春節開始,希望大家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美味常伴,身體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