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種眾多的春蘭中,綠雲大概是名氣最大的了,有稱它為春蘭皇后的,也有說它堪稱春蘭絕品的。我是從很多資料裡認識綠雲的。介紹上說它葉姿斜立,邊葉扭曲,花開並蒂,香味清幽獨特,株形生動優雅。這樣的印象一直盤踞在腦海裡,讓我神往不已。很想親手種上一盆,能夠親眼一睹它的神采。
這個願望終於在去年春上透過網購實現了,當時買的是六苗帶花苞。很感動商家有那麼強的愛心和責任心,收到的蘭苗從選苗到包裝保護,每個環節都做的非常用心周到。蘭苗健壯齊整,蘭株豐滿。出於長遠考慮,我忍疼割愛,上盆前剪掉了花苞。
看著秀美端莊的蘭苗,我不敢有一點大意。每個環節,我都權衡再三,做了周全的準備。
我一向不大讚成硬質料養蘭,因為在我的認識裡,國蘭天生就是一種地生蘭,這既是中國蘭花的典型特徵,也是區別於諸多寄生類洋蘭的重要標誌,不然又怎麼能專門稱之為中國蘭花呢?
所謂的硬質料,不但視覺上輕淺浮漂,而且用起來毫無營養,不接地氣。它的出現一是一些對養蘭缺乏信心者,將自己的主觀臆想強加於國蘭的;二是部分商家出於商品化的需求。從科學的角度上說,它不符合蘭花的習性,從文化習慣方面看,它有悖於國人賞蘭的傳統理念。在我看來,硬質料養蘭如果作為權宜之計也未嘗不可,但終究還是比不上泥土來的實在和長遠。
我養蘭用的是從山上柞樹林下蒐集來的腐殖土,因為手邊有,又加了些陳年碎花生殼和經過塑膠袋裡發酵後的中藥渣,再摻上大約三分之一的粗河沙。這樣配出來的植料有溫和持久的肥力,又具有良好的透氣透水性,可以滿足蘭花兩年以上的需要。
用盆上,我特意挑選了敞肚廣口的有色陶盆,這主要是考慮到綠雲葉片短寬,株形不高,與古樸穩重的花盆搭配起來比較協調,也更有中國文化氣息。
那幾天恰逢天氣晴好,就將配好的植料攤開曬了幾個小時,利用紫外線為植料消毒滅菌。上盆時,在排水口上加了一個鏤空的小塑膠桶當濾水罩,周圍填充一層提前用清水泡淨的扇貝殼作濾水層,其目的是彌補陶盆透水孔不足的缺陷,防止盆土積水爛根。
扇貝殼是平時吃飯時儲存的,它質硬體輕,不易粉化。墊在盆底不僅瀝水好,還減輕了盆栽重量,同時由於它是有機質,所以還有著底肥的作用。
蘭花種好後,一週內沒有澆水,目的是讓蘭根慢慢適應新的土壤環境,如果有傷口,可以有效避免感染。一週後出室時澆了第一次透水。自春至秋無論颳風下雨,都一直放在院子靠東南的地方,直到過了小寒節氣才移到門前走廊上。
也許是蘭花苗好,也許是土配對了,也許是擺放的地方適宜……總之,誤打誤撞,這棵之前總讓我感到有些神秘的綠雲自打上盆開始,好像一下子就適應了新環境,去年四月份開始抽芽長苗,一路馬不停蹄,十月份新葉剛長成,皮球似的花苞就從土裡拱了出來,緊接著又來了第二個,第三個……,幾乎是一鼓作氣完成了蘭花從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的全過程。
現在已進入早春二月,我按捺住內心的激動,靜靜地等待著賞花時刻的到來。
每每看到這盆曾讓我遙不可及的綠雲,我就會心生感慨:這綠雲就像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名氣那麼大,接觸起來卻是那麼平易近人,竟然沒有一點嬌氣和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