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什麼才是愛情真正的模樣。那麼我一定會告訴你,看看李光羲和王紫薇的愛情就知道了。
李光羲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歌壇常青樹”,也是大名鼎鼎的“歌劇王子”。
但在他獲得這些名頭之前,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光蛋。
一個是富商之女,一個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農民。
就是這樣一個奇異的組合,卻一起攜手走過了65個年頭後依然如初見,還培養出了非常優秀的女兒。
“不負音樂,也不負你。”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翻開李光羲用一生為妻子寫出的“告白信”。
一、一眼萬年
1953年,天津在青年宮舉行了盛大的國慶慶祝活動,邀請各個學校的學生和有名的藝術團參與演出。
當時,李光羲憑藉一副好嗓音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這次他自然也收到了演出邀請,獲得了上臺獨唱的機會。
演出當晚,李光羲正在後臺準備上場的時候,偶然瞥見了舞臺對側的一個小姑娘正在看著他。
二人目光交匯後,小姑娘微微一笑,臉頰旁的梨渦蕩起一湖春水,也盪漾了李光羲的心。
就在這麼0.3秒的對視中,李光羲無比確定:“我喜歡她!”
此時,馬上就要輪到李光羲上臺演出,但內心的悸動讓他什麼都顧不上了。
他快步走到舞臺的另一側,想要去抓住那個讓他心動的人。
上一個演出結束,聚光燈突然暗了下來,李光羲的眼神也暗了下來。
尋找不得,無奈,他只得上臺演出。
演出結束後,李光羲依然固執地在會場尋找那個笑容,他在密集的人群中轉了一圈又一圈,眼神在每個角落都搜尋了一遍,卻依然沒有那個記憶中的身影。
“月老終究是無情的。”
就在李光羲快要放棄的時候,突然,他眼前一亮。
沒錯,就是那個笑容!
李光羲沒工夫去想待會兒要說什麼,沒工夫去想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有些唐突。
他穿越擁擠的人群,快步走到那個小姑娘的跟前:
“你好,我是李光羲,你叫什麼名字?”
“王紫薇”
“真是一個好聽的名字,我記住了。”
短暫的幾句聊天過後,李光羲驚訝地發現,兩個人竟然在一個合唱隊。只不過王紫薇此時還是高二的學生,才剛加入合唱隊沒多久。
這是一個多麼讓人雀躍的巧合啊!
回到家後,李光羲激動得一夜無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感情全盤告訴了自己的朋友。
“我想我一定會娶她的!”
當時,合唱隊傍晚總會一起排練節目。
李光羲的家在北邊,王紫薇的家在南邊。
為了能和她多待一會兒,李光羲總是藉口自己晚上去南邊的叔叔家,然後“順路”送王紫薇回家。直到看見王紫薇的身影消失後,接著再掉頭回到北邊的自己家中。
就在每天一南一北的往來中,二人的感情頂著凌冽的秋風悄悄升溫......
但很快,他們的感情就迎來了第一個挑戰。
二、不負音樂,也不負你
李光羲出生在天津的一個大家族中,兄弟姐妹一共十幾個,全家上下在一起生活。
本來家裡條件還很富足,但家道中落,他們的日子開始緊巴起來。
物質上的匱乏並不能阻止李光羲對精神的追求。
從小,李光羲就酷愛音樂,愛聽也愛唱。
但命運,讓他的愛好只能是愛好。
1947年,李光羲的父親去世,全家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李光羲身上。
為了維持家中生計,他只能半路輟學,走上父親的舊路,當了一個小職工。
和生活在泥土裡的李光羲相比,王紫薇簡直就是天上的月亮。
王紫薇家境殷實,家裡有兩棟帶花園的洋房,還有一個木材廠和一個碼頭。
從小,王紫薇就沒有吃過一點兒苦,在父母的寵愛下茁壯長大,是名副其實的“富人家小公主”。
我們總是講究“門當戶對”,但李光羲和王紫薇的物質條件卻天差地別。
好在,他們的精神同樣的富足。
李光羲和王紫薇二人酷愛讀書,學習成績也同樣優異,聊起天來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
李光羲在後來回憶起這段時光時這樣說道:“王紫薇的心靈、智慧、情趣的流露令我目不暇接。頑皮又不做作,青春又不輕浮,純真且不愛虛榮,她身上的一切品質令我愛慕不已。”
1953年,李光羲決心追求自己的歌唱夢想,考取中央實驗歌劇院。
憑藉多年來對音樂的熱愛與天賦,李光羲被高分錄取,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家鄉,來到北京工作。
在北京演出的這段時間裡,李光羲的音樂才能被蘇聯音樂家發掘,隨後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請去錄音,事業蒸蒸日上。
為了跟隨李光羲的腳步,王紫薇考去了北京醫學院。
1956年,李光羲被蘇聯專家欽定,從替補變成了歌劇《茶花女》中的男主角。
漸漸地,李光羲的名聲傳進了周總理的耳朵裡,還專門邀請他們為外國使節表演。
事業有成,美人相伴,本來李光羲的生活已經非常美滿,但生活還是給他開了一個玩笑。
1957年,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李光羲不得已被下放到農村當農民,還連著戶口一起遷過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李光羲捨不得王紫薇和自己一起吃苦,但愛情早已根深蒂固,除非死亡,這二人已再難分開。
經過幾夜的輾轉反側之後,李光羲做出了決定。
“紫薇,我們結婚吧!”
