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各地緊扣產業振興目標,特色產業建設開局良好,呈現百花齊放、叢集發展的態勢,較好滿足了人們生活需求,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
特色產業大都生產在某個特定區域,具有其他地方不具備的資源稟賦和鮮明的地域特色,並以特色為優勢吸引消費者,從而開拓和佔領市場。特色是產業的閃光點,是產品的賣點,也是打造品牌的著力點。基於特色的重要性,各地都在做好特色上想辦法、下功夫。不過,產業迅猛發展之下,堅持特色並不容易。
“特”是產業之魂。特色減弱和喪失必將帶來產業同質化競爭,最終危害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各地發展特色產業要堅持“個性化”發展,防止千篇一律。
注重科技賦能,在產品特色上下功夫。我國特色產業已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這得益於現代科技的廣泛應用。在產業振興階段,要用現代科技提升產品特色,透過研發和延長產業鏈創造新的特色和產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注重文化賦能,在文化特色上下功夫。文化是品牌的靈魂,隨著我國特色產業的品牌化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賦能作用。透過好的文創,特色產品被賦予鮮明獨特的文化符號,體現在品牌形象、外觀特點、獨家秘方等方面,有利於吸引消費者,有利於對產品特色進行固化,實現創意、產品與市場相銜接以及產品的優質優價。
注重網際網路賦能,在推廣特色上下功夫。近年來,網際網路賦能特色產業已是不爭的事實,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拓寬了優勢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極大促進了產品銷售。各地要繼續用好網際網路推廣和銷售渠道,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更多更新穎獨特的方式或模式做好產品推廣和銷售,將優勢特色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
“一招鮮,吃遍天”。這句話對特色產業可謂十分恰當。各地應把特色產業逐步做強做大,使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形成領先優勢,同時提高供給水平,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拓兆兵)
來源:經濟日報