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在工業與民用建築中,地下室施工是常見的分部工程之一,而地下室防水是主要工序之一。如果處理不當,引起滲水漏水等質量通病,將影響整個工程質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地下室長期處於地下環境中,承受地下水的滲透和侵蝕的作用,其工程質量顯得尤為重要,防水施工質量優劣是關鍵因素,除設計和材料等因素影響外,施工質量是更為重要的一環,從事故調查資料中,發現地下室防水結構滲漏,主要原因之一是施工質量不好。
2.原因分析
地下室結構不單要承受上部結構的荷載,還要承擔地下水頭壓力,而地下底板、側壁均有一定的水頭壓力,所以要求其防水能力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設計要有詳細水頭壓力計算外,材料選取也是關鍵,施工的控制則是主要措施。由於地下一般水位較高,必須採取合理的降水措施,保證基坑乾燥,防止帶水作業。混凝土結構長期泡浸在地下水中,所以還要有足夠措施防止鋼筋的引水和侵蝕。
3.重點部位防水施工
3.1施工縫處理
大體積、大面積的混凝土一次澆築完成有困難,須留設施工縫,分兩次或多次澆築完。施工縫的存在,由於混凝土的收縮,導致滲水通道,所以注意對此進行防水處理。施工縫分為水平施工縫和垂直施工縫兩種,垂直施工縫一般在考慮施工流水時利用後澆帶或變形縫,工程中多用水平施工縫。水平施工縫一般留設在底板表面以上30cm和頂板底以下l5~30cm的牆體上。水平施工縫均為牆體施工縫,因有雙排立筋和連線箍筋的影響,表面不可能平整光滑,凹凸較大,所以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不推薦企口狀和臺階狀,只用平面的交接施工縫。施工縫後澆混凝土之前,清理前期混凝土表面是非常重要的,因兩次澆搗相差時間較長,在表面存留很多雜物和塵土細砂,清理不乾淨就成為隔離層,成為滲水通道。清理時必須用水沖洗乾淨。再鋪30~50mm厚的1:1水泥砂漿或者刷塗介面劑,然後及時澆築混凝土。
3.2後澆帶處理
後澆帶一般是在結構高度變化較大部位,或建築物平面尺寸較大情況下設定的。可分為沉降型、伸縮型以及沉降伸縮型。後澆帶處的防水層不得斷開,必須是一個整體,並採取設附加層和外貼止水帶措施。後澆帶兩側底板(建築)產生沉降差,後澆帶下方防水層受拉伸或撕裂,為此,區域性加厚墊層,並附加鋼筋,沉降差可以使墊層產生斜坡,而不會斷裂。後澆帶防水還可以採用超前止水方式,其做法是將底板區域性加厚,加厚一般不超過25cm。
3.3穿牆管、預埋件處理
3.3.1穿牆管:給排水管、電纜管和供暖管道穿過地下室外牆,應做好防水處理。地下室內牆上或地板上,埋置鐵件用來固定、安裝裝置。因埋入混凝土中,常發生沿埋件滲水現象。穿牆管埋設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埋,一種是加套管。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必須與牆外防水層相結合,嚴密封堵,不能與外牆防水層離開。為了保證防水施工和管道的安裝方便,穿牆管位置應離開內牆角或凸出部位25cm。如果幾根穿牆管並列,管與管之間間距應大於30cm。數根穿牆管集中時,應設穿牆盒。穿牆管的牆外部分和牆內部分,容易被觸動,防水措施受衝撞導致漏水,所以牆外回填土時不得衝壓或夯撞,應有保護措施,還應考慮建築下沉時,不要因沉降而使管道受力彎曲。直埋式穿牆管,施工方便,易做防水,但要考慮牆厚和管徑,如果管徑小於5cm,可以直埋,若大於5cm,應做套管。套管上的止水環或直埋管上的止水環,實際是對管子起固定作用,使之牢固的嵌含在混凝土內,不因外力撞碰穿牆管而擾動。所以止水環對於止水功能很小,使用環形鋼筋或管周邊焊接放射鬍子筋,其功能與止水環相同。套管兩端的翼環應與套管焊接嚴密,還需做防腐處理。使用遇水膨脹橡膠圈,管徑宜小於5cm,膠圈應用膠粘劑滿粘固定在管子上,並塗緩脹劑。
3.3.2預埋件:地下室內牆壁或底板上預埋鐵件用吊掛或專用工具固定,預埋件往往與結構鋼筋接觸。導致水沿鐵件滲入室內。為此預留洞、槽均應作防水處理。預埋件受外力作用較大,為防止擾動周圍混凝土。破壞防水層,預埋件端至牆外表面厚度不得小於25cm。如達不到25cm應區域性加厚。特殊工程需要做內防水,防水層一定與預埋件緊密結合,封閉嚴實。
4.滲漏水治理
地下室滲漏水的產生,涉及設計、施工、材料、維護等多方面因素,嚴重影響建築物使用功能,必須根據"堵排結合、因地制宜、剛柔相濟、綜合治理"的原則。採取適當措施加以治理。
4.1滲漏部位的確定
混凝土結構滲水一般在新舊混凝土交界處(如施工縫、後澆帶等),不同材質接縫處,柱網中部牆板、底板等。滲漏點大小一般有點、線、面三種,通常漏水量大的部位,可以直接找到,而滲水較慢或慢滲(溼漬)不易觀察到出水點,可將漏水部位擦乾,立即在漏水處薄薄地撒上一層幹水泥,表面出現的溼點或溼線處就是漏水部位。
4.2滲漏修補的方法
目前較常用的堵漏方法有抹面和注漿兩類,均有其適用範圍和優缺點。
4.2.1
抹面堵漏法:滲漏嚴重時,首先應儘可能採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滲漏部位以下,當無法降低水位時,應先行引水洩壓,再塗抹快凝止水材料,使面漏變成線漏、線漏變成點漏,最後將漏水點封堵,再進行大面積抹面。滲漏不明顯,有溼漬時,可採用速凝材料直接封堵,再進行防水砂漿抹面,或塗抹水泥基結晶型防水塗料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現地面普遍滲漏水、蜂窩麻面滲漏水等由於混凝土質量較差而產生的現象的時候,應先對結構強度進行鑑定,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進行修補。
4.2.2注漿堵漏法:注漿堵漏是處理地下室滲漏水的有效方法。目前採用的注漿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類和化學類兩種。水泥注漿材料施工方便、成本低、強度高,但其顆粒的大小不適用於微小裂隙的注漿,同時其凝固時間較長,因此也不適用於流動水條件下的堵漏;化學注漿材料可注性較好,並且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膠凝時間,因此適用於有動水壓的微小孔隙及裂縫的注漿施工。
5.結語
地下工程防水是建築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應加以重點控制的問題,這不僅反映在驗收階段,對於長期的耐久性也是需要重視的。透過對於結構質量、細部構造以及滲漏綜合治理,防水工程的質量將會得到有效的保障。
總結:以上是中聯天盛堵漏公司小編為您整理分享的地下室防水如何施工才能避免滲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瞭解更多防水堵漏知識,歡迎關注中聯天盛防水堵漏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