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哈薩克因為天然氣價格翻倍暴漲引發哈薩克民眾不滿,發生大規模示威活動,示威活動從哈西部地區蔓延至全境。哈總統托克耶夫為了穩定局勢簽署總統令,接受政府辭職,宣佈全境進入緊急狀態。這看似一場顏色革命的動亂,起因卻是因為天然氣價格暴漲,或者說是能源危機導致的。
一、哈薩克天然氣危機始末
哈薩克天然氣危機的發生實際上醞釀已久,資料顯示哈薩克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高達3.5萬億立方米,大多數是自產自銷、供應國內消費,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等因素影響,哈薩克的天然氣產量僅保持在幾年前的水平,在後疫情時代來臨之時,天然氣供不應求的風險一觸即發,供應趕不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原來每升只有50-60堅戈(摺合人民幣0.7-0.9元)的水平已低於天然氣企業的生產成本。哈政府為了改善天然氣生產商虧損狀態,將天然氣價格由國家定價改為交易定價,完全交由交易所價格決定。這一規定實施後,自2022年1月1日起,哈薩克曼格斯套州液化天然氣價格由每升60堅戈(約合人民幣0.88元)提高到120堅戈(約合人民幣1.47元到1.68元),該州90%的居民駕駛液化氣車輛,燃氣價格暴漲引發民眾不滿,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
二、相關啟示
持續兩年多的疫情,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受疫情影響能源價格長期下跌,導致能源企業產能長期維持在兩年前的生產水平,未能充分考慮後疫情時代大量增長的用能需求,歐洲、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陸續出現能源價格危機,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能源供應以天然氣為主,在北溪2號無法獲得路條前,西歐國家的能源供應完全被遏制住,一方面天然氣供應跟不上,另一方面天然氣需求大幅上漲,加上寒潮來襲,西歐地區天然氣價格出現暴漲。回過頭看,哈薩克作為一個天然氣“自給自足”的國家,在後疫情時代也同樣出現類似情況,歸根到底還是供應不足導致,加之哈民眾對社會經濟發展不利的不滿情緒,示威民眾從開始僅僅希望政府下調氣價,逐步延伸至要求提高工資、改善福利、政府辭職等各方各面。
自2021年以來,世界各國不斷出現能源價格暴漲甚至引發能源危機的事件發生,反之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能源供應緊張的情況,但我國並沒有出現能源價格暴漲暴跌,分析來看:一是我國能源供應方式較其他國家有明顯優勢,縱觀西方、美國等國家,能源供應主要以天然氣為主,而西方國家以天然氣進口為主,能源供應的脖子被別人卡住,而我國是一個以煤為主的能源大國,長達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建立了完備的煤炭產供儲銷體系,透過煤炭一次能源轉化為電力等其他二次能源,已經形成了非常強大而又穩定的能源供應體系;二是我國能源管理體系是以大國管理的優勢為基礎的,“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我國雖然是一個能源大國,但結構性差異導致我國必須要以戰略性的眼光去謀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面對今年煤炭價格上漲、電力供應不足等風險,國家發改委迅速出臺相關保障電力供應、穩定煤炭價格、推進市場化改革等政策,切實有效地避免我國出現大範圍的能源供應風險,切實保障了我國民生用電、民生供暖;三是我國能源價格管理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快推動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不斷釋放改革紅利,與此同時我們始終牢牢地記住保障民生是改革的前提,我國的居民用電價格長達15年未上調,居民用電價格僅為0.5元左右,而全球OECD國家的居民電價水平在1.3元左右,與全球OECD國家相比我國居民電價位列倒數第二,在如此低電價的情況下,我國農村電網的供電可靠率達到99.8%,實現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力普遍服務,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