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黃連湯方
黃連三兩 甘草三兩(炙) 乾薑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人參二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掰)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晝三夜二,疑非仲景方。
病家生病了,病機是“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症狀表現是是腹痛,想要嘔吐,所以選擇黃連湯進行治療。
這一條論述的比較簡單,我們補充完整一些的話,會是下面的表現:
因為“胸中有熱”,病家會出現心煩、面目發紅、口渴;
因為“胃中有邪氣”,也就是中焦有水飲,會出現腹痛、想要嘔吐,或者已經出現了嘔吐,甚至腹瀉,也會有心下痞硬、胃口差等。
也就是病家有熱又有水飲,這跟我們前面學習的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很類似,我們看一下藥物組成也很類似,都有半夏、黃連、黨參、甘草、乾薑、大棗,不同的是黃連湯有桂枝,瀉心湯有黃芩,再就是黃連、人參的劑量不同。
不同點在於:黃連湯的火熱是在胸中,位置偏上,處方當中黃連的劑量也偏大,正好針對火熱偏盛的狀況,並且還有桂枝,病家可能還會有氣上衝的情況;瀉心湯的火熱跟水飲都在心下,並且火熱偏輕一些。
總結一下的話,黃連湯跟瀉心湯是同一類的,都是針對陽明太陰合病,火熱大,病家心煩、面目紅明顯並且有氣上衝,我們就選擇黃連湯,否則就是瀉心湯了。
黃連湯的常用劑量:半夏9克 黃連9克 桂枝9克 黨參6克 炙甘草9克 乾薑9克 大棗4枚(掰),十碗水泡四十分鐘,煎至六碗,去渣,再煎至三碗,分三次溫服。原文說煎至六碗,白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兩次,應該是錯簡造成的,這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