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義無反顧地奔赴朝鮮前線捨生取義,保家衛國!
被彭德懷總指揮稱之為“萬歲軍”的志願軍王牌部隊第三十八軍,由於軍中出現叛徒谷中蛟,導致“萬歲軍”在白馬山戰役中在這支韓軍身上翻了個大跟頭,打了一場敗仗。正是由於他的叛變使6700多名戰士,都白白犧牲。
谷中蛟原名谷中練,1949年6月,谷中蛟加入解放軍,參軍後改名為谷中蛟。他之所以被即將勝利的解放軍“錄用”,除了他腦子機靈之外,主要是因為他有一定文化基礎。當時的中國由於經歷了接近20年的抗戰,國民普遍受教育率不高,解放軍中大字不識的大頭兵也是一籮筐。因此,像他這樣的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都可以算是“人才”了。
由於接受過文化教育,加上當時部隊也缺人,上級便安排他去軍事政治學校學習,經過半年學習,谷中蛟回到第38軍在連隊擔任文化教員,對士兵們進行文化教育。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在第一批進入到朝鮮戰場的作戰部隊就有38軍。這支部隊的原身是由彭總所領導的湘軍演變而來的。遼瀋戰役結束後,部隊整編,最終將其命名為38軍。
江擁輝剛接任38軍軍長,38軍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闊氣過,正準備大展身手,再次打出38軍的威風,卻被谷中蛟投敵的事情弄的十分難堪。
1951年,聯合國軍重新奪回了白馬山陣地。42軍反擊之時,遭遇敵人飛機、坦克、大炮的攻擊,而進攻失利。42軍傷亡了423人,僅僅殲敵30多人。42軍也是志願軍的王牌部隊,也是一支戰功赫赫的英雄部隊,結果卻在白馬山吃了虧。聯合國軍奪回白馬山陣地之後,修築結實的工事,修挖坑道,埋設地雷、障礙,拉起鋼絲網等,韓軍驕傲地稱白馬山為“鋼鐵陣地”。
1952年,齊裝滿員的38軍重返一線,駐守白馬山地區,與之當面對陣的是韓9師。
谷中蛟入伍好幾年了,結果還是個普通的文化教員,既不想衝鋒陷陣,又想得到上級的賞識提拔。然後就開始了投機取巧,主動參加戰前演練,而在演練中賣力表現。不出所料,谷中蛟的障眼法瞞過了所有人。
38軍全軍部隊,由上到下,都在為奪取394.8高地(南朝鮮方面也將其稱之為:白馬山高地),而進行著緊鑼密鼓的戰前準備工作。
為了拿下白馬山,志願軍信心滿滿,38軍甚至為其部署了1.9萬兵力,在武器火力方面,配備17輛坦克,182門火炮,59門高射炮,122挺高射機槍,這樣的一個陣容配置雖然還是遠不及美軍,但是卻已經比志願軍剛入朝作戰那會兒要豪華,闊綽很多了。
為了能夠以最小代價拿下白馬山,38軍決定先派遣兩個突擊營,這兩個突擊營是要求戰士們自己主動報名參戰的,因為突擊營擔負著率先進攻的重任,攻堅的危險是可想而知的。
谷中蛟所在的第3營被選為突擊隊,將士們士氣瞬間高漲,積極報名參加突擊隊。突擊隊負責的是第一波衝鋒,是最容易立頭功的部隊,一心想表現的谷中蛟,當然不甘落後,也有模有樣地交了申請。
本以為自己還是不會被派上戰場,但哪想到他的一腔‘熱血’,當真感動了上級,決定將他派往前線。
谷中蛟得知這一訊息之後,如遭晴天霹靂,整個人都懵了。前線的殘酷他早已見識到,連身經百戰的戰士都不能存活,更何況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自己呢?而且突擊隊雖然容易立功,但死亡率也更高,這一切都不是他的本意啊。就在他懊惱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之時,朝鮮半島的天氣漸漸變冷,很多戰士基本都是單衣。
谷中蛟卻得知了一個訊息,周圍的友軍都拿到了棉衣,但是自己所在的3營卻遲遲沒有發,他一下就覺得心裡不平衡。對此,谷中蛟開始抱怨,認為自己應該得到良好的待遇。
這最後一根稻草徹底壓垮了谷中蛟心中的最後防線。
1952年10月3日,在戰鬥打響之前的前三天,他乘著幹部們往來檢視道路之機,從前沿陣地悄悄地跑到韓第9師的陣地上投誠。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谷中蛟迅速向南朝鮮軍洩露了志願軍即將攻佔白馬山的作戰計劃,同時把志願軍的主要進攻地點,兵力部署也都交代出來了。
谷中蛟叛逃後,38軍軍長江擁輝想打但不敢下決定,於是請示志司,志司讓江擁輝自行決定,再請示王近山,王近山直接回復一句:
“你拿那麼大一把牛刀殺只雞幹嗎還哆嗦?”
聽到這麼一番話,從未吃過敗仗的的江擁輝一股熱血衝上心頭:打!
10月6日,38軍如期對白馬山發起了進攻,戰士們前赴後繼地向美軍的陣地發起衝鋒,掩護的火炮也開始向之前標定好的目標傾瀉火力。但是早早就得知38軍進攻計劃的美軍卻早早轉移了陣地,美空軍出動上百架次飛機對志願軍進攻部隊、後方補給線、後方炮兵陣地進行飽和轟炸,38軍的傷亡數字不停地加劇。
後來114師只好又依次調了4個團投入戰鬥,而敵人的援軍也源源不斷地到來。
之後在雙方的不斷增兵下,白馬山戰役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傷亡也是越來越慘重。
最終在經過8天8夜的慘烈戰鬥後,志願軍依舊沒能取得較大進展,而考慮到部隊消耗過大,補給困難,於是志司指示38軍主動撤出戰鬥。
最終在10月15日時,38軍無奈退出戰場。
鄧華司令員,比較認可這個分析,他在總結時這樣說道:“我們跑過去個敗類谷中蛟……”
據統計,白馬山戰役中,敵軍共派出轟炸機749架,對志願軍投放火炮炮彈多達18.5萬枚,在飛機坦克的輪番轟炸中,38軍戰士浴血奮戰九個晝夜,最後還是強攻不下,6700名志願軍戰士光榮犧牲。
讓人氣憤的是,白馬山戰役結束後,谷中蛟這個本應被釘在恥辱柱上的叛國者,向韓國人提出要加入韓國籍,韓國認為他沒有了價值,所以被拒絕了。
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谷中蛟去了中國臺灣,選擇了投誠蔣介石。
然而在臺灣,谷中蛟並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富足生活,因為蔣介石對他們這些投誠的人員並不重用也不信任,最後谷中蛟在臺灣隱姓埋名,為了生活只能幹些髒活累活,直到1973年才因病客死異鄉。
作為逃兵而言,他們是不會被任何一方接納的,畢竟能夠成為一個國家的逃兵,他也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