李光羲簡單說明自己的情況後,王紫薇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兩個人隨即就去領了證。
結婚畢竟是一件終身大事,王紫薇領完證後還是通知了家人一聲。
可當王紫薇的母親聽聞女兒和一個窮小子結婚了,馬上坐火車從天津趕來上海。
母親態度非常強硬地表達了自己對李光羲的不認可,說什麼都要王紫薇和他分手。
王紫薇的母親細細地分析了二人物質上的差距,最後得出結論:你跟著他一定會吃苦的。
王紫薇深愛著自己的母親,但對於母親反對李光羲的理由,王紫薇卻不能信服。
在她看來,母親全然不瞭解李光羲,只是簡單的從外在條件上就否定了他,這樣的看法未免太過草率和不近人情。
於是,任母親好說歹說,王紫薇卻不為所動,說什麼也要和李光羲廝守終生。
見女兒態度如此強硬,母親終於怒了,丟下一句:“那我就當沒你這個女兒。”動身離開了北京。
事實證明,母親這句話絕不是說說而已。回到北京之後,母親停掉了王紫薇的生活費,從此再也沒有主動聯絡過女兒。
當時王紫薇還是一個學生,沒有收入來源。
李光羲雖然能賺錢,但他天津老家還有幾十口人等著他養活。每次發下來的工資,除去寄回家中的部分,留下來的已經所剩無幾。
當王紫薇失去家裡的支援後,二人生活的開銷全部落在了李光羲身上。
但李光羲一直以來都在接濟家裡,根本沒有攢下來幾個錢,也沒有錢辦一個像樣的婚禮。
1958年,李光羲和王紫薇在北京結了婚,整場婚禮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沒有嫁妝,沒有新衣服,甚至連喜糖都是大家湊錢買的。
二人臨時的新房坐落於一個四合院中,只佔了一個房間,大約就幾十平米的空間。即便屋子這麼小,二人的傢俱放在裡面依然顯得十分空曠。
為了顯得好看些,李光羲和王紫薇專門向同事借了一點傢俱,婚禮結束後馬上挨家挨戶還了回去。
婚禮的簡陋並沒有讓王紫薇感到難過,最讓她難過的是,剛結婚不久就要面臨的離別。
結婚八天後,李光羲終於要走了,要跟隨組織一起下放到農村。
當時王紫薇在北京的學業尚未完成,不能跟著李光羲一起走,只能趁著寒假的時候去見見他,平常這對苦命的小夫妻只能靠書信聯絡。
王紫薇從來不知道,自己能有這麼期盼的放假。
但讓人高興的是,二人的團聚比想象中的要早多了。
李光羲的音樂才能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這樣一個才子去當農民未免太過可惜。很快,文化部就將他調回了北京參加演出。
1959年,李光羲主演的歌劇《貨郎與小姐》大獲成功。1964年,他將音樂劇《東方紅》搬到了人民大會堂。
這幾年裡,李光羲的事業坐上了高速列車。王紫薇也緊隨其後,當上了北京大學的老師。
當然,他們還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女兒李棠。
看著李光羲的事業逐漸有了長進,王紫薇一家人也慢慢放下了對他的成見。
當他們的女兒出生後,王紫薇的母親還特意放棄了洋房裡的生活,住在他們在北京那個陰暗的小房間裡幫他們帶孩子。
安穩的家庭讓李光羲再無後顧之憂,能無所顧忌地將重心放在事業上。
李光羲的演出日益頻繁,創作出來的優秀作品也越來越多。
雖然說此時李光羲的工資已經足夠二人富裕的生活了,但李光羲平常賺來的錢全都接濟了家庭,他和王紫薇的生活依然緊緊巴巴地過著。
還沒嫁給李光羲的時候,王紫薇從來不知道“窮”是什麼感覺。她沒有自己補過衣服,也從來沒有做過家務。
結婚後,為了讓李光羲穿的體面一些,王紫薇專門去學了針線活,不知道被紮了多少次手,才慢慢能縫出一件像樣的衣服。
雖然二人的日子這麼苦,但王紫薇依然全力支援李光羲的做法,甚至還接過了每星期為李光羲家裡寄錢的任務。哪怕自己的衣服都打了好幾個補丁,她也不會多花一分錢,節省下的錢全部攢著寄回老家。
李光羲自己也是從小就窮慣了,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平常不捨得吃也不捨得穿。
這邊營養和休息跟不上,那邊演出任務又重又艱鉅,很快,李光羲的身體就出現了毛病。
