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產業價值巨大,畜禽飼料、食用豆油的生產都離不開這一優質原料。
對我國而言,大豆是一種稀缺資源。我國大豆的總產量不足2000萬噸,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只佔進口量的1/5。至於美國,情況則恰恰相反,不僅坐實了大豆生產第一國的位置,還大量出口傾銷,賺取了數百億美元的外匯。
中國和美國的大豆產量巨大,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單產差異,也就是畝產量。那麼,中國和美國大豆的畝產量到底有多少呢?
美國的大豆一畝能產多少斤?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20年美國大豆總產量高達1.1億噸,出口額為257億美元,同比增長40%;出口量增加1190萬噸,同比增長23%,創下了新紀錄。
和玉米帶、小麥帶一樣,美國大豆的種植區也呈帶狀分佈,集中在美國中東部地區。大豆的生長對溫度有較高要求,最佳的生長溫度為20~30℃,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發育遲緩,影響產量。而美國夏季的平均氣溫為21~27℃,非常適合大豆的生長育成。
截至2015年,美國的大豆平均單產已經達到3200公斤/公頃,也就是426.7斤/畝,2018年則為476斤/畝。從2015~2019年,美國大豆平均畝產量則為443斤,整體穩中有升。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最高畝產量。2019年9月,美國喬治亞州的大豆農場迎來豐收,一則高產新聞轟動了美國各大媒體:Randy Dowdy憑藉著超高的大豆單產再一次打破了世界紀錄,平均每英畝產量達到了驚人的190.23蒲式耳。
這裡要說明的是,蒲式耳是英制容量單位,1蒲式耳大豆重約27.22公斤;英畝是英制面積單位,一英畝約為6.07畝。據此換算,美國大豆的最高單產紀錄為1706斤/畝,比國內很多地區玉米的畝產量還要高!
中國的大豆畝產量有多少斤?
中國是世界大豆的原產地,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各地均有種植。大豆在中國被稱為“豆中之王”,奪取高產向來是廣大種植戶的首要目標。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我國大豆總產量為1960萬噸,播種面積為1.48億畝,平均畝產量只有264斤。
事實上,2015年時我國大豆的畝產量就已達到了240斤,2018年時為242斤,變化幅度並不大。大豆平均畝產量的增產難度,由此可見一斑。
在國內,大豆的畝產量只要超過了500斤就算是高產,但真正能達到這一產量的優質田塊並不多。在東北、西北、華北等地的部分試驗田中,出現過不少畝產量超過600斤的案例:例如在2019年山東德州的試驗田實測畝產達到了683斤,河北石家莊達到了629斤,河南新鄉也達到了606斤。
全國大豆的單產紀錄誕生於新疆。新疆擁有絕佳的光熱條件,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種植條件優越,玉米、長絨棉以及大豆的最高產量都是在這裡產生。2020年,新疆石河子綜合實驗站的大豆高產示範田再創佳績,透過覆膜滴灌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栽培,實測畝產高達907斤,又一次突破了全國紀錄。
總體來看,我國大豆的平均生產水平和美國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即便是屢次創下我國單產紀錄的新疆,大豆最高畝產也還沒有突破1000斤,和美國尚有800斤的差距。
中國和美國的大豆生產,差距為何這麼大?
在平均產量上,美國大豆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是中國單產的近2倍。那麼問題來了,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是自然條件不同。
美國中東部地區擁有廣闊的平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達3%~6%。美國大豆的種植面積超過8000萬英畝,即4.8億畝,規模效應極為顯著。而在中國,耕地質量參差不齊,耕地面積也不及美國,難以產生規模效應。
其次是種質不同。
美國種植的大豆以轉基因品種為主,中國大豆則主要以選育品種為主。轉基因大豆具有很強的抗藥性,抗蟲、抗病能力突出,產量也更高。前文提到的美國高產冠軍Randy Dowdy,他所使用的種子為H49X7S,其實就是轉基因品種。
據統計,美國轉基因大豆的面積佔比已達到95%,基本實現了轉基因化。而我國透過逐代選育確實也能培育出高產品種,但是選育時間長,適應性較差,想要實現大的突破還有不小的難度。
最後是管理水平的差異。
美國舉行的大豆高產競賽極大地促進了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透過技術創新,各個農場經營者不斷提高種植和管理水平,推動了大豆種植技術的進步和優良品種的推廣。另外,美國的機械化普及度高,耕作制度相對統一,推廣高產技術的效率更高,這一優勢也是中國所不具備的。
中國大豆的突破口在哪裡?
我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90年代初每年還可出口100萬噸,完全不需要進口。隨著國內需求激增,形勢發生了戲劇性反差:2020年,我國大豆進口量首次突破了1億噸,預計到2030年進口量將達到峰值,接近1.2億噸。
中國大豆的突破口在哪裡?要提高總產量,一是要提高單產,二是要提高種植面積。客觀來看,我國大豆的畝產量難以快速提高,只能從擴大種植面積入手。
既有耕地紅線不能動,鹽鹼地卻大有可為。在過去,鹽鹼地被稱為土地的“絕症”,營養貧瘠,堪稱不毛之地。我國的鹽鹼地有15億畝,透過培育抗鹽鹼的大豆新品種、將鹽鹼地改造成農用地,是提高大豆總產量的有效方式。
在鹽鹼地種植大豆正在成為現實。2021年10月18日,黃河三角洲鹽鹼地的大豆畝產量最高已突破600斤,若能普及推廣,必將大大緩解我國的大豆短缺壓力。
總結
近年來,我國大豆的平均畝產量為200~300斤,高產地塊能突破600斤,最高紀錄900多斤;美國大豆的平均畝產量為400~500斤,高產地塊能突破1000斤,最高紀錄1700多斤。
美國的平均單產幾乎是我國的2倍,這其中既有自然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也有種質和管理水平的差異。在國內,短時間提高大豆的畝產量阻力很大,但是透過培育新品種、開發鹽鹼地等特殊地塊卻大有可為,這也是我國將來的目標所在。
關於中國和美國大豆產量之間的差異,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裡面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