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看過《亮劍》之後你一定會喜歡上那個有勇有謀,智慧和幽默並存的李雲龍。他明明是個屢立戰功的“精瓜蛋子”,卻總是因為大大小小的錯誤被處分,最終“功過相抵”,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了。看似幽默的劇情背後隱藏著的卻是八路軍的鋼鐵紀律。實際上,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軍隊,但凡它是一支武裝力量,就一定要受到紀律的約束,輕則是檢討撤職,問題嚴重了,比如戰爭失利等,甚至還要上軍事法庭,面臨判刑槍斃的處分。
戰爭中的指揮決策對戰場的局勢起決定性作用。一個優秀且具有戰略前景的戰術往往能夠取得勝利,而一個缺少格局的錯誤指揮則會嚴重損失軍隊的兵力。今天要說的就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一次錯誤的指揮失誤,正是因為這次失利,導致軍隊損失慘重,政委和參謀長雙雙被撤職判刑,並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獨立12師的淵源
1932年3月上旬,中央紅軍攻打贛州久攻不下,受挫之後,紅三軍團便和紅七軍一起組成了西路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之下於上崇地區活動了兩個多月。正是這兩個多月的鋪墊極大地鞏固和拓展了贛西南蘇區這一根據地。在西路軍庇護之下,該地方的武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軍還在這裡設立了戰後醫院,安置了六百多名輕傷傷員。贛西南蘇區也成為了中央蘇區新建立起來的衛星蘇區之一。
同年6月份,紅三軍的主力部隊離開了贛西南蘇區這一新成立的根據地,回到了中央蘇區,為了保護贛西南蘇區,獨立第12師應運而生。獨立師一開始雖然不滿編,但也有2個團約500人左右,再加上獨立團、警衛團、補充團以及各種地方武裝,軍隊總人數達到了數千人,也算是一支不小的武裝力量了。
時任這支獨立師師長的是葉長庚,他原是國民黨軍隊的戰士,參與過北伐戰爭,後來投奔了八路軍,成為了解放軍的一員。這人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他的軍事經驗很足,因此一路晉升,成為了這支新晉獨立師的師長。而獨立師的政委則是魏恆,魏恆正好和葉長庚相反,青年學生出身,肚子裡有點墨水,但實戰經驗卻是幾乎沒有。兩人相輔相成,倒也是很好的人員安排。
夜襲遂昌城,外線部隊大獲全勝
1932年7月時,國民黨得知了西路軍主力撤離的訊息,立刻派遣了第一軍第一師來到贛西南蘇區進行圍剿,很快,國民黨的軍隊便佔領了蘇區內的各個主要縣城。敵軍兵力優渥,硬碰硬對於12師來說必然會吃虧,於是他們決定先以少數地方武裝牽制敵人,為12師主力部隊爭取時間,以求出擊外線。於是當時的12師先後在贛西南各個縣城開啟了遊擊作戰模式,而且收穫頗豐,不僅接連攻打下了不少敵軍佔地,還繳獲了很多國軍的優良裝備。
不過國民黨也不是吃素的,一聽到我黨已經打下了唐江鎮,國民黨坐不住了,他們派出了4個團的兵力夾擊進攻12師,接到情報的獨立師,立即作出調整,向北連夜疾行了80裡,與敵人進行了整夜的對抗。待到敵人攻勢減退,12師根據情報突襲了遂昌縣城,在這裡只呆了三天,卻殲滅了三百餘敵軍,還將隊伍擴充到了三個團加起來1800餘人。
原蘇區淪陷一波未平,外線軍隊入敵埋伏一波又起
本以為故事到此是一場圓滿的大獲全勝,可誰知偏偏還是出了問題。雖然這一支部隊收穫頗豐,但在原蘇區堅持鬥爭的地方武裝卻損失慘重,各獨立營團基本被打散了,甚至連紅三軍的後方醫院也被破壞,造成了200多名重傷員犧牲,400多名輕傷員被俘的慘重損失,就連庫存的800多支步槍和4門迫擊炮也都被敵人帶走了。
到了10月份,國民黨軍認為清剿結束,撤兵回了廣東,一直蟄伏在遂川城的十二師得到情報便決定回到原蘇區,恢復淪陷地區。此時的葉長庚身患瘧疾無法勝任師長工作,其一切工作便由第三十五團團長田海清代理。
1932年11月,獨立十二師與國民黨軍遭遇,由於不知道敵方的後備援兵,紅軍方不敢貿然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只是派出少數的兵進行騷擾,而敵軍也看出了紅軍有怯,乾脆死守不出,就這樣,田海清和魏恆就這樣白白在此停頓了六個小時,若不是後來國軍另一個營趕來包抄,或許十二師還要在這山頭上與敵人死守著呢!
敵軍增援,十二師只得暫避鋒芒,可才走出了三十多公里,魏恆便以為危險解除了,竟然下令在此宿營,這下直接進入了國民黨在鵝行山區的埋伏圈裡,遭到了伏擊的十二師立刻混亂了起來,一半得以突圍,另一半隻能潰散逃入大山中,等著被國軍搜山投降。
經過這次失利,原本有兵力1800餘人的獨立師,步槍上千支,結果戰後清點兵力時只留下了710人,步槍380條,此次失利讓我軍在戰場上失去了部分戰機的主動點。
戰鬥失利,很大原因是因為指揮不當,於是湘贛省委追究了主要負責人的責任。魏恆被撤職並開除黨籍,還被管控了三個月。而當時的參謀長也因為臨陣脫逃被開除了黨籍,至此消失在了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