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純粹的實用主義者的角度講,近幾年市面上的一些漁具卻給我越來越不方便的感覺,竿掛就是其中之一。現在的竿掛幾乎清一色地由碳素材質替代了曾經的鋁合金材質,這是好事,但是一個明顯的弊端也不容忽視——在風力偏大的天氣,碳素竿掛的抗風能力不如曾經的鋁合金竿掛。是不是所有碳素竿掛都這樣呢?也不盡然。
從臺釣在中國大陸迅速普及的那刻起,釣魚界的整體面貌就發生了鉅變,釣魚人的衣著越來越有範兒、裝備越來越時尚,好像做不到這些,就上不了檯面。
然而,這些東西真的不可或缺嗎?裝備的時尚性和實用性到底該如何合理兼顧?
拿釣箱舉例,我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它是雞肋一樣的存在。
國內漁具市場上出現第一批釣箱的時候,使用者是少數高階群體。
那個時候,若是在水庫看到一個坐釣箱的人,第一感覺就是這人有錢、專業、拉風,羨慕之情油然而生。
三十年間,釣箱已經完全普及開來,隨便叫個釣齡超過二十年的釣魚人至少都有過兩次以上購買釣箱的經歷,這種需求引領著市場的走向。
然而,在我的釣魚圈子裡,我是唯一不坐釣箱的。釣箱的功能無非有三個:裝東西,當座椅,架設竿掛、魚護、餌盆等,三者合一就是釣箱,而我則用防水箱和釣椅替代釣箱,從數量上看,用兩樣東西替代一樣東西似乎不划算,但是這兩樣東西卻有重量優勢,它們的總重更輕。
此外,我的防水箱可以收納更多的東西,釣椅坐起來要比釣箱舒服得多,且同樣有架設竿掛、餌盆、魚護的卡槽。因此,作為一個純粹的實用主義者,我不用釣箱。
從純粹的實用主義者的角度講,近幾年市面上的一些漁具卻給我越來越不方便的感覺,竿掛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的竿掛幾乎清一色地由碳素材質替代了曾經的鋁合金材質,這是好事,但是一個明顯的弊端也不容忽視——在風力偏大的天氣,碳素竿掛的抗風能力不如曾經的鋁合金竿掛,不用說更長的竿子,6.3米竿子在刮4級風時就搖晃不止了,而我已經好幾年沒用過7.2米以下的竿子了。
我釣椅上的兩個竿掛還是十五年前買的鋁合金竿掛,早已用得褪了色。而另外的一支帶地插的鋁合金竿掛經過多次修補後,於多年前“下崗”。
釣椅可以架設雙竿掛,帶地插的竿掛似乎可有可無,但我確實需要帶地插的竿掛,因為野釣的時候,一旦魚情不好,我習慣帶著一支竿子到其他位置打打游擊。
巧了,不久前,一個朋友雪中送炭,送我一個帶地插的收縮竿掛。
一件普通的小玩意而已,直觀感覺挺不錯,只是碳素材質不怎麼受我待見。
碳素竿掛帶了個地插,貌似不倫不類。畢竟在很多人眼中,只有土包子才用帶地插的竿掛。
不過,對我來說,是不是土包子不重要,實用就好。
觀察後發現,與過去的鋁合金竿掛相比,該竿掛的亮點絕不止更換材料那麼簡單,它增加了很多實用的、有時代感的功能。
比如在調節角度方面,該竿掛一改傳統的靠螺紋頂絲的辦法,採用棘輪加鎖釦的辦法,地插幾乎可以旋轉360°,無論調整還是鎖緊,操作起來都更方便;後掛與後託亦可調節角度;後託採用閉合式設計,可透過旋轉託輪調整後託開口口徑大小,可滿足不同粗細度的釣竿的架設。
此外,該地插可拆卸,打游擊的時候可以安上地插,想在釣椅或釣箱上使用則可卸掉地插,與竿掛架進行組合,因此目測比較滿意。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它的實用性,現在已經到了刮秋風的季節,是否抗風最為關鍵。
為此,我忙裡偷閒釣了幾回小魚,就為測試此竿掛的實用性。
雖然沒趕上5級以上大風,但3級風還是遇到了,我當時用的是5.4米綜合竿,這款竿掛的表現讓我感到滿意。
不過,由於沒遇到大風天,為了測試它抗大風的能力,我用了一個笨辦法——握住竿掛的一端,將其另一端頂到地上,然後用力撅。
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想使它彎曲需要很大的力量,也就是說,颳風時需要同樣大的風力才能使其變形,這徹底顛覆了我對碳素材料的認知。
要知道,我身邊的釣友清一色地使用碳素竿掛,逢大風天無一不是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不停隨風晃動的魚竿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有的人不得不採用雙竿掛,再自制一個支架,把兩個竿掛相互支撐起來,靠兩個竿掛的自身剛度來穩定一支釣竿;有的人則乾脆下水,將海竿的支架插在水中,支在竿掛的前端,以增加穩定性。
那個時候,我的鋁合金竿掛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我並非捨不得花錢更換稍貴的竿掛,而是我不會購買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即便它很便宜。
朋友送我的這個碳素竿掛,補齊了其他碳素竿掛的上述短板。
鑑於這款竿掛的硬度,下一步我打算把我的抄網杆也換成同廠的產品。
我看別人的碳素抄網杆平端2斤的鯉魚都會彎曲。
所以,我的抄網杆還是白鋼的。
綜上,對於漁具的選用,我只用實用的,絕不跟風趕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