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省市的“兩會”,除了天津因疫情而推遲之外,基本都已經勝利召開了。
兩會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在如今外緊內松、青黃不接的十字路口,都宣佈了一些重要事情,透露出一些重要訊號。
主要有三點:
1)大部分省份都調低了2022年的經濟目標;
2)各地的穩增長意願強烈,主要抓手在基建;
3)房地產方面,普遍強調“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1
八成省份都調低了2022年的經濟目標。
兩會上各地公佈的2022年GDP增速目標中,絕大部分都低於2021年。
資料來源:各省政府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像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幾個經濟大省,增速都基本定位在5%~6%的水平,全部省份的加權平均目標為6.0%。
這個倒也在意料之中,因為2021年的基數(2020年)比較低。
但我還是隱隱感覺到了壓力所在。
根據各省的目標,可以推測出全國的目標。
按照近幾年的經驗來看,把各省的GDP目標加起來一般會略高於全國的目標增速,大概相當於全國的1.1倍。
這樣算來,2022年全國GDP目標大概為5.5%左右。
近年各省GDP加權平均目標約為全國GDP目標的1.1倍
資料來源:各省政府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2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各地穩增長的意願非常強烈,主要抓手在基建。
幾乎所有省市都把穩增長作為2022年的重點工作之首。
怎麼個穩法?
從各地的報告來看,主要是抓投資,抓投資大於抓消費。
大部分都將投資的目標設定得比社零的目標高,對投資的著墨也更多、更細。
投資投什麼,當然就是基建啦。
我們最近反覆提到基建,要知道2021年的基建投資幾乎是0增長——廣義基建投資增速為0.2%——這是有史以來的最低數字。
所以結轉下來比較多的資金,2022年的發力空間就比較大了。
2022年新增專項債已提前下達1.46萬億元,參考歷史經驗,預計今年上半年落地投資新增額可能超過一萬億。其中投向基建的新增資金應該能超過5000億。
資料來源:Wind,民生證券研究院
2021年12月,基建投資已開始大幅上行。
隨之而來的是,建材消費也有明顯擴張:
資料來源:Wind,民生證券研究院
3
除了基建之外,第二個抓手就是房地產。
房地產方面,普遍強調“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注意高層的一個新表態,1月20日住建部召開的會議上,新增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說法:
“充分釋放居民住房需求潛力”。
落實在地方上,就是各地普遍強調“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在堅持房住不炒大原則的同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
作為對比,2021年各省普遍強調的是“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你體會一下這個區別。
實際行動就是按揭利率下調、放款速度提升,住房公積金不同程度地放鬆貸款政策。
比如南寧和寧波提高了貸款額度,四川自貢放寬了住房套數認定政策,濟南、青島降低了公積金異地貸款要求,北海則下調了首付款比例。
不僅如此,元旦以來,至少有8個城市出臺了購房補貼政策,包括昆明、長春、珠海、玉林、保定、亳州、贛縣、瀘州。
這叫維持房地產穩定健康,防止風險,為經濟保駕護航。
大家都聽說過“房地產拉動經濟”、“穩經濟少不了穩地產”。但很多人對這二者的關係其實不甚了了。
只需要記住下面這幾條,很多決策你就很好理解了:
1、房產的本質是生產力的載體;
2、房價的本質是地均產值(的30年變現);
3、土地財政的本質是集資搞建設;
4、房貸既是水泵、也是不同部門之間均攤槓桿的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