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安仲文
10萬戶的認購戶數對虎年新成立的基金而言,依然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關口。
在公募新基金紛紛釋出延期結束募集的背景下,虎年首批合同成立的新基金募集戶數清淡。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虎年開工後成立的一批新基金公告顯示募集有效認購戶數持續走低,數千戶成為新常態,最低不足700戶,10萬戶更是難覓蹤跡。這與2021年年初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去年1月和2月認購戶數超10萬戶的新基金產品多達49只。
不過,去年有效認購戶數超10萬戶的產品,截至目前業績大多虧損明顯,以去年2月的一隻新基金產品為例,認購戶數超14萬戶,運作一年已虧損24%。在此背景下,新基金延期結束募集的現象在今年內顯著增多,顯示出基民投資日趨謹慎的心態。
有效認購戶數日益低迷
春節開工不久,虎年首批基金合同成立的新產品開始亮相。2月9日,博時回報嚴選基金髮布基金合同成立公告,該基金募集期間淨認購金額為3.23億元,不過,其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僅為2340戶。同一日,泓德產業升級混合型釋出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也顯示,該基金募集資金約3.19億元,募集有效認購戶數為2437戶。此外,多隻頭部基金所發行的基金產品募集有效認購戶數也大多低迷,募集有效認購戶數最低的浦銀安盛泰和配置基金,其有效認購戶數僅為643戶。
募集有效認購戶數過萬的新基金產品,事實上也寥寥無幾。招商能源轉型混合型基金2月9日披露的資料顯示,該基金募集有效認購戶數為11469戶,募集資金規模為3.5億元。富國天旭均衡混合型基金是募集有效認購戶數最多的一隻,該基金披露募集有效認購戶數達7.18萬戶,雖然該基金的認購戶數顯示參與認購的投資者較為踴躍,但最終募集規模也僅為2.88億元。而另一隻釋出基金合同生效公告的東方紅招瑞甄選18個月持有期基金也顯示,雖然募集資金規模超過10億元,但認購戶數甚至低於一些募集資金兩三億的產品,東方紅招瑞甄選18個月持有期基金的募集有效認購戶數僅為3563戶。
業內人士認為,在基金業績持續低迷甚至套牢新基民的背景下,新基金髮行遇冷情況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此前新基金認購戶數持續走低,已顯示出投資者對市場和基金業績存在一定程度的擔憂。自去年三季度開始,認購戶數持續走低,在去年9月底尚有易方達基金旗下一隻產品取得61萬戶的有效認購戶數,而在去年10月份,雖有三隻新基金有效認購戶數超過10萬戶,認購戶數最高的為36萬戶,但此後,新基金認購戶數超過10萬戶的產品幾乎在市場絕跡。進入2022年後,隨著一批明星基金產品業績出現較大幅度回撤,認購戶數超過10萬戶的更為罕見,而此番虎年成立的新基金認購戶數普遍低於1萬戶,進一步說明了投資者情緒正日趨謹慎,這種謹慎與2021年新基金市場的瘋狂形成鮮明對比。
認購戶數高的還在虧
“去年認購戶數超10萬戶的基金產品,業績大多比較低迷。”華南地區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去年初投資者踴躍參與新基金產品的認購發行,但這些產品認購戶數高、募集資金規模也非常大,大多錯過去年新能源主題行情。
顯然,在新基金髮行市場中,人多的地方可能預示著更多的風險和機會成本,2021年年初的瘋狂在許多投資者腦海中歷歷在目。Wind資料顯示,去年1月份和2月份內成立的新基金產品中,有效認購戶數超過10萬戶的高達49只。
以華南地區一隻在2021年2月初基金合同成立的產品為例,該產品有效認購戶數達14萬戶,募集資金規模148億元,截至2022年2月9日,這隻認購戶數超14萬戶的基金產品,成立一年虧損已高達24%。這也意味著,當一些在牛年年初成立的新基金,進入虎年還在嚴重虧損時,基民對認購新基金產品自然是慎之又慎。
延期募集或成常態
在此背景下,若市場行情繼續震盪、基金業績持續低迷,延期結束募集或在未來一段時間成為基金髮行市場的常態。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基金延期結束募集的現象在進入2022年後正變得格外明顯,包括中銀、華泰柏瑞、泓德、中加、財通、方正富邦等基金公司在2022年年內的部分新產品都發布過產品延期結束募集的公告。這顯示出在新基金髮行嚴重內卷及認購戶持續走低的背景下,一些新基金產品將不得不透過延長銷售時間來尋求資金的關注。
顯然,新基金認購戶數走低、新基金延期募集現象增多,其核心因素在於基金經理在A股市場可能無法像往年那樣輕鬆,最新的基金業績情況也表明了若僅僅是在基金產品中做快進快出的波段,那麼這種錢將不像以往那樣好賺,一些基金公司對今年市場的判斷,也需要更多時間的驗證。
中歐基金認為,較為脆弱的資金面放大了A股波動,市場的調整也驅動媒體“信心喊話”及多家資管機構的自有資金增持行為。近期的市場除全球股市受美聯儲加息縮表預期影響下的向價值股切換趨勢外,國內自身穩增長預期的升溫也加劇價值股的受歡迎度。但實際上,從成長股角度並未看到基本面拐點。因此近期市場的調整更多是機構集中向價值切換過程中,恰逢節前資金面轉弱引發的波動率上升。
諾德基金基金經理謝屹則認為保持耐心依然能夠發現一些投資機會,他認為即使沒有額外的政策,經濟也會逐步回升,各個主流板塊(不僅僅是週期)都會受益,這裡就包括消費、科技以及港股。尤其港股方面,指數層面今年以來已經顯著走贏全球主流市場,其價效比較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回升預期使得港股基本面相對美股更加強勁。
“經過年初以來的調整,A股整體也開始逐步顯露出較高的估值優勢,疊加其基本面,大機率會在後續的行情中有所表現。”謝屹認為,A股方面,其基本面與港股基本一樣,都跟隨中國的經濟,唯一不同的是港股經歷了2021年全年去泡沫,估值相對更低。此外,市場關注較多的消費股,隨著後續疫情的消退,疊加經濟週期性的回升,無論居民消費還是商業活動帶來的消費支出都會逐步恢復,在大消費板塊中估值合理、盈利增速持續的賽道有望繼續有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