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編輯部的小馬準備用孩子過年的壓歲錢裝一臺主機,在選定了處理器、主機板、顯示卡等配件後,卻在散熱器上犯了難。你可能會問,一個小小的散熱器有什麼值得犯難的?因為他看到兩款6熱管的散熱器,其中價格更貴的是單風扇。另外一款價格更便宜的是雙風扇,那麼這兩款散熱器該選誰呢?我們選擇兩款具有代表性的高性價比產品:喬思伯HX6250和鑫谷寒武紀U6進行了測試,透過測試結果來告訴你風冷散熱器的效能差異在哪些地方。
喬思伯HX6250引數
尺寸大小:144 mm×121mm×162mm
風扇尺寸:140mm×140mm×25mm
熱管數量:6根(6mm)
散熱功率:250W
風扇介面:4PIN PWM
風扇轉速:700-1800RPM(±10%)
風扇風量:34.57-90.2CFM
風扇風壓:0.46-2.74 mm H2O
風扇噪音:≤38dB(A)
相容平臺:Intel LGA115X/1200/2011/2066,AMD AM4
質保年限:5年
參考價格:259元
鑫谷寒武紀U6引數
尺寸大小:158mm×125mm×134mm
風扇尺寸:120mm×120mm×25mm
熱管數量:6根(6mm)
散熱功率:200W
風扇介面:4PIN PWM
風扇轉速:700-1700RPM(±10%)
風扇風量:25.8-63.2CFM
風扇風壓:1.61mm H2O
風扇噪聲:≤29.8dB(A)
相容平臺:Intel LGA115X/1200/2011/2066/1366,AMD AM4/FM1/FM2/AM3/AM3+/AM2+/AM2
質保年限:1年
參考價格:219元
喬思伯HX6250
單塔“黑武士”
喬思伯旗下的風冷散熱器擁有多個系列,其中普通的塔式和下壓式散熱器主要是以CR、MX系列為主,另外它還有針對高階市場推出的HX系列,這款HX6250就是其高階系列的代表產品之一。
喬思伯HX6250的整體外觀都採用了黑化處理,就像是“黑武士”一般。據官方資料顯示,它的熱管、鰭片都採用了石墨烯鍍層,從而提升導熱效能。它的銅底採用了鍍鎳處理,防止氧化,並且還加入了釺焊工藝提升銅底與熱管間的導熱效率。喬思伯HX6250採用的是單塔式結構,可以看到它的鰭片數量和排布非常密集,並且鰭片間的間隔小而且均勻。散熱器主體的重量也達到了900g左右(不含風扇和頂部的塑膠件),普通的僅500g左右,可見它的用料比較紮實。
▲喬思伯HX6250配備了6根熱管,銅底進行了鍍鎳處理,並加入了釺焊工藝。
▲喬思伯HX6250塔體的鰭片排列很緊密,外觀採用黑化的石墨烯塗層處理。
另外,喬思伯HX6250還配備了一個140mm的散熱風扇,風扇轉速在700-1700RPM之間,最高轉速可提供90.2CFM的風量和2.74mm H2O的風壓,風扇噪聲低於38分貝。喬思伯HX6250還配備有降速線,使用了降速線後,它的風扇轉速最大僅1200RPM,風量和風壓最高也僅57.81CFM和1.14mm H2O,並且噪聲也大幅降低到不到30分貝。使用降速線適合對噪聲敏感且對散熱效能要求不高的情形使用。
喬思伯HX6250還在散熱器頂端搭配了一個頂蓋,它的作用首先是能讓整個散熱器看上去更加一體化,更美觀。其次是降低頂部空氣擾流,讓風扇產生的氣流更穩定。頂蓋與散熱器之間的連線件加裝了減震片,防止出現共振產生噪聲。值得注意的是,喬思伯HX6250的風扇和頂蓋都不支援燈效,如果喜歡燈效,建議更換一個同規格的RGB風扇,從而打造一進一出的雙風扇散熱系統。
▲喬思伯HX6250配備了一個140mm的散熱風扇,風扇不支援燈效。
▲在安裝了喬思伯HX6250後,它能與主機板很好地相容,不會遮擋記憶體。
相容主流平臺
喬思伯HX6250相容Intel LGA115X/1200/2011/2066平臺,AMD方面則相容AM4平臺。這款散熱器由於是在12代酷睿前上市的,所以它沒有標配LGA1700扣具。使用者如果要安裝最新的12代酷睿怎麼辦呢?我們諮詢了官方客服,雖然HX6250沒有標配LGA1700扣具,但是針對有需求的使用者,可以聯絡官方客服後會免費提供。不過我們建議後續將LGA1700扣具作為標配附件,避免使用者單獨索要。
安裝簡便,相容性好
