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青天御史
編輯丨青天御史
外國人不敢相信北京冬奧會的技術含量能超過日本的?沉浸式VR直播、無人駕駛智慧高鐵、機器人餐廳.....不少網友直呼與東京奧運會差了一個世紀。
外國人震驚的冬奧會黑科技
今天我們盤點讓外國人感動的北京冬奧會七類炫酷黑科技,這些先進技術放在日本人身上,光是規劃都需要30年,您都見過哪一個?最後一個讓所有人膜拜!
第七類,現場轉播黑科技
在現場直播方面,傳統的轉播往往會需要龐大的製作團隊和經費,僅一臺4K的轉播車就需要高達八千萬。但本次冬奧會賽場場館使用的先進裝置是我們很少見到的,它曾出現在科幻電影中,類似於“子彈時間”的高自由視角觀賽特效。
這個技術叫做“360度VR技術”,它可以對整個場館的高速運動目標進行智慧捕捉和跟蹤,使用多臺全景攝像機對賽事進行360度回放,讓那些“扒手”無處可逃。
全景攝像機360度回放
另一項技術叫作VSS,這是一種數字孿生場館模擬模擬系統。技術人員透過建模將現實賽場和物聯網相結合,為觀眾提供更好的沉浸式觀賽體驗。這也是我國首次使用自主研發的自由視角技術,能提供4K超高畫質格式轉播,部分重要賽事甚至還會用到8K格式轉播。
這樣無人化實時跟拍和轉播,能為受疫情影響而不能親臨現場的媒體記者提供便利。對工作人員而言,轉播只需要一位攝影師、一臺筆記本、一個一公斤重的5G揹包和攝像機,就能夠完成整個冬奧會賽事轉播。
轉播黑科技
對觀眾而言,直播會比在現場觀賽更加震撼,只需要手持一部5G手機就能自己當導播,隨時能夠改變觀賽位置。再加上三維聲和VR技術,不會錯過賽事上每一個高光時刻,彷彿身臨其境。
智慧觀奧當然少不了“數字人”。為了能方便殘障人士觀賽,目前央視首個AI手語主播已經成功出圈,讓老外直呼中國才是我們的未來!
央視數字手語主播
第六類、智慧交通
隨著冬奧會賽事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我國為冬奧會量身定製的專屬列車已經正式上線。由於北京冬奧會有三個賽區,所以針對運動員和媒體的需求,我國在短時間內修建了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路線,最遠賽場一小時就可到達。
智慧列車
本身這條鐵路京張鐵路就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路線,在百年後的今天,這條鐵路上行駛的是我國第一列無人駕駛智慧列車,這也是我國率先在全世界完成了高鐵列車的無人駕駛功能。
最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助力冬奧在通訊網路上的穩定連線,科研團隊在珠穆朗瑪峰海拔五千米以上的環境中實驗了一年,研發出能夠適應各種極端環境的5G技術,並運用在了列車上。
5G智慧高鐵
列車全程會經過13個隧道、兩個聲屏障區和橋樑,要知道在這種環境下,訊號很難維持穩定連線,尤其是時速350公里的高速移動狀態。但有了華為5G技術的加持,會讓你在這輛列車上想沒有訊號都難。
5G超清移動演播室
除此之外,列車還搭載了全球唯一一個5G超清移動演播室,這就可以讓主持人在高速移動的時候依舊能夠對冬奧會比賽進行播報。在這些車廂裡,運動員的每個座位都配備了自己的觸屏平板和無線充電板等裝置。
這一系列的先進技術無疑體現了我國在高鐵世界上最頂尖的技術結晶,也讓全世界的人再一次看到了中國在高鐵領域上的強悍實力。
首鋼院內的無人駕駛汽車
讓全球矚目的是為了減少疫情的傳播,在北京冬奧會的首鋼園內,冬奧會開幕之前就已經有超過100輛無人駕駛汽車投入試運營,累計測試里程已經達到了15萬公里。
但經過東京奧運會的無人駕駛事故,讓冬奧會無人駕駛汽車再次成為輿論熱點。當時在東京奧運村中,一輛豐田無人駕駛汽車與日本殘奧運動員相撞,導致這名運動員受傷遺憾退賽。
無人駕駛精準定位、安全行駛
我們中國從來不打無準備的仗,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發生,我國北斗+5G能實現室外無人駕駛的釐米級精準定位。考慮到一些社會車輛違停、佔道施工等情況,我國還推出了場外協助-5G雲代駕技術,這樣能使安全操作員介入,協助車輛,保證交通安全。
在無人駕駛方面,不說技術能超過日本,但在對待外來賓客態度上,我國能夠遠遠碾壓他們。
第五類、基建黑科技
冬奧會基礎設施
為了打造綠色環保的高科技場館,本屆冬奧會所使用的六個場館都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黑科技,一共19個場館,100%的都是使用的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綠色可再生能源,更是在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到了極致。
在本次冬奧會比賽上,很多建築都是在原有的基礎建築上進行改造。但這個改造並不是簡單地轉換,而是在建設過程中保留原有的使用功能,同時加入新的功能。
在本次冬奧會期間,首都的體育館將會進行30次場地轉換,並且創下了多個世界第一,你一定想象不到他們是怎麼進行完美轉換的!
