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次聚會中,女孩被問到:“為了將自己變得更好,你曾對自己做過的一件最狠的事情是什麼?”
女孩回答:“為了減肥,我曾經瘋狂節食,逼自己完成每天的跑步計劃,後來我暈倒了......醒來後恨不得把桌子都啃了。”
大夥鬨堂大笑。
女孩又講:“還記得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把精力全撲在了工作上,每天完不成定下的目標誓不罷休,三餐總是無法按時吃,後來犯了胃病,被同事緊急送去了醫院。”
女孩開始喃喃自語:“我曾想狠心逼自己,讓自己變得自律,可現在完全沒有了動力,胃也受到了不可逆的損傷,每年需要大把中藥調理......”
說著說著,現場安靜了下來,女孩也已淚流滿面。
為什麼要說這個故事呢?
女孩嚴於律己,想要戰勝惰性的決心值得提倡,但最終她不僅沒能堅持下去,還讓自己的身體受到了傷害,讓人感到心酸。
很多人都認為自律應當死磕,逼迫自己達成目標。
其實,真正的自律,是不和自己較勁。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偽自律”,給不了你真自由
李尚龍曾在書中寫了一段自己做英語教師時的經歷。
有個女孩子垂頭喪氣地告訴他:“老師,我考了四次英語四級還沒過,究竟是為什麼?”
李尚龍覺得奇怪,便問了這個女孩是否做了習題。
女孩說自己已經把習題的答案給背了下來,還拿出了記得滿滿的筆記。
溝通過後,李尚龍納悶了。
這個女孩這麼努力,沒理由不過啊。
李尚龍只得先安慰對方:“你這麼努力,放心吧,下次你肯定能過的。”
結果那個女孩子再也沒出現在他的課堂上。
直到結課那天,李尚龍問了從前坐在女孩身邊的一個學生,才明白了原因。
原來這個女孩是學生會長,還兼任了學校幾個社團的工作,平時非常繁忙。
關於英語學習,她只是做了一套真題,並沒有投入更多精力,轉頭就去做其他事情。
當然,她也找了很多人探討如何學英語,告訴別人自己在哪兒報了課,可真正沉下心來學習的時間少之又少。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相比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事情,他們更熱衷把自己的生活寫給被人看。
在朋友圈中發一些正能量的動態,看起來特別自律,每天都在努力。
可假裝很努力,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最終,收穫遠沒有所寫的那麼光鮮,自己的內心也會因此焦慮重重。
真假自律的區別在於,你是真正透過自律來成就自己,還是隻把自律演給別人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還記得,網路上曾有一個流行詞,叫作“積極廢人”。
指的是愛給自己立下目標,但常常難以做到的人。
這就好比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儘管心態積極,但行動遲緩。
對此,北大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李松蔚曾講到對“積極廢人”的看法:
人們為什麼會那麼“積極”呢?
其實很多人內心制定的目標並不一定是自己真正認同且想做的,可能只是受了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
例如有人告訴我們一定要減肥。為了迎合這個標準,自己便去喊一些類似“一定能做到”的口號。
當我們說出來後,的確可以贏得認可。
但與此同時,這個過程也預支了目標實現的快感。
提前享受了這種成就感,我們做事的動力就被打了折扣。
因此,我們在定目標之前一定要先確認,這個目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沒有方向的積極,是一種假努力。
沒有目標的自律,是一種“偽自律”。
自律一定是建立在你真正想要去做的基礎上,漫無目的去行動,只會迷失方向。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自律,不是壓抑自我的慾望
動漫《中華小當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阿Q是個年輕的廚師,卻總是做不出合格的菜品。
主廚也因此當眾訓斥他:“你缺乏的是對料理的熱情!”
受到打擊後的阿Q想要放棄成為廚師。
細心的動漫主角小當家卻發現阿Q是個非常積極,而且刻苦自律的人。
透過與阿Q交心,小當家發現他做不好菜的根本原因源於童年時期的經歷。
阿Q的父親望子成龍,不僅從小對他進行嚴格的廚藝訓練,還常常體罰他。
在一次切菜練習的過程中,阿Q弄傷了自己的手,父親並沒有體諒,而是以暴力對待他。
從那以後,阿Q在做菜時常會回想起這段可怕的經歷,甚至害怕握住手中的菜刀。
雖然他背後很努力,但是在別人面前總是壓抑自己對做菜的熱愛,走不出過去的陰影,這才導致無法做出合格的菜品。
最後,正視自己問題的阿Q,放下了心中的執念,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廚師。
生活中,我們也許會遇見類似的情景,拼盡全力約束自己,做到了自律,卻遲遲看不到成果,想要放棄的念頭也越來越重。
自律不是去壓抑自我,而是有規劃地設計自己的慾望。
拼盡全力死撐也許能夠熬過一時,卻不能長久。
因此,我們不妨思考究竟是什麼讓自己無法堅持下去,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讓自律更加可行。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曾有位學員向自律幫創始人紀元老師求助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這位學員談到自己把想要實現的目標都塞進了日程裡,還在App上設定了提醒。
每天跑步1小時、背20個單詞、準時12點睡覺、陪孩子談心10分鐘、減肥......