對於散熱器來說,最重要的是安裝是否簡單、相容性是否夠好,喬思伯HX6250在這兩方面表現得比較好。在AM4平臺上,安裝前記得不要把散熱風扇固定在散熱器上,取出AM4扣具,先將AM4主機板上預裝的卡扣式扣具拆掉,保留背板,然後換裝喬思伯HX6250專用扣具固定在主機板上,再將散熱器與主機板固定。安裝散熱器時,需要將頂部的蓋板取下,透過附帶的螺絲刀固定。整體的安裝比較簡便,安裝前記得先閱讀說明書。
在相容性方面,喬思伯HX6250特別將散熱器塔體的底部採用了“歪脖子”結構設計,對主機板上處理器插槽周邊的散熱模組特別預留了一塊區域進行抬高處理,能夠很好地與主機板相容。另外,它的尺寸大小為144mm×121mm×162mm,對於162mm的高度也能與各類大中小型機箱相容。
將銳龍9 5950X壓制在4.15GHz
我選擇了以AMD銳龍9 5950X處理器、ROG STRIX B550-A GAMING主機板、NVIDIA GeForce RTX 3090顯示卡、芝奇幻光戟DDR4 3600記憶體(8GB×4)等硬體為主的平臺上對喬思伯HX6250進行了散熱效能測試。
在自動模式下,銳龍9 5950X的頻率保持在4.15GHz(全核心),電壓為預設的1.2V,環境溫度為20℃。透過AIDA64 System Stability Test(勾選Stress FPU)將處理器滿載30分鐘後,看到處理器的封裝溫度在75℃左右。在喬思伯HX6250的壓制下,處理器的溫度表現不錯。
另外,我們還進行了兩項額外的測試:再加裝一個散熱風扇效能提升有多大?如果風扇對向安裝對散熱效能影響有多大?首先是第一個測試,我們加裝了一款140mm的風扇,處理器經過30分鐘的負載後,最後封裝溫度穩定在74℃,相比單風扇的溫度降低了1℃,可見雙風扇的確能提升散熱效能,但是提升的幅度不是特別大。其次,在風扇對向運轉時,我們注意到處理器在滿載30分鐘後的封裝溫度達到79℃,說明會嚴重影響散熱效能。
在噪聲方面,當處理器在滿載時喬思伯HX6250的風扇也保持了全速執行,在開放平臺上距離50cm範圍人耳能聽到有風扇運轉的噪聲,不過並不是特別大。透過分貝儀顯示的數值(距離50cm)來看,49分貝(環境噪聲約46分貝)的噪聲不算高。
▲在銳龍9 [email protected]全核心下滿載30分鐘後,處理器的封裝溫度為75℃左右,對於兩百多元的喬思伯HX6250來說效能表現不錯。
小結
作為喬思伯定位於高階的風冷散熱器,HX6250在用料和設計上都可圈可點,它的用料能直接讓你透過觸感感受出來。散熱器塔體透過石墨烯鍍層的加持能提升散熱器的熱傳導效率,雖然是單風扇設計,但是散熱效能卻不差。有條件的使用者在不影響相容性的前提下也可以加裝一個風扇,進一步提升散熱效能。此外,在效能上,對於一款兩百元出頭的風冷散熱器能將基礎頻率下的銳龍9 5950X壓制在75℃左右,也算是比較不錯的表現,使用者在使用一般中高階處理器搭配HX6250也完全夠用。
鑫谷寒武紀U6
雙風扇雙塔結構
寒武紀U6是鑫谷針對中端市場推出的一款高性價比風冷散熱器,相比喬思伯HX6250的單塔單風扇結構,它採用了雙塔雙風扇結構,整體尺寸大小為158mm×125mm×134mm,158mm的高度能廣泛適用各類ATX和M-ATX機箱。
與喬思伯HX6250採用的銅底+釺焊連線熱管的方式不同,寒武紀U6採用的熱管直觸的方式,底部再輔以鋁質底座增加導熱面積。寒武紀U6的兩個塔體上各分佈有40片鋁鰭片,鋁鰭片的間隔比喬思伯HX6250略大一些,鋁鰭片與熱管間採用的是穿+扣FIN工藝。它搭配的是6根6mm熱管,熱管規格與喬思伯HX6250相同。寒武紀U6的重量相比喬思伯HX6250來說更輕一些,散熱器的重量與它的用料有一定關係,通常來說,用料越紮實,重量就越高。
▲寒武紀U6採用的鋁質銅底和熱管直觸的方式。
▲寒武紀U6採用了雙塔式結構,兩個風扇與塔體相互間隔開。
寒武紀U6配備了兩個120mm的PWM溫控散熱風扇,兩個風扇與兩個塔體相互間隔開。這兩個風扇支援RGB燈效,每個風扇配備了12顆LED燈珠,可顯示1600萬種色彩,能幫助使用者打造個性化的燈效,並且支援與七彩虹主機板、華碩、技嘉等主機板燈效聯動。風扇採用了5V@3pin的插頭,並且已經透過轉接線將兩個風扇連線好,使用者到手後只需要將插頭與主機板連線即可。風扇最大可提供63.2CFM的風量和1.61mm H2O的風壓,轉速在700-1700RPM之間,標稱噪聲低於30分貝。同時,我注意到風扇上印有朝向,避免使用者裝反。
