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一個國家的工業基礎,人才基礎則顯得更為重要一些。因為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足夠的人才資源的話,那麼就很難支撐得起一個國家強有力的工業基礎,雖然科技是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但科技興國的前提和核心同樣也是人才興國。
01
1949年10月,當開國大典的禮炮聲和照片傳至世界各地的時候,世界人民都為之震驚和沸騰了。尤其是那些在外讀書和工作的中國學子們,更是為之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當時不少在國外學有所成的中國學子聽到建國的訊息後,便奮不顧身前往歸國,比如我們熟知的錢學森,鄧稼先等。
相較於這些海歸學子的數量們,中國國內學有所成的學子們在數量上則顯得更為龐大。國內的學子可能在某些技術和學識上很難比得過那些海歸學子,但新中國建國之後,全國各地區的建設,幸虧有了這些無畏奉獻的國內學子。
這篇文章提到的清華學子宋寶瑞,他就是這樣一位甘心投身新中國建設的無畏者,尤其是為新中國成立後大西南的貧困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
出生於1937年的宋寶瑞,出生之際正值日本全面侵華,可以說出生時間的特殊性讓他一生下來就飽受外敵侵略時戰火的摧殘,不過這也為其之後強大的意志力提供了磨礪的機會。生活在如此不穩定的戰亂環境當中,從小就讓宋寶瑞樹立了堅定的人生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憑藉著明確的人生理想和刻苦努力的學習生活,宋寶瑞最終不負眾望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考入清華大學的那一刻,他感覺什麼都值了,尤其是想到能夠透過清華這樣的臺階走出去為國效力,宋寶瑞心中就更是自豪驕傲。
02
焊接材料及裝置是宋寶瑞在清華主修的專業,身為一名純正的理科男,他勢必會將這門專業應用到新中國的建設當中。宋寶瑞學成之際,已經是碩士研究生文憑,29歲的他在組織上的分配下便來到了位於四川四川自貢的東方鍋爐廠,擔任了一名基礎焊接工。
雖說只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焊接工,可放眼於當時的鍋爐廠,像宋寶瑞這樣的焊接工實在是屈指可數。原來守在這裡的焊接工大都是經驗技術工,他們並沒有大學及研究生的文憑,所以宋寶瑞剛來到這裡之後,既當上了廠裡的焊接工,又是廠裡的技術理論宣講人物。
在此後的7年時間裡,宋寶瑞一直憑藉著自己的焊接技術守在基層,不管遇到多麼難攻克的難題,他都一直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自己搞不定的問題,可以組團進行研究攻克,總之不管前方碰到的鴻溝多麼難逾越,宋寶瑞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憑藉著一流的焊接技術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宋寶瑞最終從一名基層技術工人成為了中國焊接領域的領軍人物,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典型的“大國工匠”。
1983年,宋寶瑞這名大國工匠開始轉型為政治人物,因為上級組織看中了他端正嚴謹的工作態度,如果讓他繼續堅守在焊接領域的話,未免有些太浪費人才。
03
1983年剛剛踏入政治領域的宋寶瑞,就被委任為四川自貢市委書記。由此可見,組織上對宋寶瑞這個人有多麼的信任。
宋寶瑞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可他卻十分喜愛四川這片山水之地,四川省的經濟雖然不比北京,可身為這個地方的父母官,宋寶瑞還是蠻喜歡四川這裡的風土人情。
在執政的數年時間裡,宋寶瑞始終圍繞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來對四川省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改革。
由於宋寶瑞在工業領域穩紮穩打了幾十年的時間,所以他深知資源、環境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關係,由於工業原料大多要用到不可再生的資源,所以宋寶瑞就大力提倡節約能源和迴圈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一直是宋寶瑞心中想要企及的夢想。
鑑於宋寶瑞對四川省地方建設的突出貢獻,中共中央甚至將宋寶瑞提到了四川省長的位置,讓他擔任著四川省的一把手,好讓他便於幹一些為人民服務的實事。原以為宋寶瑞能夠走上四川省長的這把椅子上,就已經到達政治巔峰了。
可沒想到的是,中共中央竟然在該他退休的年紀,又將他晉升到了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在這裡他又經歷了另外一種身份的蛻變。從基層到縣委,再從市委到省委,之後又被遷往中央,如今宋寶瑞老同志已經來到了84歲的年紀,回顧老同志的一生,真的是為新中國的建設無畏奉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