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同人(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網際網路+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逐漸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的重要理念。從實踐層面來看,思政慕課、思政APP、思政小程式、翻轉課堂等高校思政課改革的創新形式競相湧流、方興未艾。然而,現階段網際網路思維的滲透主要侷限在教學方法層面,移動網際網路的技術力量尚未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造成實質性影響。
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應當從供給側著手,充分融入網際網路思維,使其從思政課的教學方法領域深入到教學內容領域。為此,教育者應從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話語、教學呈現等方面深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
教學理念方面,要辯證地對待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碎片化傳播策略。“00後”大學生群體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從少年時代起就深受碎片化傳播策略的影響。在查詢和接收海量資訊的同時,他們的知識體系也深深地帶有碎片化傳播的烙印,對傳統媒體時代形成的系統化傳播策略懷有天然的排斥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者不應該也不可以將碎片化傳播策略視為洪水猛獸,而應該辯證地分析碎片化傳播策略的優勢和劣勢,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揚長避短、順勢而為,將碎片化傳播策略有條件地應用於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踐當中,使之成為新時代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利器。與此同時,教育者也要注意到碎片化傳播策略所固有的侷限性,在使用這種策略的同時,必須有意識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系統性,將碎片化的網際網路資訊有機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之中,實現系統化傳播與碎片化傳播的辯證統一。
教學資源方面,要科學運用網路社交媒體中湧現出的熱點新聞資源。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路輿情處於風雲變幻之中,各個領域的公共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網路社交媒體崛起後,藉由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助推的熱點新聞資源極大地佔據了大學生的注意力,成為影響當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實際成效的重要變數。對網路空間熱點新聞資源的處理,要努力將建設性和批判性辯證統一起來,在正能量的主導下,批判性地吸納熱點新聞資源中的資訊元素,將熱點新聞資源轉化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課教學資源。
教學話語方面,要善於在事實講述和理論闡釋中引入網路流行話語。網際網路思維的深度融入,使得大量網路流行話語滲透進高校思政課的課堂之中,成為教育者日常工作用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網路流行話語和經典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之間存在著無法迴避的張力,能否處理好這種張力,關係到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成敗。網路流行話語的引入,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構思想政治教育的嚴肅性和規範性。因此,在嚴謹的理論教學之中引入網路社交媒體湧現出的流行話語要注意適度,讓這些話語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話語產生共振,進而幫助教育者突破理論闡釋的瓶頸,在思政課教學中起到“破冰”的作用。在“00後”大學生成為主要教學物件的時代背景下,網路流行話語不再侷限於特定的圈層而難登大雅之堂。相反,在網際網路思維的引導下,網路流行話語在越來越多的教學場景中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成為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的重要載體。
教學呈現方面,要在常規教學中恰當地使用網路空間中的內容呈現方式。對於教育者而言,“一支粉筆一堂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何將所要講授的內容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出來,已經演變為一個至關重要的教學問題。網路空間奉行“內容為王”的法則,在網路空間海量資訊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焦點資訊必然具有內容呈現方面的巨大優勢,它對增強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具有極大的借鑑意義。事實上,網路空間的內容呈現方式既可以成為網路內容創作者“吸粉”“求關注”的工具,又可以成為高校思政課課堂提高抬頭率、點頭率的工具。教育者要善於學習和吸收網路空間資訊傳播的經驗和技巧,在教學呈現中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資訊傳播的多維特性,以多種方式綜合刺激受教育者的感官,將高校思政課的效能最大化。
(本文系天津理工大學教學基金重點專案“新工科背景下‘綱要’課教學提升青年學生政治認同研究”[ZD20-16])
來源: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