▲寒武紀U6配備兩個120mm PMW溫控散熱風扇,支援RGB自定義燈效。
▲寒武紀U6的相容性良好,不會對主機板上的記憶體及散熱模組產生遮擋。
相容主流平臺
在相容的平臺方面,寒武紀U6可支援Intel LGA115X/1200/2011/2066/1366,AMD 方面支援AM4/FM1/FM2/AM3/AM3+/AM2+/AM2。可以看到它能夠相容大部分主流的平臺,並且也適用於一些老舊平臺,不過它跟喬思伯HX6250一樣,沒有附帶最新的LGA1700扣具,希望後續能新增最新的平臺扣具。
相容性良好,安裝不夠簡便
在安裝寒武紀U6時,需要先將AM4主機板上的原裝底板和支架拆除,然後換上專用扣具。支架的連線件也相對較多,比較複雜,建議在安裝前按照說明書指示操作。同時,在安裝散熱器主體的時候,需要先將散熱器中間的風扇拆掉,將螺絲固定完成後再將風扇安裝回去。
安裝完成後,可以看到寒武紀U6的相容性不錯,它的高度正好能避開記憶體,我們所使用的帶散熱裝甲的記憶體也不會被遮擋。此外,風扇與主機板上的散熱模組也不會產生衝突,兩個朝向可任意安裝。
將銳龍9 5950X壓制在4.1GHz
同樣是AMD銳龍9 5950X處理器、ROG STRIX B550-A GAMING主機板、NVIDIA GeForce RTX 3090顯示卡、芝奇幻光戟DDR4 3600記憶體(8GB×4)的平臺上,我們對寒武紀U6的效能進行了測試。
同樣是自動模式下,銳龍9 5950X在負載時的頻率為4.1GHz(全核心),比喬思伯HX6250更高一些,電壓依舊為預設的1.2V。透過AIDA64 System Stability Test(單烤Stress FPU)將處理器滿載30分鐘後,處理器的封裝溫度達到了84℃左右。相比喬思伯HX6250來說高了9℃。透過測試結果可以知道由於散熱器的效能原因導致處理器溫度較高,會自動進行降頻處理。
另外在散熱器運轉過程中,我們透過分貝儀測試寒武紀U6的噪聲與喬思伯HX6250相同,僅49分貝左右。這也說明它雖然是兩個風扇,但是噪聲控制得不錯。
▲在銳龍9 [email protected]全核心下滿載30分鐘後,處理器的封裝溫度為84℃左右,散熱效能一般。
小結
整體來說,寒武紀U6作為一款高性價比的雙塔雙風扇散熱器,它更適合像銳龍5或酷睿i5系列的中端處理器,畢竟它的定位更低。透過體驗可以看到,寒武紀U6擁有不錯的安裝相容性,即便是帶散熱模組的記憶體和主機板不會產生遮擋。同時,如果能改進扣具的安裝便捷性,會提升使用者的體驗。
測試結論
透過對喬思伯HX6250和鑫谷寒武紀U6的測試可以看出,如果在選購時,僅對比熱管數量、風扇數量是不夠的。哪怕是相同熱管數量,雙風扇的散熱器也並不比單風扇的更強。結合本次測試,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1、散熱器效能與用料、工藝有關。如果僅僅是將兩款散熱器進行直接散熱對比,很顯然是不夠嚴謹的,因為散熱器的用料和工藝會影響散熱效能。比如HX6250採用了銅底加釺焊導熱,而寒武紀U6則是採用的鋁質銅底加熱管直觸導熱,眾所周知銅的導熱係數高於鋁,也就是說HX6250在用料和導熱效能上就佔據優勢。
2、同一型別散熱器風扇數量會影響散熱效能。正如我們前面的測試結果驗證的那樣,在HX6250上多增加一個散熱風扇,會提升散熱效能。當然,至於提升幅度有多大並不絕對,因為這還取決於風扇本身的效能。
3、兩個風扇的安裝一定要順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散熱風扇對向安裝的情形,而前面的測試已經充分驗證了散熱器的風扇如果對向安裝,會嚴重影響散熱效能。因為如果兩端的風扇形成對流,導致散熱器內部的熱量堆積無法及時排出,會導致散熱效能下降。
4、應關注散熱功耗。散熱功耗是散熱器的重要引數之一,通常來說散熱功耗越高,散熱效能就越強。如果是100W左右的散熱功耗,建議搭配酷睿i3或銳龍3系列中低端處理器使用,100W~200W的建議搭配酷睿i5或銳龍5系列處理器使用,200W~300W建議搭配酷睿i7或銳龍7系列的處理器,而300W以上的可適用於酷睿i9或銳龍9系列的頂級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