三、陪你千山萬水
1972年,靠嗓子吃飯的李光羲突然失聲。
經過診斷,醫生告訴李光羲:“你這輩子可能都唱不了歌了。”
醫生簡單的一句話,就為李光羲的音樂事業下了一張“死亡通知書”。
李光羲從來都不是幸運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始終被命運嘲弄著的倒黴鬼。
這些年,每當他熱愛的歌唱事業有些起色的時候,命運就會給他開一個天大的玩笑,這次也同樣如此。
那段時間,李光羲焦灼、痛苦、夜不能寐。
看著丈夫日復一日的消沉下去,王紫薇慌了。
她想盡一切辦法開導丈夫,陪他聊天、散步。
李光羲無法說話,王紫薇就當他的嘴巴。
李光羲再也唱不了歌,王紫薇就從各地搜尋唱片放給他聽。
李光羲誠然是不幸的,因為他所有運氣都花在遇見王紫薇上了。
在王紫薇悉心的陪伴下,李光羲的心情慢慢開朗起來,也逐漸接受了命運給自己的安排。
失去的東西就是失去了,留下的東西才更值得珍惜。
對於李光羲來說,王紫薇就是那個值得珍惜的,就算是為了妻子,他也不能消沉下去。
1978年,經長達過6年的失聲後,李光羲漸漸恢復了過來。
從剛開始只能說幾個詞,到最後能完整的唱出一首歌。
李光羲每個微不足道的進步後,都埋藏著王紫薇努力的影子。
嗓子恢復後,李光羲馬不停蹄的回到了自己熱愛的歌舞團,繼續自己中斷了6年的歌唱生涯。
正巧,當時李光羲偶然發現了《祝酒歌》的譜子。
“美酒飄香啊歌聲飛”
“朋友啊請你乾一杯”
...
簡單照著譜子哼了幾句後,李光羲發現這首歌無比適合自己當下的心境。
這首歌簡直就是為他量身打造!
拿到譜子後,李光羲趕忙回到家,向王紫薇分享了這首歌。
李光羲唱的聲音不大,但王紫薇依然清楚的感受到了旋律中包含著的澎湃的情緒。
聽到入迷處,二人甚至相擁著跳起舞來。
“太好了!這首歌一定能唱響!”
得到了妻子的肯定,李光羲更加堅定了無論如何也要唱這首歌的決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光羲被邀請去人民大會堂的宴會上進行演出。
在宴會上,當著許多外國元首和我國領導人的面,李光羲將這首歌唱了出來。
當歌曲唱到最高潮時,整個會場的氛圍都熱烈了起來。
不論能不能聽懂歌詞,這首曲子輕快的旋律,以及李光羲飽含情感的演出,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忍不住歡呼、鼓掌。
這場演出結束後,《祝酒歌》毫無懸念的火了起來。不少人慕名前來聽李光羲的《祝酒歌》,最頂峰的時候,他連續開了4場音樂會。
1979年,李光羲在春晚上唱響了這首歌,歡快的旋律一下就抓住了觀眾們的心。
100萬張的唱片銷量,16萬封觀眾來信。李光羲此時徹底火遍了大江南北。
出名後,李光羲也不可避免的多了一些狂熱的女粉絲。
她們瘋狂的朝李光羲寫信,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慕。
對於這種事,王紫薇從來不會放在心上。
李光羲也給夠了王紫薇安全感:“紫薇給了我所需要的一切,我不會再有別的要求了。”
確實,這些年來,不論什麼風雨,王紫薇都一直陪著李光羲走過去了,她是一個好妻子,更是一個好戰友。
除了在事業上給予了李光羲必要的幫助,家裡上上下下,王紫薇也無微不至的照料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紫薇為李光羲培養出了個頂個優秀的女兒。
大女兒李棠後來成為音樂學院的教授,二女兒從事音樂研究,三女兒在日本發展,事業有成。
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兒女們也都長大了。
王紫薇跟李光羲過了半輩子苦日子,退休後,李光羲想好好陪伴她。
他帶著王紫薇看遍了山山水水,立志和妻子一起踏遍中國的每一寸土地。
“我這一生就做對了兩件事,一是堅持了我所熱愛的事業,二是找到了王紫薇做我的妻子。”
李光羲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