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之間的交流,有時並不像我們以為的直接。
有時候,出於一些善意,某方面的堅持,或者不願說一些違心的話時,我們常常會採取一些較為中性意義的舉動。
這些言行背後的意思,在日常的來往中,大多心照不宣。
但對於一些精於人情世故的人而言,這些暗語一旦出現,他們就會很快調整接下來的相處走向。
至少,在聊天時,會盡量避開類似的話題,繞開同類型行為“自討沒趣”後的尷尬。
不得不說,像下面這樣的暗語,懂的人都是“人精”。
當你展示一件新物,對方不說好看時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自己開心地向人展示自己新買的某件東西時,對方可能會說各種好聽的話,但就是不說好看。
或者,在被自己發現後,再次追問,對方才在各種限制的前提條件下,說出好看這個詞。
這時我們就要明白,很可能自己的這件新物事,對方確實不覺得怎麼好看。
如此,若繼續一味展示,強求對方的青睞,自然不是明智之舉。
若是真心相交的朋友,不妨以此為契機,將相關的話題轉換到對方身上,對其順勢做一番有深度的瞭解。
反之,便無需過於在意,互相寒暄一番,迴歸正題即可。
當你點贊他的動態,你的動態卻從來不見他的身影時
發動態時,我們有時會發現這樣一類人。我們常常給他們的動態點贊評論,可他們的身影,從來不會出現在我們的動態下。
當然,這樣有時間發動態的人,我們也不用替其找理由,認為對方是因為沒看到我們的動態,或者沒時間關注朋友圈。
因為,當我們點贊或評論後,他必然是收到了相應提醒的。視而不見,只是他個人的選擇。
一個人這樣的行為,顯然是有意為之。
他是想透過這樣的暗語,告訴我們,他並不想與我們產生交流,也並不願關注我們的行程。
至於為何沒選擇遮蔽,大概是彼此間另外的一些客觀關係,或者生活業務的需要。
當對方說“下次約”時
當我們很熱情地向人發出邀約,對方卻一再地表示,“下次約”時,我們要明白,對方已然在表達堅定的拒絕。
再繼續說下去,只會引起雙方的不快。
並且,這樣的“下次約”,也不要寄望於下次真的能約。
這更像是一種推脫,是連這一次拒絕的解釋,和下一次相約的相應安排都不願稍作言語的淡漠。
因此,有的人常常在聽到這個答案時,會瞬間冷下來。在對方發出更為懇切的邀約前,一般不會擅自打擾。
這,大概就是一些成年人相交的默契。
當一個人堅持說“謝謝”時
我們總說,朋友之間,不足為謝。因此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選擇為其提供幫助,很多時候,就不是為了對方那一聲“謝謝”而去。
但有的人,不論何時,不論得到他人怎樣的好意與幫助,都會堅持說一聲“謝謝”。
這聲謝謝,卻不是我們以為的“見外”。
而是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立場裡,所堅持的一種為人處事的感恩和善意。
他們堅持說“謝謝”,是個人在情感關係中,相對獨立的一種表現。
這樣的人,其實非常重情。但重情的方式,給人一種理性,且剋制的感覺。
與之相交,我們需要懂得,並學會尊重他們的這份需求。
生活中,像這樣的一些成年人暗語,懂的都是“人精”。
知道之後,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更有效的溝通交流,避免自討苦吃的情況。
END.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