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現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位列33號廳的中國館是參觀大英博物館必到之地。
英國國家博物館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一言以蔽之,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中國歷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這裡皆可見到,且可謂門類齊全,美不勝收。
最不能錯過的是瓷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展廳內有超過1700件陶瓷器物,既有實用器,也有供人賞玩之物,它們的美麗令人驚歎。但此時看到中國的國寶在這裡展示,心裡的感受十分複雜。
大維德花瓶(The David Vases),花瓶是以其收藏家的名字命名的,其全名應為: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象耳大瓶,共兩件。於元代至正年間,即公元1351年燒造。這對花瓶是現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樣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大維德花瓶最重要之處在於頸部的楷書題記,合計五行六十三字,內文及位置完全相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旅英華裔古玩商吳賚熙帶著一對罕見的青花雲龍象耳瓶來到琉璃廠,請當時古玩行的專家高手掌眼並打算出售,這對瓷瓶原供奉於北京智化寺。遺憾的是這對珍貴的文物被當時幾乎所有的“高手”認為是贗品瓷而拒之門外,“元代無青花”似乎是當時中國古玩行的“共識”,中國人在自己的家門口失去了首先認識元青花的機會。最後這物件耳瓶,被英國的一位中國古陶瓷收藏家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分別從兩個收藏家手中買下它們,讓這對花瓶得以重聚。
青花瓷在唐朝就出現了,從現存的唐代青花瓷及考古發現的殘片看,唐代青花瓷質量不是很高。宋代青花瓷沒有大的發展,依然在摸索階段。直到元代有一些著名的青花瓷用品傳世,質量幾近達到成熟。元代青花瓷我國存世極少,而這樣大的雙耳品更是罕見,是我國陶瓷藝術的代表。
從甲骨文明到魏晉石佛,再到唐宋書畫,明清瓷器,中國曆代的標誌性收藏,大英博物館都應有盡有。
難得一見的精美的宋朝汝窯瓷器。據統計已知現存的汝窯真品共65件中,這是其中的7件,其中有北宋汝窯天青釉三足奩、天青釉鑲銅口瓶、天青釉碗、天青釉盞託、天青釉花式洗。1927年,中國鹽業銀行出售被遜帝溥儀所抵押的清宮舊藏。一個叫Percival David的英國猶太商人一舉購下溥儀抵押的清宮舊藏中的40餘件瓷器,其中就包括這七件汝窯精品。宋瓷釉色感覺很自然,就像是雨後初晴一般。無論是對元青花的追捧,還是對乾隆瓷的熱炒,宋瓷最佳,而天下宋瓷,汝窯為魁。
在展廳北部樓梯處有一尊雄偉的漢白玉佛像。這是一尊阿彌陀佛的石像,為隋代作品,高達6米,原供奉在河北省邢臺韓翠村的崇光寺,後被盜運到海外。體型這麼大,不知使用何種手段運出去的。埃及23米高230噸重那麼高那麼重的方尖碑法國人都能搬到協和廣場做地標,這幾層樓高的大佛像英國人總會想到辦法搬到英國,但這麼大的佛像是怎麼請進館裡的呢,也是服了。
這尊阿彌陀佛大理石像(又被稱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佛陀)根據蓮花基座上的銘文可知,這尊大佛於開皇5年(公元585年)被供奉在河北省韓翠村的崇光寺。佛像的雙手已經丟失,但右手原本應該是向上抬起、手掌向外施無畏印,左手稍低、施與願印。阿彌陀佛大理石像外形非常堅固,佛衣有非常平整的褶皺,具備隋朝佛像的典型特徵。
除了展廳中軸線上的大型展品外,兩側還有很多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展品。相信在這每個流失的展品背後都會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也都會有罪惡的背景。
大英博物館的這些中國文物,美到讓人心顫。
中國商代雙羊青銅樽。這件雙羊尊鑄造於公元前13世紀到12世紀,為商代晚期的盛酒器。屬於南方青銅器風格。通高45釐米,筒形口。腹為雙羊前軀相背狀,雙羊神情安閒,顯出一副靜穆莊重的神態。羊角大彎曲,尊口下飾弦紋和龍面饕餮紋。羊頜下及腹下飾扉稜,象徵須和腹部垂毛。通體飾鱗紋。
以羊作器是商人祈福心理的反映,“羊”字就是“祥”字,“吉羊”也就是“吉祥”。因此把羊作為吉祥之物予以崇尚。
蟠龍紋青銅鎛鍾。中國山西省侯馬市出土,公元前600-前400年,高15、寬10.5、厚8釐米。
這些琉璃獸是中國北部山西省的寺廟建築屋脊上的裝飾品,它們是一組琉璃製品的一部分。
這樣有趣的陶器,我這是第一次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