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腎”大家聽的多了,那你有聽過“人工肝”嗎?
什麼是“人工肝”
初聽到“人工肝”“血漿置換”等字眼容易造成患者誤解,會誤以為是“放血大法”或把“肝臟”移到體內?其實並非如此!
人工肝的原理很簡單,是指透過體外裝置清除機體各種有害物質,暫時替代肝臟部分功能,為肝細胞再生創造良好的內環境。常見治療模式有血漿置換、血液吸附、血液灌流等。
目前感染科主要採用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DPMAS模式),這是一種新型組合的人工肝治療模式,結合血漿灌流和膽紅素吸附技術優點,將分離出的血漿依次經離子交換樹脂(BS330)及中性大孔吸附樹脂(HA330-II)進行吸附,增加體內各種毒素及炎性介質的清除率,吸附膽紅素,迅速改善黃疸症狀,阻止肝損害的惡性迴圈。雙“灌”齊下,標本兼治,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預後。
1、各種原因(病毒、酒精、藥物、中毒等)所致的急性、亞急性和慢性肝衰竭者,早、中期應用為好;
2、嚴重膽汁淤積性肝病,藥物治療欠佳者;
3、各種原因引起高膽紅素血癥;
4、肝移植圍手術期的治療(晚期肝衰竭肝移植術前等待供者、肝移植術後排異反應及移植肝無功能期的患者。)
2016年,上海長征醫院“人工肝治療中心”成立,積極開展臨床應用,不斷更新提高相關技術,探索新型治療模式,以期為終末期肝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服務。
2019年,上海長征醫院被授予“全國人工肝及血液淨化技術示範中心”和“人工肝一市一中心(上海)”典範,成為中國肝臟衰竭血液淨化診療專案“遠航計劃”專案單位。目前感染科已年均開展200餘例次,顯著縮短了病程,提高了肝衰竭患者救治存活率。
上海長征醫院感染科主任王俊學教授表示,人工肝血液淨化技術是救治重症肝病和肝衰竭患者的重要輔助治療手段,也為等待肝移植的終末期患者提供新生機會。相關醫護人員操作過程必須規範化、標準化,精準把控人工肝適應症及治療時機。據瞭解,該科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定期培訓,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流程和應急預案,不斷提高救治效果,防治各種不良事件。
作者|皇惠麗(感染科)
監製|季瑩
編審|王丹琳
編輯|方梅蘭
主管|長征醫院政治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