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釋出。
2025年大運河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面建成
《規劃》明確,要力爭透過五年時間,將通州區建設成為文化和旅遊品牌形象突出、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強勁、文化和旅遊氛圍濃厚的全國智慧文旅引領區、國家文旅商融合發展示範區和現代國際旅遊城市。具有時代感的運河北首盛景再現。
到2025年,各項文化遺產得到全面保護、研究發掘工作全國領先,大運河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面建成,北運河非遺傳習所等重大文旅融合專案建成開放,成功打造以大運河為主題的文化旅遊精品線路。
——具有時代感的運河北首盛景再現
到2025年,大運河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面建成,北運河非遺傳習所等重大文旅融合專案建成開放,成功打造以大運河為主題的文化旅遊精品線路。
——文化和旅遊產業規模快速壯大
到2025年,文化及相關產業總收入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8%以上,旅遊綜合收入突破22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
——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建設一批國際化、精品化、品牌化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力爭到2025年,人均公共文化設施建築面積達到1.0平方米。
——國家文旅商融合發展示範區初步建成
圍繞環球主題公園建設運營,打造北京文化旅遊新地標,力爭到2025年將文化旅遊區打造成為國家文旅商融合發展示範區。
——文化旅遊科技融合發展引領全國
依託5G、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等新技術,打造一批世界級文化和旅遊產品。到2025年,建設一批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各級文旅場館和景區實現線上購票、線上預約和智慧導覽。
——文化和旅遊行業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持續推進“放管服”,力爭到2025年,文化和旅遊行政審批“一網通辦”達到80%以上,文化和旅遊領域投訴處理滿意率達到95%以上。
【重點任務】
歷史文化遺產挖掘
《規劃》提出,堅持保護優先,嚴格落實大運河遺產保護要求,推動大運河沿線遺址遺存、重點片區歷史風貌和古鎮、文物遺址等整體保護,留住運河往事記憶。
重點加強對玉帶河故道、北運河故道等歷史水系及古碼頭的考古發掘,恢復部分具備復原條件的歷史水系重要點段。
保護好通運橋、虹橋、東門橋、廣利橋、張家灣石橋(善人橋)等古橋,合理疏解過橋交通功能、修復周邊歷史環境。恢復再現運河標誌性歷史文化景觀,推動潞河驛等文物建築復建。
豐富大運河文化檔案和典籍資源,搭建形成城市副中心大運河文化資料平臺,支援雕漆製作、風車製作等非遺文化在歷史文化街區、博物館等地展示表演。
打造文旅商融合發展新高地
《規劃》提出,加快建設大運河國家5A級景區等一系列計劃。積極推進遊客中心、大運河文化沉浸式體驗、北運河非遺傳習所等重大文旅專案建設。建設集水幕觀影、燈光秀等於一體的運河城市觀景平臺。
《規劃》提出,打造大運河水上觀光旅遊精品線路,開通“通州運河”航線,實現通州區境內全線遊船通航,遠期與武清、廊坊、雄安新區共同開通北運河水上旅遊線路。
推進大運河與環球主題公園水上連通。打通大運河與環球主題公園內部蕭太后河連通河段,開通水上巴士,將環球主題公園與大運河進行水路連線,形成通州特有的水上旅遊觀光通道。
《規劃》提出,積極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動建成通州古城核心展示園,透過恢復水系、營造綠化植被、設定文化節點等綜合手段,勾勒由通州古城牆、古城門和護城河等構成的歷史風貌。以此為基點,建設通州大運河集中展示帶,串聯通州古城等歷史文化遺產。在核心展示園和集中展示帶以外,加強路縣故城遺址、張家灣古鎮等具有特殊文化意義的文化資源展示,形成大運河主題特色展示點。
大運河沿線文化旅遊綜合體
《規劃》重點指出了三個特色小鎮的任務。
