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說,2022年已經亮相的新機在形式上相比往年明顯更加豐富一些,但深挖引數你會發現,已經發布的這些新機在某些方面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升級,甚至還出現了縮水的現象。
為何這麼說?結合最新發布的一些新旗艦來看,如小米12、一加10 Pro等機型幾乎只有SoC跟隨供應鏈的腳步進行提升,而像螢幕、相機等幾乎可以說是原地踏步,整體提升幅度還不如往年。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2022年的新機發佈會上,各手機廠商都不再曬 DXOMARK 得分,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硬體沒有明顯升級。例如一加 10 Pro主攝的感測器用的還是去年的索尼IMX789,而小米12 Pro 主攝則是由三星GN2換成了底更小的索尼IMX706,並砍掉了光學長焦;而在超廣角方面,一加、小米以及iQOO的超廣角鏡頭都換成了三星的JN1感測器,儘管這些感測器效果不差且有著150°廣角的魚眼拍攝效果,但相比去年的配置來說還是有些倒退的意思。
而在螢幕方面,廠商們也是大秀刀法。小米 12 系列不是全系 2K,有 1080p 和 2K 兩種規格,小米12 標準版沒上E5就算了,解析度也被砍了一刀,改用1080P的國產屏,但要知道小米11全系列都是至少2k屏。一加10 Pro的螢幕並非最新的E5,依然是三星E4材質。
細節上,小米 12 Pro充電相比 11 Ultra從 67W 提升至 120W,但電池從5000 毫安變為了4600 毫安,同時,USB 介面還是 2.0 協議。而一加 10 Pro在有線充電方面也僅從65W提升至80W,基本可以說是原地踏步。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上市的國產驍龍 8 旗艦機型都缺席了 IP68 級防塵防水功能,像小米12 和一加10 全系都是不支援該項功能的,而即將釋出的三星 Galaxy S22 系列將成為首款IP68認證驍龍8旗艦。
綜上所述,2022年已釋出的這些新機確實存在倒退的現象,雖說普通人並不會有什麼明顯的使用差別感受,但對一些引數黨來說還是難以接受的。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發生呢?
驍龍 8 晶片避免不了有直接的聯絡。去年的驍龍888系列出現了發熱、功耗過高的現象,而全新的驍龍 8 晶片為了提升GPU效能也難免會以發熱作為代價,而手機廠商為了避免像去年那樣的情況發生除了在軟體層面做出控制,在硬體方面也要做足功課,瘋狂堆料散熱必然會使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變得更加擁擠,這便直接導致了今年旗艦在拍照、螢幕等硬體方面出現了縮水現象。
此外,華為的缺席也讓國產廠商放鬆了戰鬥力。事實上,在華為沒有出事之前國產廠商之間的內卷是相當嚴重的,在拍照、效能、設計等方面呈現出了百花齊放面的場面,但隨著華為的退出,其他廠商便在高通、谷歌的帶領下開始擠牙膏,就像行業公認的事實那樣:華為的高階市場被蘋果拿下,而中低端市場則由其他國產廠商做瓜分,而且對這些國產廠商來說,拿到華為釋放出的中低端市場是相當容易的,他們自然不那麼奮力爭奪了。
在國產旗艦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情況下,2022年的手機市場蘋果依然會躺贏。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以22%的市場份額重新登上了全球出貨量第一的寶座,而如上文分析的那樣,安卓廠商在今年保持這樣的狀態的話,那麼蘋果在2022年贏得會比2021年更加輕鬆。
最後,還想說的是,2022年的智慧手機將很難見到新的突破,最大的看點應該還是摺疊屏和屏下攝像頭,與此同時,智慧手機的價格或有一定程度的下滑。總之,大家可以做好各大品牌都在手機硬體上“擠牙膏”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