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條熱評,當然它是一條熱搜,是關於北大教授樊綱的一個言論,他大概是說中國居民收入現在漲得很快,已經遠超過房地產的增長速度,所以說房價不存在泡沫,老百姓買房子也很容易,政府不應該干預房子漲價,應該大力發展房地產,把房子的價格再打上去,看完這條影片之後我挺震驚的。而且我看好多網友,也是對此表示憤憤不平,說他這是胡說八道,你就算工資再漲,怎麼可能趕上房價的增長水平呢?
下面我們先主要了解一下,這個叫做樊綱的專家,那麼他的祖籍在上海,出生地是北京,現在擔任的是北京大學的一個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所研究員,而且是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還是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等等,也就是說這個人頭銜一大堆,也就是說是個專家學者教授,按理說他對於國民經濟的瞭解應該是非常多的,而且在這方面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怎麼在研究了我們的房價之後,卻告訴老百姓,我們買房子很容易,我們賺的工資的漲幅,居然比房子的漲幅還要快,為什麼他還能建議,以後房價還得再漲一漲賣?
可以說樊綱他不是第一次,說出這樣驚人的言論了,最開始大家認識這個人,還是他提出了6個錢包理論的時候,掏空6個錢包買房子,就是樊剛提出來的。在2018年的時候,央視有一個節目叫做大講堂,那麼這個節目就邀請了樊綱,他在節目中就提出了,著名的6個錢包理論。你看現在年輕夫妻要買房很簡單,掏了6個錢包就能買了,這6個錢包分別是哪些?有男方父母的、男方爺爺奶奶的、男方姥姥姥爺的、女方父母的、女方爺爺奶奶的,還有女方姥姥姥爺的,那麼掏了這6個錢包,就可以給年輕人付房子首付了,然後他們自己背上貸款慢慢去還。
由此樊綱教授就得出一個結論,說年輕人買房子並不難,不得不說他前面說得都對,因為那是現在的現實問題,你看買房子那不都是,很多長輩在幫著出錢,靠年輕人他自己他根本拿不起,不過這話從他嘴裡說出來,我怎麼感覺變了味了,就好像只要是對年輕的夫妻,他只要掏空6個錢包都可以買房子,我覺得這就有點過了,首先你這不是在鼓勵大家,掏空6個錢包嗎?也就是說鼓勵啃老,況且他說的情況都是在獨生子女的情況下,如果誰家要是有兩三個兒子兩三個女兒的話,這個錢怎麼分呢?
而且他們不僅得要為子女掏,還要為子孫掏,可以說已經被兩代人薅了他們退休金的羊毛。
你要是說鼓勵掏空6個錢包理論的話,我要是作為家長父母的話,我就考慮不生孩子得了,我攢這點退休金都不夠給他們買房子的。當時樊剛教授也是因為這一樣的一番言論被網友們所罵慘,不過這還沒完,他還發表過這樣的看法,就說中國的房價高,但是租房價格低,年輕人可以不賣房子去租房子住。
隨著年輕人工作時間的增長,收入一定是在慢慢增加的,那等著收入多了以後再買房子,對吧?先租著住那多輕鬆,但是他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關鍵問題是年輕人就算不吃不喝的情況下,我們的收入能跟得上房價增長的速度嗎?工作10年我工資漲了,房價就不漲嗎?
而且我平時的生活都交了房租了,我還從哪攢錢去付房子的首付,可以說這就是當代版的合不食米肉,而現在梵高教授又出新言論了,就是我最開始說的這條新影片,現在的人們收入漲得越來越快了,但是房價漲得卻不夠快,因為國家有所調控了。所以說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說房價再漲點,老百姓也能買得起,他言論毫無意外的也被大家罵慘了,我們就來講道理分析一下。
首先第一點,他說根據70多個城市的記錄來看,房價的增速在這幾年都是在1%左右,而老百姓的收入增幅卻能達到5%~6%。所以說你看老百姓收入增幅不遠高於房價增幅。但我就想問了他這個資料從哪來的?怎麼統計出來的?我怎麼記得有關部門給出的資料是中國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價,在10年裡基本都已經翻倍了。
在過去的十年房子長成什麼樣了,我都覺得不用看資料,你靠常識和自己的感覺也應該知道。那他作為一個教授專家學者,給出的資料應該有足夠的說服力,應該有足夠的透明度。那麼第二點就是說他光講增幅不講基數,還有啥可比性,我們就拿他本人來說,他祖籍在上海,出生在北京,還掛的深圳戶口。
那麼在這三個城市,我想自己他最清楚了,房價基本都是都在10萬一平的,100平的房子,得1000萬了,如果說按照他所給出的資料那樣房價在最近幾年的上漲是每年1%,那麼1000萬的房子一年就是漲10萬左右。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如果說北上廣深這幾個地方的人均收入增幅按百分之五六來算的話,他們每年賺多少錢才能漲10萬塊,算下來應該掙200萬,一年的那幾個人能掙200萬一年。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人均年收入也就15萬左右,跟200萬還差180多萬呢,剩下的錢難道說樊剛教授給發嗎?就算咱不說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的,我們就拿一些中小城市來說,那一套新房子價格能在100萬左右。
那麼如果這些地方也是按照樊綱教授給出的,房價年漲幅1%來算的話,那麼一年這個房子就會漲1萬塊錢,那麼按照人均收入增長5%~6%來看的話,那麼這些小地方小城市的人年均收入怎麼也得達到20萬才能跟得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可能我的工資漲個50%都不夠,房價漲0.5%多,你彈開這麼大的基數差距去比較增長率,簡直就沒什麼可比性,畢竟房價動不動就是成百上千萬的,而老百姓工資一個月就幾千塊錢。
那麼第三個樊剛教授把這些房價和人民的生活都太過於數字化了,但老百姓過起日子來說,講究的都是柴米油鹽的,很多時候是體現在老百姓的生活感受上,工資是漲了沒錯,但是通貨膨脹一直都存在的,你工資漲物價也漲了,掙的錢多了,花的錢也多了,你看看這幾年物價都漲成什麼樣子了?大家出門買菜買肉,那都是有切切實實的感受的,更別說這兩年看病那麼貴,要是得個什麼重大疾病出點意外啥的,醫療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然後這個時候你還要去談老百姓買房子其實很容易甚至說還可以再把房價再上漲一些,我覺得這就有點開玩笑了,然而他們現在竟想著怎麼讓這些老百姓多掏錢,你說是專家太笨了,他不懂這些道理,其實不是,正是因為他們什麼都懂,才為了賺錢或者是在一些利益的驅使下說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論,我就感覺好多專家學者背後可能是有房地產商在替他撐腰,反正我覺得啊正常人是說不出來,老百姓買房子很容易,這樣的話,那麼大家對於樊剛所提出的老百姓工資上漲的比房價上漲的速率更快,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