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日上午,當大多數人都在迎接嶄新的一天之時,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卻正在進行一場殊死較量,一架美國海軍EP-3電子情報偵察機在海南島上空偵查時與中國的一架殲-8II戰鬥機發生劇烈碰撞,殲-8II戰鬥機墜毀,飛行員王偉少校跳傘後下落不明,而美國偵察機則是在沒有通知和得到中國允許的情況下強行降落在中國海南島的陵水機場。
美國的野蠻動作立刻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慨,此次撞擊事件不僅是對我國的公然挑釁,也使我國損失了一名優秀的飛行員,王偉少校自入伍以來累計起飛2000餘次,飛行時間高達1153個小時,在這麼多次的飛行任務中,他還從未出現過任何“錯、忘、漏”的情況,如今卻因美國的野蠻撞擊而下落不明,這對於我國而言顯然是一種極大的損失。
事件發生後,中美雙方就事件責任進行了長達數個月的政治角力,最終以美國人道歉、中國釋放EP-3機組人員並交還被拆解的EP-3偵察機而結束,2001年7月3日晚8點,兩架載有EP-3偵察機零件的俄羅斯運輸機飛離中國機場,宣告著此次南海撞擊事件終於畫上了句號。
實際上此次撞擊事件本可以完美避開,但卻因美國自以為是的態度,最終導致事情上升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自2000年小布什入住白宮以來,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逐漸強硬,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美軍偵察機就頻繁的貼近中國領空進行偵察,儘管中國第一時間就通知美國停止此類活動,但丟擲去的資訊都如同石沉大海,美國依舊我行我素,2001年4月1日上午,一架美國海軍EP-3型電子情報偵察機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突然闖入我國海南島上空進行偵察任務。
EP-3偵察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電子偵察機,因其可攜帶大量監聽探測裝置且可同時執行多種偵察任務而受到美國軍方的青睞,還一度成為美國專用電子偵察機,此次闖入海南島領空的正是這種可探測各種軍用通訊系統訊號的偵察機,考慮到這些訊號被美國掌握後會給中國帶來的不利局面,中國海軍航空兵立即派出兩架殲-8II戰鬥機前往攔截,兩架殲-8II分別由王偉和趙宇駕駛。
4月1日上午9時,王偉少校駕駛編號為81192的殲-8II僚機抵近美軍飛機,並對美機進行警告驅離,9時7分,當王偉保持平穩的飛行姿態試圖持續跟蹤美軍飛機時,美軍飛行員突然駕機大角度轉向,導致EP-3的螺旋槳與殲-8II的垂直尾翼發生碰撞,殲-8II隨即失控墜海,王偉少校下落不明。
可以看到,此次撞擊事件責任全在美方,如果美國不對中國進行這種赤裸裸的間諜活動,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如果美軍飛行員遵守飛行規則,我國就不會損失一位優秀的飛行員,儘管事後美國屢次狡辯,甚至毫無根據的將責任推給中國,但理虧的他們最終還是不得不向中國道歉,也不得不同意中國提出的將美國飛機拆卸後再運走的要求。
此次事件雖已結束,但關於南海撞機的討論卻一直沒有停止過,由於EP-3偵察機從迫降陵水機場到被拆解後運出中國,這中間間隔的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所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對外放出訊息,聲稱中國在撞機事件中獲利極大,中國從EP-3身上獲取了大量絕密資訊和偵察機制造技術,這些絕密資訊使中國偵察機尖端技術提高了20年,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中國究竟有沒有機會從此次事件中獲取偵察機情報和技術呢?