剛開始,這位學員都能順利完成定下的計劃。
過了兩天,因為突發情況,原有的計劃被打亂,有些目標變得根本無法執行。
學員也因此從信心滿滿變得逐漸麻木,App的提醒也成了擺設,本以為靠自律就能解決問題,結果也只是維持了三分鐘熱度。
那麼這位學員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首先,紀元老師指出這位學員制定的目標清單過於理想化,一開始就定下了過高的期待和標準。
再有,這位學員定下的某些目標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例如計劃中的“每天減肥”過於抽象籠統。
減肥與個人生活作息、飲食、運動都相關,減肥的方式也是多樣的,甚至可以拆分成多個具體的行為和目標。
沒有具體的標準,就更無法判斷自己是否做到了這個目標。
王小波寫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而自律,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
自律是一種能讓你更好地達成目標的一種手段,而不是你的最終目標。
因此,不要讓自律成為壓榨自己的累贅,而是要把它用作賦能自己的工具。
與其一味拿高標準、嚴要求來折磨自己,給自己增加難度,不如尋求一種相對容易適應的方式,來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真正的自律,從來不跟自己較勁
小說《光·風·夢》講述了英國作家史蒂文森堅持自律,實現寫作目標的經歷。
史蒂文森從小就對寫作有著濃厚的興趣,把寫作當成了自己一生的事業。
可他因為早年患有肺結核,身體時好時壞。
因為疾病導致的長時間咳血,讓史蒂文森的寫作時間受到了限制,但他沒有因此停歇下來,保持了一如既往的自律。
疾病纏身之時,他會透過口述的方式讓自己的妻子幫他做記錄。
為了繼續自己的寫作生涯,讓身體好轉,他選擇了在地處熱帶氣候溫暖的薩摩亞定居。
晚年時,他還遭遇了一次特別煎熬的創作過程,在創作《退潮》時,常常走入死衚衕,實在難以繼續下去。
面對艱難重重的寫作困境,他果斷決定暫停《退潮》的寫作,把它放一放,繼續其他作品的寫作。
後來,他斷斷續續花了半年時間,《退潮》終究還是寫完了。
誠然,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做到自律,但身邊的條件卻常常不能如願。
與其被困在問題之中,不如問問自己,能否找到一種不與自己較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及時調整思路,定下更可行的應對方法,才更有可能換來長久的自律和堅持。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技巧,幫助大家更好地應用自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1.明確目標。
史蒂文森在寫作的過程中,雖然遇到了重重阻礙,卻絲毫沒有動搖自己堅持下去的決心。
在這背後,支撐他的是把寫作當成一生事業的目標。
正所謂,最高階的自律來源於內心真正的熱愛。
當我們有了目標後,才能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怎樣去實現目標,如何分階段去拆解目標,避免無用的“偽自律”。
2.遠離誘惑,極致專注。
當我們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接下來我們需要讓自己更加專注,遠離干擾。
書籍《內在清醒》中提到兩個原則,分別是“拿走糖罐子”和“等待十分鐘”。
“拿走糖罐子”指的是在一項研究中,將“糖罐子放在桌面”與“把糖罐子從辦公桌上收到抽屜裡”相比,後者能減少被試者1/3的糖攝入量。
的確,堅持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要讓自己遠離誘惑,為自己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例如,我們被遊戲吸引,最好的方式就是解除安裝遊戲。
我們想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事,就讓手機遠離自己。
如果我們已經遇到了或聯想到了誘惑,該怎麼辦呢?
有種“等待十分鐘”的方法,能幫我們解決問題。
比如,我們突然產生了特別想要玩遊戲的衝動,甚至想重新下載遊戲,一旦自己察覺到了這個想法,先讓自己冷靜10分鐘,思考下這樣做的後果,讓自己的思考傾向理性。
當我們創造了好的環境,就能更容易進入專注狀態,幫助自己做到自律。
3.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此外,我們還可以透過利用好自己的碎片化時間,讓多個動作同時進行。
例如,我們在上下班、走路的同時,可以去聽一些課程。
我們還可以提前對碎片化的時間進行規劃,讓自己更快進入狀態,減少思考和決策的時間。
如果有些碎片化時間太短,自己難以有效利用,就可以先排除掉。
當我們知道了哪段時間該做什麼,自然就能夠快速進入狀態。
時間利用的效率提高了,自律也會變得容易。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自律就像是一種習慣,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培養和適應。
唯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與自己較勁,才能讓自律更可行。
自律,前期是心血來潮,中期是咬牙硬撐,後期是一不行動就心癢癢。
當你養成了自律的習慣,你將會愛上自律,甚至成為自律的朋友。
請相信,自律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方法用對了,也就不怕做不到了。
點個“贊”,願你也能在自律中實現自己的期望。
作者:JAMES,相信堅持必有回報的青年。來源:樊登讀書,歡迎關注樊登讀書,加入我們,和5000萬書友一起,用讀書點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