比如說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是首個實現冰水轉換的場館,也將成為國際首個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場館,同時具備冰上賽事和水上賽事的承辦條件;實現從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華麗變裝,成為了奧運場館可持續利用的典範。
除此之外,五棵松體育中心不僅可以舉辦籃球比賽,還可以進行冰壺比賽,並且從冰球賽場轉換到籃球場所需要時間只有六個小時。
五棵松體育館場地轉換
其實並不是沒有新建的場館,位於北京中軸線的“冰絲帶”是我國北京冬奧會上唯一新建的冰上專案競賽場館,並且體現了我國在建設行業的最高水平,更是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實現了多個創新。
冬奧會首個新建冰上專案場館
1.2萬平方米的全冰面速滑館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為了致力於碳中和,冰絲帶以及首都體育館等四個冰上場館都是首次使用的碳排放趨於零的二氧化碳製冷劑。
根據2021年底初次使用的經驗,四個冰上場館使用的不破壞臭氧層創新技術使得碳排放減少了900噸。冰絲帶更是使用此項技術,將產生的餘熱都利用到了運動員的生活熱水中,一年下來能夠節省200萬度電,這在奧運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100%綠色電力。
碳排放趨於零的製冰技術
在張家口賽區,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的“雪如意”大跳臺巧奪天工,打造了古楊樹場館群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也是目前能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臺。
它坐落在落差160米的山體邊坡上,創造了一大堆世界紀錄。在賽事期間,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邊坡斜行電梯將會投入使用。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雪如意都是最先進的跳臺滑雪場地。
面對疫情帶來的連鎖挑戰,中國也能夠以環保的方式做好賽前準備工作,讓世人都看到中國速度的強悍。
第四類、機器人餐廳
機器人餐廳
此次的冬奧會餐廳裡,很多外國記者都慕名而來。這裡沒有廚師和服務員,全透明廚房中會有一些特別的大廚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並且能夠完成豐富的中餐、西餐、雞尾酒的配製,烹飪、包裝、上菜一體化完成。
據瞭解,整個餐廳約有120臺餐飲機器人,可24小時同時為上千人服務,不需要與人接觸,也不用辛苦排隊,新穎別緻的機器人餐廳就能帶給運動員最好的體驗,這更是讓不少外媒記者傻眼。
智慧機器人餐廳
第三類、運動員裝備黑科技
除了打破世界吉尼斯紀錄的運動員羽絨服外,自帶記憶功能的冰壺刷也是一大神器,它會將運動員的各項指標記錄下來,然後作為教練選拔隊員的標準,甚至幫助隊員提高成績和技術。
除此之外,冬奧村運動員公寓內更是配備了有記憶功能的床,和東京奧運會的紙床不同的是,在這個床墊中還安放有感測器,就算是掉落一根羽毛也都能夠感知到。還集按摩、鬧鐘推醒等多功能,床的高低也可以根據遙控器來調整。每一項硬體都能夠秒殺東京奧運會。
冬奧村運動員公寓
第二類、用雪自由
由於我國早年間舉辦國際賽事甚少,冰雪科研起步晚。在歷屆冬奧會中,造雪、雹雪、除雪是保障滑雪競技專案順利進行的關鍵。
用雪自由
但長期以來,這方面的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他們的研究團隊也只會告訴我們質量不達標,在技術層面上更是三緘其口。
為了保證我國能夠給全世界運動員提供良好的賽事體驗,我國科研人員埋頭苦幹,終於在不同氣候環境下,冰狀雪的賽道製作技術被攻克難關,更是做到了為後冬奧時代提供綠色高效的模板。
第一類、防疫黑科技
防疫機器人
所有來到冬奧會場館的外國人都非常震驚,他不敢相信中國的防疫措施竟然能夠做到極致。不管是在哪兒,數百臺機器人承擔起了防疫防控、安保、巡邏、物流、傳遞、翻譯甚至是手語等服務。
也能向某些外媒證明,科學防疫並不只是口號,更不是噱頭。除此之外,一個小小腋下創可貼也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這是一種可穿戴的智慧體溫計,只需要貼在面板上,就能夠實時測量、監測運動員以及工作人員的體溫狀況,是世界上體積最小、精度最高的可穿戴持續式智慧體溫計。
只能說本屆冬奧會代表中國重新定義了這個時代,也看到了中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冬奧會健兒加油
讓我們一起為中國健兒加油!你還知道有哪些黑科技呢?歡迎留言討論點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