張家灣設計小鎮
《規劃》提出,圍繞張家灣鎮運河文化藝術中心、張家灣遺址公園等重大專案建設,研究恢復古城牆、古集市,建設漕運客棧、演藝茶樓等住宿餐飲設施。配套建設24小時城市書房等現代公共服務設施,打造以運河漕運為主題的文化旅遊綜合體。
臺湖演藝小鎮
《規劃》提出,發揮臺湖國家大劇院舞美基地龍頭帶動作用,建設一批特色化劇場群落,持續舉辦一系列戲劇節、文化節等演出活動。完善小鎮精品民宿、特色小吃街等文化和旅遊消費配套,形成城市副中心文化繁榮發展新板塊和夜間經濟新地標。
宋莊藝術小鎮
《規劃》提出,以世界文化創意交流中心、中國藝術品產業化基地、國家藝術特色小鎮典範為發展定位,打造含藝術生活服務區、藝術產業綜合區和原創藝術體驗區在內的宋莊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
推進三座古城分類保護利用
《規劃》明確,要按照“一河三城、一道多點”的整體保護格局,保護利用好以大運河為核心、多型別文化並存的歷史文化資源,塑造新時代城市副中心文化之魂。
《規劃》提出推進三座古城分類保護利用。其中,完整保護通州古城歷史空間格局,勾勒由通州古城牆、古城門和護城河等構成的船形歷史城廓,整體保護通州古城風貌。在張家灣古鎮的保護與利用中,堅持“不拆真、不作舊”,保護村莊肌理及歷史文化遺存,結合城牆遺蹟、通運橋保護,加快建設張家灣遺址公園。實施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建成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二期。副中心將分割槽域推出一批精品文化探訪線路,最大限度留住歷史印記,生動講述通州故事。
構建公共文化設施網路體系
期間,將高標準完善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站)、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全面建成並高水平運營大運河博物館、城市副中心劇院、城市副中心圖書館三大公共建築,將其打造為北京市地標性公共文化設施。推動全區各街道和鄉鎮分別建設至少1個綜合文化中心,在全區每個行政村和社群各建設1個綜合文化室。
實施全民閱讀工程,利用老舊廠房、改造騰退空間發展和建設實體書店,開辦社群閱讀空間,構建以公共圖書館、綜合書城、特色書店、社群書店等為支撐的15分鐘現代公共閱讀服務體系。
到2025年末,人均公共文化設施建築面積達到1平方米。推出一批夜遊博物館、最美圖書館、親子文化館等網紅打卡地。
推進環球主題公園二期建設
在推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環球主題文化旅遊成為重點。
《規劃》提出要推進環球主題公園二期建設,推動環球主題公園與大運河旅遊景區聯動。同時,加快通州文旅區建設,引入國內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文旅全鏈條產業,融合發展以影視文化、旅遊休閒、主題度假等為一體的環球產業叢集,將文旅區建設成為國家文旅商融合發展示範區。
在旅遊體系建設方面,在文化旅遊區、運河商務區等適宜地塊發展大型休閒購物中心,引進國際知名品牌商店,探索在城市副中心建設免稅店。推進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發展,開發運河文化主題特色船餐。
結合重點文旅產業,通州區還將聚焦藝術品創作與交易、演藝娛樂、創意設計等優勢領域,培育打造形成2-3家區屬骨幹龍頭文化和旅遊企業。加速推進文旅產業園區建設,力爭到2025年底實現5個文化園區成功入選市級文化園區,打造1個市級示範文化園區。
此外,鼓勵文化產業園區、老舊廠房、倉儲用房、老舊寫字樓、特色街區等興辦小劇場、實體書店、文創商店、閱讀空間,推出一批網紅打卡新地標。大力發展夜間消費和線上消費新模式。
依託北運河兩岸等區域景觀照明系統,開發一批夜賞通州觀景路線。依託大運河博物館、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等推出一批精品駐場演出、實景演藝、夜賞文化、夜讀北京等夜間文化旅遊體驗專案。
★
今天,通州這家大型三甲醫院病房全面啟用!優勢學科進駐,先進裝置都到位
重要提醒!進返京人員抵京後72小時內需核酸檢測!熱點問題一文讀懂——
氣氛值拉滿!副中心裡的冬奧年,喜慶又紅火!
製圖 杜婧
微信編輯 王璇
北京通州釋出(ID:bjtzfb)
對於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