答案是有的。
如果從時間上來看的話,EP-3偵察機自4月1日迫降後就一直待在中國機場,直到7月初美國道歉後,中國才陸續將被拆解的機器零件送回美國,儘管這中間有美國的技術人員到達陵水機場對EP-3偵察機進行評估和拆解,但更多的時間EP-3偵察機還是處於無人狀態,理論上來說中國確實有很多機會近距離接觸這架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偵察機,但美國作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他們在製造這些先進武器的時候不可能不考慮突發狀況,像這種專門用於從事間諜行動的軍用偵察機必然會有成熟且完善的意外狀況行動預案,這些行動預案會明確的標註,一旦飛機遭遇意外事故,亦或是被俘之後,機組人員應如何在第一時間銷燬飛機上的秘密情報以及關鍵技術,以確保不被外人得知,而作為一個經常侵犯他國領土主權和權益的“慣犯”,美國對這套銷燬程式更是駕輕就熟。
實際上,當年美國也確實是這樣做的,當EP-3與殲-8II發生撞擊後,EP-3上的20多名機組人員立刻開始按規定對飛機進行緊急銷燬程式,不過因為蘇聯解體後,很少有國家能對美軍飛機造成威脅,所以為了減少負重,很多美軍飛機上配備的銷燬程式並不完善,EP-3偵察機也是如此,由於當時飛機上沒有碎紙機,機組人員只能徒手將重要檔案全部撕碎,然後將碎片分散到飛機的各個角落,一些用於記錄監聽資料的磁帶則是直接拉斷,而用於記錄資料的計算機等電子裝置,他們直接就用斧子將其砸碎,然後將裡面的電子線路扯出來,最後把裝置掰成兩半,甚至是用腳將其踩碎,以確保這些裝置不能再使用。
然而,儘管美國已做到如此程度,但因為這些銷燬程式都是純手工操作,無法做到像機器處理一樣的精細,理論上來說還是有被恢復的可能性,所以美國一直認定中國已經從大卸八塊的EP-3中獲取了至關重要的尖端技術,這些技術為如今中國的騰飛提供了巨大幫助,很快這種聲音就擴散到了全世界,直到2013年斯諾登事件曝光後,世界人民才知道美國對中國的各種不懷好意的揣測其實都是毫無根據的。
在前中情局職員愛德華·斯諾登的秘密資訊披露中,明確標明瞭中美南海撞機後,美國可能會損失的情報和相關技術,CIA經過多方調查後證實了此次事件美國獲取的機密檔案確實有洩露的風險,純手工的銷燬敏感材料並不能完全做到沒有後顧之憂,而且當時由於飛機迫降在即,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到銷燬全部的材料,在銷燬過程中難免會有遺漏,據說當時用來砸電子裝置的手提箱就因撞擊過猛導致手提箱中放置的許多導航員的金鑰材料散落一地,且一些無線電接收機和訊號處理器在還沒來得及銷燬的情況下,飛機就已經完成了迫降,儘管裝置裡面的資料都已被清零,但這些裝置本身並未遭到破壞,這其中可能還包含美國從中國收集資料的任務分佈情況。
從這些披露的資訊中不難發現,此次事件對美國來說影響並不小,但美國海軍和情報部門經過多方比對後,卻將其定義為非災難性的,因為美國其實早有應對這些意外事件的方案以及改進措施,一旦出事,他們可以立刻將損失降到最低,所以真實影響並不算巨大,比如當時美國認為中國有可能破譯了加密的金鑰,索性就花了兩週的時間通知25萬個GPS導航系統使用者修改密碼,但實際上中國並未主動也從未想過要對美國的加密資訊作出任何形勢的破壞,而且美國有一整套銷燬敏感資訊的程式,出事後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中國其實並沒有機會全部得到,所以說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之後中國獲得大量絕密情報,這些絕密檔案使中國偵察機尖端技術提高了20年的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此外,偵察機技術是一項大工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只接觸三個月我們就能破解其中的奧秘,掌握其中的絕密情報,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美國胡亂的揣測細品之後就會發現是毫無根據的,也是對自家研製的產品極度的不信任。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在EP-3偵察機上其實也並非一無所獲,不過得到的並非美國所說絕密情報和尖端技術,而是一些關於美軍接收器的通訊頻率和EP-3偵察機的天線分佈等最基本的資訊,這些東西對於提升中國的技術能力其實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因為我們發現我國的雷達和電子資訊水平已經超越了EP-3所使用的技術。
如今我國的科技水平之所以能在21世紀突飛猛進,在許多尖端領域都能做出創造性的突破,不是因為獲取了什麼美國的尖端技術,而是我們的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埋頭苦幹幹出來的,核心技術是偷不來也買不來的,是我們刻苦鑽研研究出來的,正是我們有一大批為國盡忠的高階人才,才能使我們的祖國能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